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省玉米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燕  李水利  李茹  石磊  同延安 《土壤学报》2015,52(6):1430-1437
为了解陕西省玉米耕地土壤肥力和施肥状况,对2005—2009年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项目75个县7 416个土壤数据和913个"3414"肥料试验数据以及23 942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玉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5.2 g kg-1、72.7 mg kg-1、19.7 mg kg-1和153.9 mg kg-1。其中,陕南秦巴山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含量最高;关中灌区的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最高。在2000年,陕西省玉米氮肥(纯N)、磷肥(P2O5)和钾肥(K2O)的投入量分别为225.00、63.00和19.65 kg hm-2,分别较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114%、500%和1 300%。全省玉米土壤氮素盈余60.0 kg hm-2;磷素和钾素亏缺4.5和166.5 kg hm-2。因此,建议今后玉米生产中适当减少氮肥投入,增加磷钾肥投入。  相似文献   

2.
几个典型华南人工林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薛立  吴敏  徐燕  李燕  屈明 《土壤学报》2005,42(6):1017-1023
为了了解华南主要树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别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稀释平板法和酶分析法对相似立地条件的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马占相思林和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养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中,杉木林的凋落物储量最大,凋落物的养分储量较大,为94.08kg hm-2。5种林地均呈强酸性。杉木林的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54 g kg-10、.96 g kg-1、0.37 g kg-11、2.04 mg kg-1、64.42 mg kg-1、1.87 mg kg-1、41.88 mg kg-1,但是土壤微生物数量小;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凋落物的养分储量小,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肥力低;马占相思林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凋落物的养分储量在5种林分中最大,达106.2 kg hm-2,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42 g kg-1、0.93 g kg-1、1.28 g kg-1、15.29 mg kg-1、69.32 mg kg-1、1.98 mg kg-1、76.88 mg kg-1,微生物数量大,酶活性强;尾叶桉林的土壤有机质、N和P含量低,K含量高,微生物数量小和酶的活性较低,土壤肥力低。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农田养分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东北黑土农田的广泛采样、化验分析,目前黑土农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3.9 g kg-1,全氮1.91 g kg-1,速效磷24.85 mg kg-1,速效钾159.95 mg kg-1。1979年~2002年期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了3.76 g kg-1~4.14 g kg-1,平均每年下降0.16 g kg-1~0.18 g kg-1;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已是原来1979年的2倍以上,23年里土壤速效磷上升了12.66 mg kg-1~14.66 mg kg-1,平均每年上升0.55 mg kg-1~0.64 mg kg-1。认为土壤速效磷是过去的20多年里人为生产活动改变最大的肥力因子,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带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地理纬度高程度相关,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2006年宜良县土壤养分调查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2.41g kg-1、1.77 g kg-1、128.4 mg kg-1、35.5 mg kg-1、161.7 mg kg-1,与1980年相比较,水稻土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61 g kg-1、13.0 mg kg-1、87.0 mg kg-1,旱地土分别增加了3.75 g kg-1、21.3 mg kg-1、162.8 mg kg-1。然而,汤池镇、耿家营乡和竹山乡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耿家营乡和狗街镇的旱地土有机质含量,南羊镇旱地土速效磷含量与1980年相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常规施肥条件下黑土磷盈亏及其有效磷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监测和研究黑土磷素盈亏状况及有效磷演变规律,可为黑土肥力的培育、磷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常规施肥条件下18个黑土监测点土壤磷盈亏情况及其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磷肥年平均用量为23.29~49.93 kg P·hm-2,作物吸磷量年平均为21.54~45.52 kg P·hm-2,年均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大小为-13.33~14.99 kg P·hm-2。土壤磷盈亏不同导致其有效磷的变化不同,39%的监测点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年增加速率为0.68~5.10mg·kg-1;50%的监测点有效磷呈持平状态;11%的监测点有效磷显著下降。经相关性分析,各监测点有效磷的变化量与土壤累积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盈余100 kg P·hm-2,有效磷可增加5.28 mg·kg-1。磷肥施用量为36 kg P·hm-2时土壤表观磷盈亏为零。