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平菇原是专指糙皮侧耳,侧耳属真菌的子实体成熟时,菌柄多侧生于菌盖的一侧,形似人体的耳朵,故称侧耳。近年来,利用稻草、废棉花、棉籽壳等栽培取得良好效果,使平菇一跃成为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之一。平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床式栽培是一种开放式的、简便易行的生产方法。此方法对推动平菇栽培技术的普及,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分为生料床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形式。生料床栽就是培养料直接加水拌匀后,铺料播种,  相似文献   

3.
烟炕房是烟叶产区用来烘烤烟叶的场所,每年冬春季都闲置着.为了提高烟炕房的利用率,我们于1989年在张老家乡利用炕房进行生料栽培金针菇示范试验,每座栽培面积约30m~2,投棉子壳料400kg,纯收入都在750元以上.1990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投棉子壳料5万多kg.生料栽培可收3~4潮菇,整个生产周期3~4个月,生物效率一般在90%以上,最高达150%.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烟炕房选择及菌床设置烟炕房规格一般是4×4×3m,应选背风向阳、环境条件好的作菇房.室  相似文献   

4.
书评     
《中国北方香菇栽培》是王柏松等三位专家撰写的,1902年1月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定价6.50元。此书根据我国北方环境特点和著者20多年栽培食用菌经验写成,它的出版对香菇的生产发展肯定能起到推动作用。此书内容包括概述、生物学特性、香菇菌株选育及其优良菌株、制种技术、段木栽培、菇房压块栽培、菇棚菌袋栽培、半地下菇棚菌筒栽培、人防地道压块栽培、塑料温室直立排筒栽培、沟畦生料菌床栽培、香菇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采收保鲜  相似文献   

5.
栽培平菇等食用菌,无论是生料或熟料,袋栽或床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杂菌感染。药物只能用于感染前预防,对已感染的菌料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扔掉感染培养料很可惜。我们在生产中摸索出一项简单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东北地区生料地栽香菇受到科研院所及菇农的广泛重视,并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辽、吉、黑三省有不同面积的重复栽培,均取得了成功。打破了该地区香菇熟料、半熟料栽培的格局,对香菇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熟料、半熟料比,生料栽培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优质高产等特点,是地栽香菇发展的方向。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方法1.1畦床制作一般要求畦床东西方向,使高棵作物起到遮光作用,保湿、通风效果好,香菇产量高。畦床  相似文献   

7.
蔗渣生料栽培香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代料栽培香菇多为灭过菌的熟料栽培,需要经过以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到挖瓶、制块、出菇等步骤,工序繁杂,花工多,成本高,这给大规模发展代料栽培香菇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简化栽培手续,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自81年开始进行木屑、蔗渣等代料生料栽培香菇的研究。84年在100平方尺香菇蔗渣生料栽培块上(投料100公斤)收鲜香菇49.612公斤,生物学效率达49.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用蔗渣栽培香菇,采用开放式的接种方法,获得了发菌好的香菇栽培块。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孟庆国 《蔬菜》2010,(11):14-15
<正>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多数草腐菌适宜用发酵料栽培,多数木腐菌应该用熟料栽培,只有少数抗杂菌能力强、发菌快的品种如平菇、姬菇等可以考虑用生料栽培。生料栽培操作简单,省工省时,但很难控制病虫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10.
常规代料栽培香菇,大都是采用熟料袋栽,耗能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笔者参考了有关资料,探索出一种生料栽培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菌种选择 必须选低温、发菌快,抗霉、耐碱、高产菌株,栽培种培养基以谷粒等为好。 (二)季节选择 生料栽培成败的关键是安排在低于20℃的季节发菌,我国南方以气温较低的12月栽培为宜。 (三)配料播种 以棉子壳料为例,较适的配方如: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生产,投资少,收益多,得利快,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但在生产中经常碰到杂菌污染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多菌灵对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的防霉效果.我社于1983年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 一、试验方法栽培平菇的生料,处理和对照各用陈棉籽壳40市斤。处理组加清水45斤,50%的可湿性多菌灵一汤匙(约20克),溶在水中;对照组只用清水45斤。充分拌和后进床播种。供试菌株是保加利亚平菇,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0,(5):78-78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以下简单介绍他们的区别和应用原则。 1兰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1.1生料栽培食用菌培养料未经加温灭菌处理直接进行接种栽培的叫生料栽培。生料栽培由于未经过高温处理,操作简单易行,省工省时,培养料中养分分解损失少,如果管理措施得当,产量较高。但是生料栽培很难控制病虫害,如果在料内添加农药,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而且生料栽培发菌慢,接种量也要增加。  相似文献   

