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51-252
根据1951-2014年临夏地区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院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显著相关,其置信水平达97.5%。厄尔尼诺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各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研究分析厄尔尼诺的活动规律,为临夏地区下年度的降水趋势预测,提供较为科学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9—2014年的NOAA/NASA海表温度延长重构数据和国家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从赤道年平均海温出发,分析热带海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对我国年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14年热带地区年平均海温为26℃,海温暖区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赤道地区。热带海温距平时空变化特征:第1特征向量场在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太平洋海温表现为弱El Nio(La Nia)现象,时间系数与年降水量主要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河套地区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2特征向量场在太平洋海温表现为El Nio(La Nia)现象,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偶极子型,时间系数与年降水量在西藏和黄河中游地区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东北东部和长江以南地区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3特征向量场在太平洋海温表现为弱El Nio(La Nia)现象,印度洋海温表现为南北型,时间系数与年降水量在西藏、新疆、福建和东北西北部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12):79-80
根据1961-2010年年以来50年文登区气候资料分析,对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资料与厄尔尼诺/拉尼娜(ENSO)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ENSO事件对文登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间,ENSO事件呈现起伏波动,文登区年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厄尔尼诺年文登区降水减少,拉尼娜年降水增多;文登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厄尔尼诺年文登区温度偏高,而拉尼娜事件对文登气温并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是影响全球的大尺度气候现象,对全世界的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为探索厄尔尼诺事件对株洲市降水量的影响,该研究获取了株洲市1986~2015年近30年序列多个基本雨量站逐月降水量整编资料,并分别计算了每年汛期和秋冬季的降水量,并与ENSO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的汛期强降水7次中有5次与ENSO事件有关,ENSO事件引起的强降水都会给次年的汛期带来降水减少;与此同时,ENSO事件对秋冬季的降水有明显的影响,ENSO事件结束的当年都会引起秋冬季降水的减少。该研究的结果为株洲市在汛期强降水和干旱等的雨水情的预报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玉芳  丁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91-13893
利用菏泽市1981~2010年各县区月、年降水资料,对厄尔尼诺年及其次年降水的特征与旱涝灾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泽市年降水量,El Nino年普遍偏少,El Nino次年普遍偏多;不同年份的El Nino事件对菏泽市降水影响不同,1997、2002年强El Nino事件造成年降水量异常偏少;在El Nino次年中1984、1993、2003年年降水量异常偏多;由于受1987年跨年度El Nino事件影响,1988年年降水量异常偏少;四季降水中,El Nino年的春季无异常;夏、秋、冬季降水普遍偏少,3个季节的30年极小值均出现在El Nino年;El Nino次年四季降水均偏多,春、夏、秋季较明显。El Nino年多旱灾,其次年多涝灾。  相似文献   

6.
7.
根据1933-2007年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相关记录和数据,分析了我闰海域赤潮发生的年际变化特征,探讨了厄尔尼诺对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33-2007年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经历了3个高峰期,其中赤潮发生次数的3个高峰期为1991年、2001年和2003年,发生次数分别达到50、79和119次;赤潮发生面积的3个高峰期为1991年、2001年和2005年,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1×104km2、1.5×104km2和2.707×104km2,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均呈现明显的波动式增长趋势.(2)2000-2007年4个海域发生的赤潮次数:东海>渤海>南海>黄海;2000-2007年4个海域赤潮发生面积:东海>渤海>黄海>南海.(3)1999-2007年厄尔尼诺对赤潮发生次数有显著的影响,4个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厄尔尼诺的相关程度不同:东海>南海>渤海>黄海.(4)1977-2007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与大风及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民勤县气象资料,分析民勤县沙尘暴变化特征。民勤地区大风与沙尘暴的日数均随年代呈现递减趋势,沙尘暴递减每10 a约为7 d,大风递减每10 a约为3~4 d。2000年及以后大风和沙尘暴日数下降幅度较大,沙尘暴减少日数高于大风减少日数。年降水量和沙尘暴变化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年降水量改变不是民勤沙尘暴呈减少趋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阿勒泰地区2004—2018年冬季积雪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11月开始形成积雪稳定期,12月积雪覆盖率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积雪面积的扩张,12月到翌年2月发展到鼎盛阶段,1月达到最高峰;随着暖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积雪也逐渐消融。14年来,>20 cm的积雪面积年际变化趋势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积雪变化与降水几乎没有相关关系,但积雪面积与气温有很高的负相关性,受气温的影响较大,说明气温是影响积雪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气候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与χ2检验方法,根据临夏地区1950~2012年63年的气候资料,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气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夏季平均气温(7月)、冬季(1月)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关系。厄尔尼诺与临夏降水呈负相关,有86.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冬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有69.6%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夏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有65.2%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造成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减小,气候有大陆性减弱趋势。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呈正相关,有78.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冬季月平均气温呈反相关,有66.7%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与夏季气温呈正相关,有55.6%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拉尼娜事件发生年,临夏地区往往降水增多,气温年较差增大,气候有大陆性增强趋势。在每个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为56.6%。  相似文献   

