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对福建省建瓯市马尾松、杉木、鹅掌楸和枫香4种人工纯林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鹅掌楸纯林外,灌木层林下植被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都大于层间层和草本层;(2)除枫香纯林外,灌木层优势度指数大于草本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大于灌木层;(3)阔叶林林下草本层Shannon-Wienner指数大于针叶林,物种分布更均匀,物种优势度不明显;(4)枫香纯林和鹅掌楸纯林相对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更有利于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幼龄林、成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丰富度、盖度、高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 S)差异不大,个体丰富度( N)差异较大,表现为成龄林(478个)>过熟林(308个)>幼龄林(223个);幼龄林林下植被以玉叶金花等耐阴树种占优势,成龄林及过熟林中网脉酸藤子、毛冬青等喜阳植物重要地位明显上升,在各发育阶段均处于优势地位的物种如裸花紫珠、杜茎山、狗脊蕨、江南卷柏等,可以考虑作为恢复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启动物种;随着林分的发育,林下植被Simpson指数( D)、 Shannon-Wiener指数( H)、 Pielou均匀度指数( J′)和生态优势度指数( DMc )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与杉木林分的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是提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林下植被凋落物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林下植被对土壤环境的相对影响,对人工杉木纯林凋落物和含有林下植被凋落物的杉木林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9316只,隶属21个目.旱生优势种为蜱螨目和弹尾目,湿生优势种为线蚓和线虫.杉木林区林下植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不依赖于凋落物的现存量,而取决于凋落物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勇  陈忱  刘立武  秦新生  张荣京  严岳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55-11557,11562
以海南浆纸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浆纸林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等对浆纸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桉树浆纸林,虽然其林下植物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农户经营模式下的林下草本个体数表现出少于公司经营的趋势,但物种丰富度却表现出高于公司经营的趋势。与其他人工经济林、荒坡植被和次生林相比,海南浆纸林没有表现出明显抑制林下物种生长与分布的现象,相反,在大多数对比调查中,表现出浆纸林林下具有更多的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  相似文献   

5.
老龄杉木林下天然更新阔叶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25  
应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等测定方法,着重对老龄杉木林下天然更新阔叶林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复合群落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达4.1642,优势种并不十分突出,其生态优势度(C)仅为0.1271;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指数以西北坡较高;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主要是有机质,全氮和A层厚度;黄瑞木、细齿拎木、丝栗椅等6种天然阔叶树为广生态位的物种,生态位宽度指数均在0.8以上;山黄皮、枫香等4种为狭生态位物种;24个天然阔叶树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8~1.0之间的有16个树种对.本研究对建立新型的杉木栽培模式和混交林树种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为闽北天然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12个林隙内外进行植被调查,将林隙分为50,50~100,100~150,150~200m~2共4个林隙大小等级,在林隙的中心区、近心区、林冠区、边缘区和非林隙区中设置4m×4m的样方,对乔木层、灌木层、灌草层3个不同林层进行调查,通过计算不同大小等级、不同林层梯度林隙内外物种的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优多指数Z,结合方差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对林隙的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不同林层中,林隙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且高于非林隙区。在不同大小的林隙空间内,各林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林隙由中心区向非林隙区的不同梯度变化,物种多样性由差异显著向差异不显著转变。【结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林隙内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差异不显著,林隙的形成有利于闽粤栲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更新,对现有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经营应以保护与自然恢复更新为主。  相似文献   

7.