13.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大球盖菇不仅可以在菇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而且可以在室外进行生料栽培,因为制作工艺简便、易管理、栽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且不需要特殊设备,因而其发展前景很好。笔者就不同栽培模式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和效果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邓春海 《食用菌》2014,(4):60-61
详细叙述了利用北方保护地大棚生料栽培榆黄蘑的操作方法,重点讲述了生料栽培成败的四个关键性环节:环境消毒方法、配方及拌料方法、接种方法和发菌管理方法。对提高生料栽培榆黄蘑的成功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4):61-61
平菇在发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由于菌袋隔氧使袋内菌丝萌发后受到抑制,导致杂菌增加,使生料栽培成功率大大降低。为了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在发菌过程中用针刺微孔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但用手拿针刺孔速度慢,不易操作。笔者在作生料栽培时用针制做了一个器具,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钟德山  朱娄 《食用菌》1994,(3):33-34
陈旧棉子壳生料栽平菇,在发菌期会出现污染,老菇房或栽培多年几经污染的环境,更令人担忧。一般生料栽培常在播种后10天左右,因大量霉菌污染而造成种菇失败。对菇房进行消毒,往往因条件不具备,难以做到彻底。改用熟料栽培,不但费工费燃料,增加成本,而且无法大量投料,生产规模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试用石灰水浸泡棉子壳、袋栽、室外地面掩埋发菌,避开发菌污染关,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试验环境及条件 (一)菇房 三间门朝南的菇房及40m~2庭院一间。菇房有8年种菇史,头两年春秋季用棉子壳生料压块室内栽平菇,均获好收成。第三年继续栽培,出现污染,以后逐趋严重。每次污染,都将污染块清除至室外;室内清扫,用石灰水冲洗消毒,再用常规法进行生料栽培,结果仍大量污染,以绿霉居多也有黑霉。说明菇房及环境已严重污染,难以进行生料栽培。  相似文献   

17.
香菇生料栽培与熟料、半熟料栽培相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能源、原料丰富、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生产方式。 1 栽培季节与栽培场所 香菇生料栽培成功的关键是早春播种,适时早播及低温养菌。生料栽培香菇是最容易污染的开放式栽培,极易引起霉菌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  相似文献   

18.
朴菇,又名冬菇、毛柄金钱菌、金针菇、构菌等、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目前,国内外栽培朴菇的基本方法是瓶栽法,工效较低,成本高,不易推广。本人于八一年冬至八二年春首次进行了三批五次重复朴菇生料床栽实验,取得成功。成活率百分之百,生物学效率131—170%。之后,将试验场地移入人防工事,进行了八批,面积181平方米,总计二百六十多个重复。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平菇高邮208菌株是笔者经三年时间选育成功的一个高产优质菌株,于1997年试种和1998年在我省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具有适应性广,抗霉能力强,发菌速度快,生料栽培成功率均达100%,播种16~18d(天)菌丝即可满袋,秋冬季节大量出菇,菇体韧性好,...  相似文献   

20.
平菇近年来的栽培方法,多采用生料床式栽培。该法的常规工艺,不利于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且易导致杂菌感染和害虫滋生危害,常因此而造成减产,甚至完全失败。自81年以来,对床式栽培的工艺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十个试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