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培养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我国甘肃白银地区半干旱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荒漠草原和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1.23×106、0.19×106、0.18×106cfu·g-1,耕地三类微生物数量分别是3.03×106、0.53×106、0.05×106cfu·g-1。荒漠草原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低于耕地,而真菌数量高于耕地。从荒漠草原分离出14株细菌,分别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噬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皮球菌属(Kytococcus),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亮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气球菌属(Aerococcus),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和噬冷杆菌属。耕地分离出可培养细菌19株,分别属于ɑ-变形菌纲(ɑ-Proteobacteri)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考克氏菌属(Kocuria),以放线菌门细菌为主(占57.9%)。从荒漠草原分离放线菌共8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A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间孢囊菌属(Intrasporangium),而耕地主要为链霉菌属(A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荒漠草原真菌主要是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耕地土壤真菌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链孢霉属(Coniothecium)。试验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与耕地土壤微生物都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区域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存在差异,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卤鸭掌优势腐败菌的菌相构成,将卤鸭掌在35℃恒温条件下贮藏10d后,应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与16S rDNA菌群分析法对卤鸭掌中优势腐败菌进行菌群鉴定。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鉴定出卤鸭掌中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16S rDNA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卤鸭掌中含有9个纲的13个属种类的菌群结构。传统培养法和16S rDNA菌群分析法所得优势腐败菌的菌相不完全相同,综合2种研究方法,确定卤鸭掌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属、小球菌属、放线菌属、假单胞菌属。卤鸭掌优势腐败菌菌相的确定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腐保鲜措施,延长卤鸭掌货架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短、长期养猪发酵床垫料为对象,采用16S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垫料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垫料碳氮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优势菌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漠河杆菌属和梭菌属是垫料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物种。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主成分分(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析的结果表明:养殖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酵床垫料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但差异不显著。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的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由21.3%、1.64%分别提高到28.4%和4.34%;在属水平上,甲基暖菌属、甲基杆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分枝杆菌属、红球菌属、副球菌属等11个物种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甲基暖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的相对丰度由0.405%、0.570%分别提高到2.862%、2.190%;假单孢菌属、嗜冷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黄杆菌属等7个物种显著降低,假单孢菌属、嗜冷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由2.51%、2.13%分别下降到0.93%、0.18%。硝态氮的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显著降低。Mantel test分析的结果表明:垫料细菌群落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r=0.333,P=0.04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动细菌属、假单胞菌属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显著正相关,Gelidibacter、嗜冷杆菌属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垫料纤维素是影响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为发酵床初期选择垫料及不同垫料的合理配比,提高粪便原位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鲜鸡肉表面四环素和磺胺耐药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冷鲜鸡肉产品表面的抗生素耐药菌的菌群结构,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18个市售冷鲜鸡肉样品表面的可培养四环素耐药菌和磺胺耐药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类耐药菌中分别注释出59个和58个已明确属名的属,相对丰度最大的3个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共享菌属中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香味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的禽源和人源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而禽源肉杆菌属等16个菌属的耐药特性还未见报道。各采样点分别鉴定出5~39个特有操作分类单元,分属3~32个属。该研究反映了冷鲜鸡肉表面2类耐药菌的污染状况,为后期冷鲜鸡肉产品表面耐药菌的迁移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其在好氧环境下的最适生长条件以及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对NO2--N、NO3--N的转化去除情况。