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2007年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3.642329hm2上升到2007年的4.613971hm2,增长了26.68%;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751188hm2下降到0.711400hm2,下降了5.3%。研究时段内历年均为生态赤字,且呈连年增长的趋势,至2007年人均生态赤字已高达3.902571hm2。表明山西省的生态发展不可持续。文中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包头市九原区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九原区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05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33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234hm2,反映出九原区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减缓九原区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承德市1999~2004年生态足迹与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足迹原理和方法,用1999~2004年承德市统计数据计算出7年来承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9~2004年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1999~2004年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土地生态承载力为生态赤字,必须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走集约、节约、高效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横向比较看,承德市6年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仅为全球1993年平均水平的43.69%,是北京、天津、河北1990~2003年平均水平的48.17%、50.98%、50.98%,是全国1999年水平的91.98%,说明承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在京津冀地区属于相对发展滞后区。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西安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39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William Rees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陕西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9298 hm2,可供给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仅为0.8040 hm2,陕西省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面积的2.40倍,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同时对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需要注意和完善的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咸阳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咸阳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阳市2003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95hm^2。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1997—2009年西安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由1997年的0.7634 hm2增加至1.2731 hm2,并且近年来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51 hm2减少至0.3731 hm2,可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7—2009年间,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由0.2383 hm2增加至0.9000 hm2;表明西安市人口对自然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西安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甘肃省1996-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甘肃省2015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甘肃省1996-2009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大,由1.3835hm2增长到2.297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存在生态赤字,且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0.4256hm2增加到2009年的1.3515hm2。2)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0.9213hm2-0.9579hm2之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以年均11.46%的速度快速增长。4)预测表明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4732hm2/人,2020年将达到4.7153hm2/人;生态赤字在2015年扩大到2.5355hm2/人,2020年为3.7759hm2/人。针对甘肃省生态现状,建议提高农业单位产量,改善工业发展模式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分省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黄土高原各省区2004年资源消费现状进行了实证的计算和分析,分别得出各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人均赤字、适度人口等指标。结果表明,内蒙古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对草地和水域的需求仍然较大;其余各省生态赤字巨大,这些省的土地供给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均处于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河南和陕西的人口超载率较高。对黄土高原各省区生态赤字存在的主要原因及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夏盐池县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荒漠化过程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了该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0a间盐池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72hn2增加到3.68hm2,生态承载力从2.02hm2减少到1.74hm2,到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倍多,生态系统处于强不安全状态.其中耕地足迹、草地足迹和化石能源足迹是构成...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山西省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得到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2259hm2增加到2005年的1.3838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6年的0.4799hm2增加到2005年的0.6618hm2,增加了37.9%。在未来5年内,山西省人均生态赤字仍为增长趋势,山西省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2001-2005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定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宁夏和银川市2001-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银川市近5年的生态足迹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2001-2005年间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650875hm2上升到20005年的2.271565hm2,表明银川市的生态发展不可持续。文章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3.424389hm2,而生态承载力只有0.358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065484hm2,该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宁夏西吉县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该县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190 5 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0.442 5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304 4 hm2逐年减少到0.204 7 hm2,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西吉县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113 9 hm2,1986年以后开始出现生态赤字,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增至0.237 8 hm2.说明西吉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初级品出口地区,因此从消费角度分析西北地区的生态占用并不能真正反映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利用生态空间占用理论与方法,从生产角度对西北地区生态空间开发占用进行估算,并与区域实际生物承载力进行比较,反映西北地区生产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目前世界平均单产下,西北地区人均生产占用生态空间为3.834hm2,人均生态容量为1.645hm2,西北地区人均生产生态空间占用超出了实际可利用的生物承载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西北地区生产生态赤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能源开发占用生态空间过大引起的,其他类型生态用土地均有盈余,其中西北地区生态空间盈余较多的是草地,说明西北地区对草原利用开发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陕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生态足迹法,对陕北地区1997~200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核算,这1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呈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3 626.87 hm~2增加到2006年的9 342.21 hm~2,短短10年间,生态赤字量增加近2倍,并且赤字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随着该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量还要大幅度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根据评价针对陕北地区特有的经济地位和环境条件,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理论在应用于区域层次时,因为区域进出口数据的不健全,在计算净消费量的过程中往往误差较大,因此,很难真实反映区域环境的压力负荷。所以,本文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吉林省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2002年的生物生产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简要分析了存在生产性生态赤字的原因和消除生态赤字的途径和方法,将为更好的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1990-2002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2年间甘肃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总生态足迹需求均呈逐渐增长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和总的生态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运用万元GDP、人均贸易足迹和生态协调性系数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甘肃省的发展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的,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