因此,在有效磷水平为15~50 mg·kg-1黑土上种植玉米,可将36 kg P·hm-2作为推荐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典型黑土肥力和生产力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明确黑土肥力现状及演变规律对黑土区耕地质量建设和粮食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以13个国家级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监测点为平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的黑土肥力和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以期探明我国黑土肥力和生产力的演变特征,为黑土耕地质量管理和培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方法】 利用时间趋势分析和平均值及中值分析的方法对近30年黑土常规施肥下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总结了黑土有机质 (SOM)、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以及玉米产量在不同监测时期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分别对上述5个肥力因子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得出黑土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和影响黑土作物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 【结果】 与初始监测阶段相比,黑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幅明显,2012—2016年黑土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37.73 mg/kg,较监测初期的平均值 (17.38 mg/kg) 显著提高了117.1%;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显著升高,2012—2016年速效钾的平均含量 (224.31 mg/kg) 较监测初期 (171.50 mg/kg) 提高44.9%。黑土的pH值呈现下降趋势,经过近30年长期施肥,黑土的pH值下降了0.59个单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土土壤肥力整体增加的两个决定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主要障碍因素是较低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结论】 在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下,近30年黑土肥力和生产力水平整体提高,但持续提升肥力后效不足,同时土壤pH值降低,存在酸化的风险;黑土肥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所以黑土耕地培肥应该在平衡配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加有机物料投入。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湾地区主要梨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养分投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渤海湾地区三省204个主要梨园养分投入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1 g kg-1,其中,辽宁省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9 g kg-1,山东和河北省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 g kg-1,<10 g kg-1的梨园分别占13%和25%。该地区梨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为70.0 mg kg-1、63.1 mg kg-1和175.9 mg kg-1,速效磷含量普遍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积累现象。梨园土壤酸化现象明显,50%以上的梨园土壤pH<6.0,以辽宁省梨园土壤pH平均值最低。(2)土壤养分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环渤海湾地区的辽宁省梨园土壤养分水平最高,河北省最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pH值是该地区主要梨园土壤养分质量的限制因子。(3)山东省主要梨园氮、磷(P2O5)、钾(K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968 kg hm-2、441 kg hm-2和523 kg hm-2,且以化肥养分投入为主。河北省养分投入状况与山东省相似。山东和辽宁省梨园化肥施用以三元复合肥为主,分别占94%和66%,河北省施用的尿素占化肥总量的77%。  相似文献   

8.
2009年对昆山市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机质35.5 g·kg-1,全氮2.22 g·kg-1,碱解氮162 mg·kg-1,有效磷15.1 mg·kg-1,速效钾115 mg·kg-1,pH值6.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是四川省丘陵低山区主要旱地作物生产体系,了解该体系磷养分变化对优化磷肥管理和促进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连续3年(2011—201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P0、P1、P2、P3和P4共5个磷(P2O5)水平(玉米带分别为0 kg·hm-2、37.5 kg·hm-2、75 kg·hm-2、112.5 kg·hm-2、150 kg·hm-2,小麦-大豆带分别为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探讨该体系中土壤全磷、速效磷、水溶性磷的变化规律和速效磷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在麦/玉/豆套作体系中施磷165 kg(P2O5)·hm-2(玉米带75 kg·hm-2,小麦-大豆带90 kg·hm-2),可以满足体系作物对磷的需求,基本达到磷的表观平衡,维持土壤速效磷含量在20 mg·kg-1左右。3年后5个磷水平下体系耕层土壤(0~20 cm)全磷变化量分别为-0.024 g·kg-1·a-1、-0.016 g·kg-1·a-1、0.016 g·kg-1·a-1、0.11 g·kg-1·a-1、0.15 g·kg-1·a-1,速效磷变化量依次为-1.2 mg·kg-1·a-1、-0.9 mg·kg-1·a-1、0.2 mg·kg-1·a-1、2.0 mg·kg-1·a-1和2.7 mg·kg-1·a-1。通过线性平台函数的模拟,该体系中玉米、小麦、大豆产量的土壤速效磷临界值分别为16.5 mg·kg-1、12.6 mg·kg-1和8.8 mg·kg-1。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55 g·kg-1时,土壤全磷每增加0.1 g·kg-1,土壤速效磷增加1.70 mg·kg-1;当土壤全磷大于0.55 g·kg-1,全磷每增加0.1 g·kg-1,土壤速效磷增加6.49 mg·kg-1。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在40 mg·kg-1以下时,速效磷每增加1 mg·kg-1,水溶性磷增加0.017 mg·kg-1。