结果表明,脱氮副球菌好氧下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0。在溶解氧比较充足的情况下(6.6~7.3mg.L-1),脱氮副球菌对NO2--N、NO3--N的去除以同化吸收为主,少部分是经由反硝化作用去除,最大去除率可达100%和97.58%。随着溶氧的降低,脱氮副球菌的反硝化能力增强,NO2--N、NO3--N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比例增加。将活菌数≥109个.mL-1的脱氮副球菌按1.0、2.5mg.L-1的浓度加入养殖水体,在10d内可使养殖水体中的NH4+-N下降41.89%~49.23%,NO2--N下降33.33%~42.86%,NO3--N下降48.28%~67.74%,对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研究显示,脱氮副球菌的好氧反硝化作用可以为养殖水体有氧条件下的脱氮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铃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随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由此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分别采集马铃薯正茬、连作1年、6年和10年的根际土壤样本,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连作栽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主要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及连作障碍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连作栽培后马铃薯土壤细菌和真菌DNA仍具有较高的T-RFLP多态性,但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优势T-RFs片段发生变化,多年连作使某些T-RFs消失;随连作年限增加,根际土细菌Shannon-Wienen指数、Simpson指数和Sorenson指数下降,而真菌Shannon-Wiene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上升。菌群分析发现,土壤细菌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连作使细菌和真菌菌群发生变化,芽孢杆菌纲、鞘氨醇纲(Sphingobacteria)等比例下降甚至消失,β-变形菌纲(Beta proteobacteria)和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比例上升;土壤真菌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煤炱目(Capnodi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下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上升。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属的细菌减少,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致病菌属的细菌增加。连作导致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水平降低,真菌多样性水平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连作破坏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使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连作障碍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互作用的结果,持续的研究有利于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摘 要:灭蚁灵是一类高毒性的有机氯农药,当灭蚁灵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人为途径进入到土壤生态环境系统后,会对生物体产生显著的毒害作用。土著菌群与蚯蚓肠道菌群都是对外源农药极其敏锐的感知受体,然而,它们对于抵御灭蚁灵毒害作用的微生物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值得探究。因而,本研究采集实际场地中不同梯度浓度(0~27.7 mg/kg)灭蚁灵污染土壤,设置蚯蚓土培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的结构和功能;通过MetagenomeSeq分析、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分析以及网络分析,识别其核心类群。发现:1)灭蚁灵胁迫下蚯蚓肠道菌群相较之土著菌群的结构、组成受到的扰动更显著(p < 0.05);2)不同梯度灭蚁灵胁迫下,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组合存在稳定的核心物种,主要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盖勒氏菌属(Gallerella)、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地杆菌属(Pedobacter)、亨氏菌(Ramlibacter)、Zavarzinella;3)这些核心种群在互作网络的平均度中心性、紧密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分别为136.72、0.44、0.52,均高于非核心种群的对应指标(91.52、0.42、0.33),表明核心种群具有更高的网络连通性,且此类核心种群具有碳氮转化和农药降解能力,说明蚯蚓肠道菌群和土著菌群可以通过共享核心物种与其它微生物联系紧密,具备发挥农药降解代谢的潜在功能,实现协同抵御土壤中灭蚁灵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探明土著菌群与蚯蚓肠道菌群共享核心物种在抵御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毒害作用的协同机制,提供新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胆汁酸对动物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明确胆汁酸、肠道细菌与肠道功能间的关系,通过胆总管结扎,构建肠道内源胆汁酸缺乏的大鼠模型,模型大鼠灌服鹅去氧胆酸7 d后,取结肠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杂交试验,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变化,探究鹅去氧胆酸对大鼠肠道炎症因子和NF-κBp50/p65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揭示鹅去氧胆酸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功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鹅去氧胆酸能够显著降低肠道中芽孢梭杆菌属、红椿菌属及丹毒菌属细菌的丰度,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下调p50、p65亚基的表达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有益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综上所述,胆汁酸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功能。本试验为胆汁酸及肠道菌群的重要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秸杆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优势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小麦秸秆好氧堆肥各典型发酵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该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典型发酵阶段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各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各有不同。