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祖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16)
十年来,安徽省委根据安徽多灾的特点,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坚持以治水为纲,从战胜水旱灾害,以至战胜一切自然灾害,使安徽省在农业战线上不断取得胜利。这些胜利,是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全省劳动人民经过十年辛勤劳动,艰苦斗争取得的。十年来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但消除洪灾、涝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战胜了1958年、1959年两个连续大早年,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在淮河地区,从1950年冬季起,安徽人民热烈响应中央和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以全力投入治淮运动,每年上工人数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人,十年来已在防洪、除涝、稻改、抗旱、灌溉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安徽省的水旱灾害,以淮河流域为最严重,而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70%,淮北耕地就占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13)
我省位于黄河最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在十五万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有山区、丘陵、平原、洼地、以及无数的河流和湖泊,水利资源非常丰富。但在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阶级漠视人民生活痛苦,不重视兴修水利,因此,在历史上的水利基础就一向很薄弱,到1948年全省解放时,除老解放区的部份河流做了防御性治理外,全省的情况是:河湖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灌溉设施有限,水旱灾害连年。解放后,我省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水利建设事业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12)
英雄的山西省人民,经过十年来的辛勤苦战,在水利建设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年期间,全省共完成大小水利工程628,954件,土石方工程量共达10亿公方。如果把这些土石方用宽和高各一公尺连接起来,可绕地球78圈还多。全省现有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已达到2,300万亩,等于解放初期368万亩水浇地的6.3倍。按全省农业人口平均,每人由解放前的0.31亩水地,提高到1.66亩。特别是1958年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更是空前的。在这一年中,全省实增加水地面积1,092万亩,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13)
湖北省位居长江中游。境内雨量充沛,河流湖泊密布,水利资源非常丰富。但在解放前的反动统治时期,水利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水旱灾害却日趋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解放后十年来,我省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水的方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江汉平原大力培修堤防,并在1952年和1956年先后兴建了举世闻名的荆江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新农村水利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建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70-71
安徽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及农村水利工程在全国均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农村水利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水利发展思路。对我国其它省份新农村水利的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豁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9,(12)
河北省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耕地近亿亩,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农业受洪、涝、旱、碱影响,尤其是“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条件差。解放初期全省仅有1 100多万亩水浇地,农业产量很低。1949年粮食总产46.5亿公斤,棉花总产1.08亿公斤。那时是“遇涝水多排不出,遇旱想水盼不来。”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 相似文献
7.
卢向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13)
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十年只不过是转眼一瞬。然而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我国农民却以他们神奇的双手,劈岭斩河,移山造海,在征服自然发展生产的斗争中,竖下了一座不朽的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水利建设事业,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大跃进的道路,并且已经取得空前未有的成就。这座里程碑的缩影,就是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水利馆。水利史上光辉的一页人们跨进水利馆,立刻胸襟开阔,力量倍增!一进门就能看到英雄农民的“青铜”塑象,他显示了6亿人民“移山造海”的豪迈气概;墙壁高悬着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8.
沈友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9,(12)
广西水利建设40年成绩是很大的,但从1979年开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值得反思。本文从水利建设与群众运动,水利建设的投入与资金来源,组织管理等三方面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9.
10.
改革开放20年江苏农村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江苏省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经验有:领导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常抓不懈;科学合理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广泛发动群众,努力增加投入;坚持依靠科技,不断提高水平;积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建设管理并重,实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试论今后50年的粮食需求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善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8):7-9
建国40多年来,我国人口由5.5亿增加到12.5亿,年增长约1500万人,年增长率约1.80%;粮食产量由1100亿kg增加到4800亿kg,年均增加约80亿kg,年增长率约3.20%;人均粮食由每年200kg增加到384kg,年增长率约1.40%;同期耕地面积略有减少,灌溉面积与农业用水增长了两倍,年增长率约2.60%。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口将增加到16亿,年增长约640万人,年增长率约0.45%;人均粮食希望能从人均384kg提高到450kg,年增长率约0.28%,相应粮食则需从4800亿kg提高到7200亿kg,年均增加约45亿kg,年增长率约0.77%。虽然粮食需求的年增加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喷灌技术》杂志自1976年创刊以来,已经十年。它随着我国喷灌科研和推广而诞生,又随着我国喷灌和微灌技术的发展而成长。它的十年,记录了我国喷灌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记录了喷灌界科技队伍的成长、壮大和贡献,也记录了喷灌(微灌)设备的不断研制、改进和提高的巨大成绩。它作为一个综合性刊物,肩负喷(微)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宣传推广和普及、提高等项重大 相似文献
15.
崔西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59,(15)
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今天已经十年了。在这短短的十年中,祖国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跨着巨人的步伐,昂视阔步地向前迈进。当广大劳动人民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来祝贺祖国国庆十周年的时候,大地也披着盛装,显得格外雄壮美丽。这和解放前的童山秃岭满目疮夷的情景,做一个回忆对比,变化有如地复天翻,好象经历了几百年几千年。 相似文献
17.
18.
马毅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
为了进一步发挥水利投融资平台对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融资支持作用,提出了利用水利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这一方法。对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的主要优势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近期平台发债面对的相对宽松的政策形势,对近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和地方政府债券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对比,认为短期内利用平台进行建设融资仍是较优选择,同时水利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券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范例,均表明利用水利投融资平台发债具有较强可行性。从企业建设、项目选择、争取主管部门支持、选择发债时机、提升信用等级等方面对平台债券发行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策略分析。提出了保障水利投融资平台债券发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土耳其的水利建设由国家公共事业和住房建设部水利事业总局(DSI)主管,主要负责末级渠道以上或流量在500l/s以上的灌溉系统的建设。农田灌溉则由国家农业部农业服务总局(GDRS)主管,负责末级渠道以下的田间灌溉系统和流量在500l/s以下的渠系工程建设。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