综上,在麦/玉/豆体系磷肥管理中应该维持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55 g·kg-1,同时速效磷含量在20 mg·kg-1左右,这样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和系统生产力又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为在太行山区阜平县对耕地土壤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理论依据,利用2018年阜平县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了阜平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等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前阜平县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含量分别为7.08,21.84 g/kg,70.53 mg/kg,22.43 mg/kg,75.43 mg/kg,土壤pH值主要为中性水平,占比65.42%; 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以中等含量水平为主,占比分别为45.55%,43.19%和59.86%,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8.76%,64.42%和75.96%; 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高等含量水平,占比29.99%,而高等及以上水平占比74.15%。从空间分布上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大体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从海拔梯度分区下有机质和有效磷呈现丘陵区(21.85 g/kg)<低山区(21.92 g/kg)<中山区(22.70 g/kg)趋势,碱解氮呈现中山区(64.72 mg/kg)<丘陵区(70.53 mg/kg)<低山区(70.71 mg/kg),速效钾呈现低山区(74.75 mg/kg)<丘陵区(75.21 mg/kg)<中山区(83.78 mg/kg)趋势,土壤pH均不呈现明显规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海拔地形要素均呈现极正相关关系。结果可为阜平县耕地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王进  金自学 《土壤通报》2006,37(3):487-489
在黑河流域的灰棕荒漠土上种植了耐旱牧草小冠花改土培肥效果明显,3年生小冠花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73.93g kg-1、土壤贮水量增加67.17m3hm-2、>0.25mm团粒结构增加12.16%、总孔度增加10.94%、土壤容重降低0.29g cm-3;pH由8.15降到7.83,全盐含量降低1.72g kg-1,脱盐率达到58.70%;土壤有机质增加3.01g kg-1、速效N、P、K分别增加20.9 mg kg-1、5.7 mg kg-1、11.3 mg kg-1,CEC增加7.0 cmol kg-1。3年生小冠花平均株高85.4 cm,单株鲜重1074.2g,单株干重343.8g,鲜草产量72.5 t hm-2,干草产量23.2 t hm-2,产值0.93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黑土农田供肥能力及化肥利用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秉进  陈渊  孟凯  乔云发 《土壤通报》2004,35(3):264-266
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黑土农田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土壤可以供氮145.5kghm-2、供磷84 2kghm-2、供钾160.7kghm-2;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肥效高、对吸收磷钾元素的协助作用大,但土壤供氮潜力较磷钾小。黑土农田要特别重视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秦嘉海  金自学 《土壤通报》2006,37(6):1106-1109
在黑河流域草甸盐土上种植了紫花苜蓿,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紫花苜蓿产鲜草55.20 t hm-2,折干草18.40 t 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90.65g kg-1,>0.25mm团粒结构增加32.34%,总孔度增加9.06%,土壤容重降低0.24g cm-3,pH由8.45降到8.20,全盐含量降低4.63g kg-1,脱盐率达到56.60%,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几种合成有机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茄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合成有机土壤A组合,生活垃圾、羊粪、玉米秸、菜籽饼、粉煤灰及肥沃土壤容积比为0.20∶0.20∶0.10∶0.03∶0.07∶0.40,加入茄子专用肥发酵处理后,配制成人工合成有机土壤有利于茄子的生长发育。与对照(土壤栽培)比较,容重降低0.31g cm-3,总孔度、毛管孔度、空气孔度分别增加11.71%、4.80%和6.91%;自然含水量、蓄水量分别增加104.67g kg-1和94.93m3hm-2;有机质、速效N、P、K、CEC分别增加14.00 g kg-1、24.73mg kg-1、11.83 mg kg-1、42.91 mg kg-1和5.68 cmol kg-1;重金属离子Hg、Cd、Cr、Pb分别降低0.02 mg kg-1、0.03 mg kg-1、0.32 mg kg-1、0.54 mg kg-1;茄子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19.57 cm、0.34 cm、74.58g、0.55kg、19.01 t hm-2、1.63万元hm-2和1.05万元hm-2。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市岭东黑土区耕地土壤肥力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合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的实施,利用“3S”技术对呼伦贝尔市岭东黑土区的68.11万公顷耕地进行了系统调查。根据1980~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927个土壤农化样点,与2002~2003年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的1007个农化样点的同位对比资料,对该地区土壤的肥力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耕地土壤肥力退化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下降幅度较大,20年间分别下降了15.52g/kg、0.813.g/kg、27.7.mg/kg、64.3.mg/kg,下降幅度分别为25.38%、26.3%、12.93%和27.35%。只有土壤速效磷表现明显上升趋势,增长幅度达105.83%,这与多年大量施用磷肥有关,说明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土壤肥力的变化有重大影响,通过合理有效地补充土壤养分是能够调节土壤养分平衡的。  相似文献   

16.