12.
陕西小麦黄矮病演变与厄尔尼诺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资料分析,陕西小麦黄矮病历年发生和流行周期为2 ̄7a,这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复出周期有吻合趋势,即厄尔尼诺年的翌年是小麦黄矮病发生流行年。以蒲城县为例,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中,与历年平均值相比,月降水量减少而月均气温增高;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前述气候现象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不仅影响当年,还可延续至次年,往往造成秋、冬、春连早,为小麦黄矮病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和大气环流异常与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湖南洞庭硝区洪涝的统计相关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次年洞庭湖区域出现洪涝的频率较大,副高 形成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1950~2000年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的年代际变化与同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年甘肃省干旱严重,农作物受旱面积大,在拉尼娜事件年甘肃省干旱轻,农作物受旱面积小;1950~2000年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最大出现在1995年,最小出现在1964年,而1995和1964年分别出现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离厄尔尼诺事件强的年份时间越近,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越大,反之,离厄尔尼诺事件强的年份时间越远,或厄尔尼诺事件弱的年份,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越小;1950~2000年甘肃省农作物受旱面积有显著增加趋势,20世纪50年代受旱面积最小,90年代受旱面积最大;50年代农作物受旱面积在100万hm2的年份没有出现,90年代受旱面积在100万hm2的年份有6年;在每个年代的初期,甘肃省干旱几率最大,对干旱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图们江下游珲春站1957~2002年46年的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图们江下游延迟型冷害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关系.结果表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图们江下游延迟型冷害显著相关.厄尔尼诺事件会增加延迟型冷害发生的概率.拉尼娜事件发生时一般不会出现延迟型冷害.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和后1年有可能发生延迟型冷害,其概率分别为60%和40%.拉尼娜事件发生后1年有可能发生延迟型冷害,其发生概率为58%.  相似文献   

16.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中西太平洋鲣资源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鲣鱼是中西太平洋重要经济种类,其资源丰度与渔场易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根据1995—2010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的资源丰度(单位网次产量,CPUE),结合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以Nino 3.4指数来表示),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的影响。研究认为,16年间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年间和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月CPUE最大值出现在1995年2月,为30.37t/网,最小值出现在1997年10月,为5.35 t/网;Nino 3.4区指数对CPUE的影响滞后0~2个月,但同步(滞后0月)时相关性最高,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根据16年资源丰度变化趋势与Nino 3.4指数的高低,以每年8—12月CPUE值来表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以2000年为界分为2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为2000年以前,这段时间中有强厄尔尼诺(SSTA1.0℃)、强拉尼娜(SSTA-1.0℃)与正常年份(-0.5℃SSTA0.5℃);在发生强厄尔尼诺年份(1997年)时,鲣鱼的资源丰度处在较低的水平,为7.05 t/网;强拉尼娜(1998年)发生时,其资源丰度较高,为19.61 t/网。第二个时间段为2000年以后,包含了弱厄尔尼诺(0.5℃SSTA1.0℃)、弱拉尼娜(-1.0℃SSTA-0.5℃)与正常年份(-0.5℃SSTA0.5℃);发生弱厄尔尼诺时,鲣鱼资源丰度(如2002、2006年CPUE分别为15.27 t/网、16.81 t/网)在总平均CPUE值(15.73 t/网)左右浮动,但低于拉尼娜事件年份的月平均CPUE值(19.90 t/网),两者均高于正常年份的月平均CPUE(14.16 t/网)。整体比较来看在发生拉尼娜事件时,鲣鱼资源丰度增高,但是拉尼娜事件的强弱对增高的程度并没有直接影响关系。研究认为,由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使得初级生产力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鲣鱼资源时空分布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美娜  杨志勇  郑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23-3526,3529
通过对1951~2005年沈阳温度、降水、暴雨日数资料及1951~2005年沈阳气候极值分析,探讨El Nino事件对沈阳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El nino当年沈阳地区温度呈偏低趋势,当El nino过后沈阳地区温度呈现偏高趋势。通常在E l nino发生前一直到接近El nino峰期这一段时间,沈阳地区雨水充沛,有的年份会洪涝灾害发生;温度偏低,冬季容易出现冷冬,有的年份会发生低温冷害。El nino事件次年,沈阳地区雨量偏少,日照充足,偏暖,一般会出现暖冬,有的年份会有干旱、高温少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梧州站1971-2013年的逐小时降水资料,用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作为指标研究了梧州地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梧州冬季降水以夜雨为主,到了夏季则转变为以白天降水为主。(2)梧州强的降水日变化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平均降水量都呈现单峰结构;降水量的峰值的出现来自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两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