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对仔稚鱼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阶段死亡的原因、仔稚鱼对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需求研究及消化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解决在育苗过程中早期仔稚鱼死亡的难题,有利于提高育成率及推广鱼类的工厂化养殖目标。  相似文献   

2.
鸽作为晚成鸟类,出壳后不能自主采食,限制了人工哺喂技术和出壳后早期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胚蛋给养是指将外源性营养物质注射入家禽胚蛋内,以达到促进家禽胚胎生长发育的效果,可将家禽出壳后早期营养调控提前至孵化后期,为乳鸽的早期营养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乳鸽的生长发育特点、鸽胚蛋给养技术方法、胚蛋给养对鸽胚机体发育及营养代谢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胚蛋给养技术开展乳鸽早期营养调控的研究结果,旨在为乳鸽早期营养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影响仔猪胃肠道发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胃肠发育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及时找到影响其发育的因素对仔猪的营养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发现的诸多因素中,生长因子及营养物质对其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而抗营养因子往往对其发育不利。本文从生长因子、营养物质到抗营养因子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对仔猪肠道发育影响,为今后合理配制仔猪饲养阶段的日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卵生硬骨鱼类的仔胚从卵膜中孵出.便进入了仔鱼期(larvae),而当仔鱼发育到体透明等仔鱼体特征消失。各鳍鳍条初步形成。特别是鳞片形成开始,标志着仔鱼期结束。海洋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来源经历一个由内源向外源的转变过程,大致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5.
卵黄蛋白是鱼卵中的主要成分,卵黄蛋白原是卵黄蛋白的前体。卵黄蛋白作为鱼类胚胎发育和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内源性营养,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不同鱼的卵黄蛋白或卵黄蛋白原的研究大体分为:分离纯化、电泳性质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验等。文章介绍了卵黄蛋白原的组成、营养、代谢规律、分离纯化方法、常用检测方法等,为进一步研究鱼类早期营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雏鸡消化道发育与营养消化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出壳后的7日龄内经历了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过渡为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过程。研究雏鸡早期的营养变化,了解幼雏整个机体以及各器官组织系统,特别是消化道系统的生长发育特性将有利于提供最适合幼龄家禽的营养,促进雏鸡健康发育,提高成活率。本文分别从雏鸡的消化道生理结构,雏鸡肠道粘膜发育、消化器官及消化酶的变化,营养源的变化及营养成分变化阐述雏鸡的消化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7.
脂肪是一种鱼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对鱼类生长、发育以及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饲料中脂肪含量适宜时,具有节约蛋白质需要量的作用。当饲料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时,对鱼类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阐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力、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研究鱼类营养需求提供基础资料,为合理优化饲料配方及鱼类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动物能够分泌的内源性酶种类有限,故其对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必须依赖外源性酶。外源性酶不仅能够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还可以提高谷物的表观代谢能,释放出某些被包被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饲料的成本。本文将从酶的作用方式出发分析在饲料中添加酶对家禽生产性能及环境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9.
几种营养素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鱼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同于生长旺盛的鱼苗、鱼种和食用鱼。为了获得大量的优质苗种,亲鱼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使亲鱼获得足够的营养又是关键由于亲鱼个体大,价格较高,试验容器大,时间较长试验成本较高,因此,目前有关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中,亲鱼的营养研究最少。本文综述了不同营养素对亲鱼产卵量、受精、胚胎发育和仔鱼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探明亲鱼的营养需求奠定基础,为亲鱼配合饲料的生产提供参考。1蛋白质1.1蛋白质对亲鱼产卵量的影响G unasekera等1[]发现摄食蛋白质含量为20%和35%组的亲鱼的产卵量明显高于10%组,但是相对繁殖力(平均每千…  相似文献   