曾斌  刘瑞敏  翟学昌  刘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77-4879,4882
分别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中龄林和成熟林植物种类较丰富,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幼龄林草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方法]以2种不同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杉木米槠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共41种,层间层12种,草本层10种;杉木纯林灌木层有21种,层间层6种,草本层12种。[结论]杉木米槠混交林多样性指数高于杉木纯林,发展针阔混交林套种模式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的近60年生的老龄杉木人工林群落和3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物种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老龄林群落高于30年生林群落的趋势,说明老龄林群落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和复杂的垂直层次结构;老龄林群落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标表现为灌木层>藤本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而30年生林群落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乔木层的格局;2个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基本呈现出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2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群落内具有较高的环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100年生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地形(西南坡地、西北坡地、山凹地、山洼地)0~20、20~40、40~60 c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地形因素对两类指标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类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下非毛管孔隙度、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受地形影响显著,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多无显著影响,且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总体表现在西南坡地最高,速效磷在山凹地最高,全磷等理化性质均表现在山洼地最高,西北坡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对较低。4种地形下林分土壤除容重、全磷和全钾外,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多随土层加深呈下降的趋势;相较草本层,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变化更为明显,且灌木层及草本层均表现为西北坡地最高,其次是西南坡地和山凹地,山洼地最低;该林分土壤含水率、毛管孔隙度、全磷及速效钾与灌木层及草本层林下植被多样性关系密切,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见,不同地形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多样性受地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下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研究表明,下坡林分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均比上坡林分高,但由于下坡林分乔灌层受到干扰较多而使这2个层次物种多样性比上坡林分低,各指数所占的比例比上坡对应层次小;而草本层和藤本植物各指数规律则相反,这与下坡立地条件好有关。[结论]在经营山地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时,应区分生境条件,合理调整种群数量,控制相对比例,以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丁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136-138
[目的]研究杉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方法]以闽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在典型区域设置46块样地,采用收获法测定46株标准木的生物量,林龄为5~33年。[结果]建立了闽北杉木器官及整株生物量与测树指标(胸径和树高)的回归模型;除树枝和树叶外,其他器官(树干、地上和树根)及整株的回归效果良好;随着林龄的增加,器官及整株生物量逐渐增加,在林龄为40年左右时达到稳定,同时构建了林木生物量与林龄的回归模型;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他器官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减小,并在林龄为25年左右达到稳定。[结论]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生物量及其分配呈现可预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地区杉木枝条基径最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福建将乐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在福建省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中,选取杉木36株,对衫木枝进行数据解析,运用SPSS20.0对杉木枝条基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平均枝条基径预估模型。对枝条基径预估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选择改进的单分子Mitschelich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对线性模型、理论模型、复合模型(改进的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做出了比较。结果表明:以枝条着枝深度、胸径、冠长为变量的复合模型为预估枝条基径最优模型,模型的估测精度达到了91.33%。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国际上森林碳汇项目中普遍采用的碳计算方法,对河南省南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林碳储量成熟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立地条件对碳储量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条件越好,成熟龄越早,达到成熟龄时的年平均碳储量也越高;碳储量成熟年龄的确定对选择树种和确定有关森林碳储量项目的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的研究表明,杉木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林分密度管理方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密度管理方式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差异明显,32a生的杉木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平均高度呈现稀组>中组>密组的变化趋势.林分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呈现稀组>中组>密组的动态特征.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随着林龄的增长,种类组成和盖度均有所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也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化学性质及土壤水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容蓄能力大,通气性好,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养分贮量及供应均比纯林高.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有利于其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杉木茎尖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杉木优良单株基部萌蘖条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改良MS+KT0.2mg/L+2,4-D1.0mg/L培养基上,外植体诱导率为86.7%;不定芽分化与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KT1.0mg/L+IBA0.5mg/L,分化系数达3.42;芽苗培育约30d后,用1/2MS+IBA0.2mg/L+NAA0.5mg/L作生根培养基培养约25d,生根率可达93%以上。生根苗移植到覆盖3cm厚黄心土的苗床上栽培,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罗明永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18-219,222
对在杉木林下套种红锥后的林分生长量、叶营养元素含量和叶绿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郁闭度过高或过低的林下套种,均会对红锥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杉木、红锥的生长状况,以郁闭度为0.5~0.7的杉木林冠下套种红锥,效果较好。与郁闭度为0.9的套种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2.43%~8.16%、6.64%~11.72%和15.76%~33.15%;红锥的成活率、树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9.83%~34.09%、56.25%~75.00%、54.55%~60.61%和161.22%~192.86%。此外,在郁闭度0.5~0.7的林冠下套种,红锥叶养分含量和叶绿素水平都较高,体现林分小环境条件较适合红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分析兰科植物在福建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中βWS,Cβ值分别为0.575 0,46.00,均为最大值 CJ,CS值分别为0.269 8,0.425 0,均为最小值 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ⅠA2区和ⅠA3区中,βWS,βC值分别为0.322 0,17.50,均为最小值 CJ,CS值分别为0.512 8,0.678 0,均为最大值 表明ⅠA2区和ⅠA3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小。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兰科植物属数、种数分布规律是:地理位置相隔越远,其共有属数、种数相差越多。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安曹下杉木丰产林全林林窗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杉木林林窗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窗形成木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安曹下杉木林中,林窗的面积为22.75-319.92 m2,平均面积为102.3 m2,林窗大小多为50-200 m2,其中以50-10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且所占的面积比例也最大;林窗形成方式由砍伐形成的最为普遍,占形成木总数的70.45%,其次是由于枯立而形成的,占22.73%;林窗大多由1株形成木形成,平均每个林窗拥有形成木1.33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