龙洞沟泥石流滩地剖面结构和土壤物理结构较差 ,砂石化现象严重 ;土壤微团聚体数量较少 ,粒级间比例不合理 ;土壤养分除全钾极丰富外 ,其它大部分养分都处于缺乏或极缺状态。通过开发利用 ,其表土层结构特性和养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砾石含量由 63 .0 3~ 70 .78%减少到 3 9.66~ 57.62 % ,粉粒和粘粒含量由 2 6.75~ 3 1.89%增加到 3 0 .54~41.93 % ;有机质由 7.1~ 10 .8gkg- 1提高到 15.8~ 2 6.9gkg- 1;全氮由 1.2 0~ 1.40gkg- 1提高到 1.50~ 1.93gkg- 1;全磷由0 .46~ 0 .57gkg- 1提高到 0 .48~ 0 .79gkg- 1;有效氮由 47.2 2~ 56.67mgkg- 1提高到 79.3 9~ 119.46mgkg- 1;有效磷由 2 .2 1~ 4.69mgkg- 1提高到 5.58mgkg- 1;有效钾由 2 9.84~ 40 .3 6mgkg- 1提高到 51.89~ 89.3 6mgkg- 1。不同利用模式的改良作用不同 ,依次为 :菜园地 >苹果 +蔬菜地 >苹果园地 >苹果 +花椒地 >花椒园地 >荒滩地  相似文献   

17.
湖南烟区土壤K、Mg营养及其施肥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湖南主要烟区3520个土壤样品中K、Mg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烟区植烟土壤的全K、速效K、交换性Mg的含量平均分别为13.7gkg-1、127.3mgkg-1、1.16cmolkg-1;不同烟区其含量差异较大,绝大多数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K、缺Mg状况。田间试验表明,钾、镁肥合理配施(K20360kghm-2、MgS04.7H20300kghm-2)能促进烟草生长,增加烟叶产量、产值,提高烟叶品质,促进烟叶对K、Mg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三明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三明烟区具有代表性的316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烟区土壤pH平均为5.0;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为:有机质27.0gkg-1、全氮1.4gkg-1、碱解氮142mgkg-1、全磷0.5gkg-1、速效磷24mgkg-1、全钾19.2gkg-1、缓效钾250mgkg-1、速效钾109mgkg-1、交换性钙726mgkg-1、交换性镁30mgkg-1、有效硫22mgkg-1、有效铁23.8mgkg-1、有效锰9.9mgkg-1、有效铜2.7mgkg-1、有效锌2.0mgkg-1、有效硼0.2mgkg-1、水溶性氯15.0mgkg-1。三明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pH偏低,全氮、碱解氮水平中等,适宜烤烟生长;部分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应合理适量施用磷肥;速效钾普遍缺乏,应重视钾肥施用;土壤镁、硼营养明显不足,应增加镁,硼营养,在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的同时应避免影响烤烟对镁,硼的吸收;慎重施用氯肥。  相似文献   

19.
盐渍化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灵安  郝晋珉 《土壤通报》2001,32(Z1):41-45
本文是在曲周试验区的长期定位试验和大田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盐渍化土壤在改良、利用及培肥过程中,构成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的演变规律.研 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治理初期的小于5g/kg提高到15 g/kg左右;土壤碱解氮从开 始的富氮假象,逐步出现土壤碱解氮含量迅速下降的现象,再缓慢上升到70~80mg/kg,有 的甚至超过了130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从2~3 mg/kg或者只有0.5~1 mg/kg左右,有的 地块近于零提高到15~20 mg/kg,有的已接近6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则由治理初期的20 0 mg/kg,下降到30 mg/kg左右;土壤微生物量明显增加,理化性状不断改善,熟化程度逐 步提高;土壤肥力的变化表现出了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盐渍化土壤的合理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