10.
龙勇 《山东饲料》2005,(3):20-23
亲鱼营养是鱼类营养研究涉及最少的领域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研究亲鱼营养需要高标准的室内或室外的养殖设施来蓄养大量的性成熟鱼,而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耗资巨大。然而正如人类和家畜的营养一样,亲鱼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明显不同于快速生长的个体。而且初孵仔鱼在早期培养阶段出现的很多缺陷和存在的问题直接与亲鱼的饲喂方式(包括营养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亲鱼营养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饲粮中能量、脂肪、粗蛋白质和纤维会影响到卵泡发育、发情周期、激素水平、胚胎附植和产仔数。卵母细胞质量是决定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影响优质胚胎的数量和怀孕率。卵母细胞质量受到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调节,营养物质代谢异常会降低卵母细胞质量。本文就最新关于营养物质对母猪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通过营养调控提高母猪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和繁殖性能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影响母猪初乳和产奶量因素进行的一篇综述。初乳在分娩后立即由乳房分泌,是高消化营养物质的一种丰富来源,对新生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初乳含有用于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正常发育的天然生长因子。断奶前的窝产性能主要受母猪初乳、产奶量和乳汁摄入量的影响。初乳的重要作用是为仔猪提供能量、仔猪免疫系统发育前和胃肠道发育中的被动免疫。产仔数、初生重、胎次、基因型、内分泌状态、分娩前中后的应激及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初乳和产奶量。分娩后前两周的仔猪对营养的需求主要依赖于母猪的乳汁,因为它几乎不采食教槽料。早期仔猪死亡率的20%~30%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营养,这可能归咎于母猪产奶量的不足。因此,尽早且大量摄入初乳是泌乳早期仔猪存活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影响母猪初乳和产奶量因素进行的一篇综述。初乳在分娩后立即由乳房分泌,是高消化营养物质的一种丰富来源,对新生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初乳含有用于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正常发育的天然生长因子。断奶前的窝产性能主要受母猪初乳、产奶量和乳汁摄入量的影响。初乳的重要作用是为仔猪提供能量、仔猪免疫系统发育前和胃肠道发育中的被动免疫。产仔数、初生重、胎次、基因型、内分泌状态、分娩前中后的应激及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初乳和产奶量。分娩后前两周的仔猪对营养的需求主要依赖于母猪的乳汁,因为它几乎不采食教槽料。早期仔猪死亡率的20%~30%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营养,这可能归咎于母猪产奶量的不足。因此,尽早且大量摄入初乳是泌乳早期仔猪存活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乳鸽进行人工哺喂的目的是使亲鸽从繁重的育雏任务中解脱出来,缩短种鸽的产蛋周期间隔,提高产蛋率,进而增加经济效益.目前,0~10日龄乳鸽的人工饲喂技术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主要是由于乳鸽出壳后的早期发育阶段小肠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很好地利用人工代乳料中的营养物质.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外未制定乳鸽的营养需要标准,对乳鸽早期的消化生理特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基于此,本课题组开展了乳鸽早期小肠发育特点的研究,并探明了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对乳鸽小肠发育的早期营养调控作用.文章就近年乳鸽早期小肠发育及其营养调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肖登元  梁萌青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2):2319-2325
维生素作为鱼类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其在亲鱼营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亲鱼的维生素营养研究成果,阐述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在亲鱼性腺发育、繁殖力、精卵质量、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率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中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明。  相似文献   

16.
仔猪早期断奶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影响,常表现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主要是营养应激,即仔猪由液态母乳转向固体饲料。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适应这种营养物质的骤变。因此配制适合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的饲粮是克服早期断奶综合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粗纤维对家兔的营养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经家兔盲肠内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以提供能量.许多研究证明,家兔对粗纤维的消化并不十分有效,且明显低于马、猪和反刍动物,其主要原因是家兔日粮中纤维性组分在盲肠发酵的几率很低,影响了纤维组分的消化利用,因此粗纤维作为家兔能量来源意义并不大,而且高纤维组分会增加日粮中难消化组分的比例,削弱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繁殖是鱼类生命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数量超过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的总和。由于其进化的原始性、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必然表现出生殖习性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现对鱼类的繁殖类型的介绍,以期为鱼类学教学、研究提供资料。鱼类的繁殖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胎生(哺乳动物)--受精卵没有类似于蛋壳的外壳;在母体内生长成个体(如灰星鲨)、卵生--受精卵被包裹在蛋壳内于体内或体外孵化成个体(如鲤鱼)、卵胎生--鱼类的卵在雌鱼体内受精,受精卵在生殖道内进行发育,与母体在营养上联系不到。(如食蚊鱼),还有就是一些特殊繁殖方式,如海马将受精卵含在嘴里孵化,再用雄海马胸前的“育儿袋”养育小海马,但这种繁殖方式也是属于卵生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19.
1鹅种蛋的孵化条件鹅属卵生动物。鹅种蛋的胚胎发育内源性因素是依赖于蛋内的营养物质,而外源性因素主要取决于合适的外界条件。自然情况下,鹅蛋的孵化主要是通过母鹅自然抱孵或母鸡带孵,后经人工处理,开始进行缸孵、火炕、摊床孵化,现在大型种禽场都采用机器孵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孵化方式,基本原理都是要为胚胎发育创造出合适的外界环境。因此,结合机器孵化,探讨鹅种蛋孵化的温度、湿度、通风和翻蛋等条件。  相似文献   

20.
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鱼类亲体性腺发育、卵子和精子质量、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仔鱼成活率和质量有重要影响。鱼类体内在一系列去饱和酶和延长酶作用下合成n-3HUFA,淡水鱼类和鲑鳟科鱼类一般从饲料中摄取亚麻酸用于合成n-3 HUFA,而海水鱼类需要从饲料中直接摄取n-3 HUFA。本文综述了鱼体内n-3 HUFA合成路径及其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对n-3 HUFA天然来源和替代来源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鱼类亲体的脂肪酸营养和机制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