在升温期微生物种类主要以片球菌属(Pediococc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68.68%、59.17%和12.21%;嗜热霉菌属(Therm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在高温期占据优势地位,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45.21%、29.87%和19.79%;降温期优势菌群演变为嗜热霉菌属、绿屈挠菌科(Chloroflexaceae)和嗜热链球菌属(Mycothermus),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79.84%、16.92%和7.97%。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功能通路丰富,对糖类、油脂和木质纤维素等相关的代谢功能突出。该研究结果可为研制高效降解小麦秸秆的微生物菌剂提供依据,为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小麦秸秆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热应激对奶牛瘤胃纤维分解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瘤胃纤维分解菌的影响.选择48头产奶母牛,按照因子试验设计分为中期和后期、高产和中产、初产和经产牛.奶牛经历一周热应激后,采集瘤胃液,利用RT-PCR定量6种纤维分解菌的含量.结果显示,泌乳后期牛与中期牛相比,瘤胃液中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高13.9%、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高5.3%、总瘤胃球菌(Genus-level ruminicola)高3.7%.高产牛与中产牛相比,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atella ruminicola)高14.4%、黄色瘤胃球菌高12.6%.经产牛与初产牛相比,黄色瘤胃球菌高12.6%、栖瘤胃普雷沃氏菌高3.2%、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高2.4%、白色瘤胃球菌(Genus prevotella)高2.1%.在热应激状下,奶牛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宏基因组学探究原料乳冷藏过程菌群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原料乳4 ℃冷藏期间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使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原料乳冷藏期间微生物变化及功能注释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原料乳中的微生物在数量和种群构成上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冷藏72 h期间,优势菌群由不动杆菌属、链球菌属、无浆体属和梭菌属向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乳球菌属逐渐演替。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复制重组修复、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细胞壁/膜的生物发生、脂质代谢在冷藏前期相对丰度较高。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代谢在冷藏后期相对丰度较高。其中脂质代谢与不动杆菌属显著相关(P<0.001),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与假单胞菌属显著相关(P<0.01)。表明冷藏原料乳中不动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对乳成分影响较大。通过控制冷藏原料乳有害微生物繁殖,能够维持乳成分稳定。该研究结果可为生鲜乳保藏、液态乳灭菌控制、奶酪加工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菌群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236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复筛得到直链烷烃降解菌31株、环烷烃降解菌28株、芳烃降解菌3株以及表面活性剂产生菌24株;从3种不同烃类降解菌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中选择菌株,构建石油降解微生物菌群,结果表明,由菌株SL-51、SL-84、SL-133和SL-163组成的菌群c9降解石油能力最强,菌群C9在含原油浓度为0.5%的无机盐培养液中,5d内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55.5%;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证明,菌群C9能有效降解原油中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SL-51和SL-163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p.),SL-84、SL-133两株菌分别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间作分蘖洋葱能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高番茄养分吸收。本研究通过解析间作分蘖洋葱条件下番茄根际土壤中氮吸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间作对番茄氮营养改善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设计田间和盆栽两个试验,田间试验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农安)与番茄间作和分蘖洋葱(五常)与番茄间作共3个处理,测定番茄的生长指标、氮吸收量及产量,阐明间作对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五常)单作、分蘖洋葱与番茄间作及无苗对照等4个处理。对番茄及分蘖洋葱的根际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测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旨在阐明间作对根际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  【结果】  1) 间作后,番茄株高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提高了8.49%~16.92%。2) 间作分蘖洋葱两品种番茄各测定指标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规律。间作60天,番茄干重显著增加,间作后番茄干物质向根分配指数降低,而向地上分配指数增加,其中向茎叶分配指数降低,而向果分配指数增加。间作90天,均显著提高了氮养分向根和茎分配,而降低了氮养分向叶中分配。3) 间作37天后,番茄根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间作改变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促进了番茄的氮吸收。番茄根际土壤中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和无苗对照,间作分蘖洋葱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和无苗对照。4)间作分蘖洋葱处理提高了放线菌纲、拟杆菌纲 、黄杆菌纲、绿菌纲、绿弯菌纲、厌氧绳菌纲、异常球菌纲、芽孢杆菌纲、梭菌纲、柔膜菌纲、浮霉菌纲、α-变形菌纲、丰佑菌纲的丰度,其中间作分蘖洋葱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细菌的相对丰度。间作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真菌的丰度,但却降低了散囊菌属(Eurotium)和梭孢壳属(Thielavia)的丰度。间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是促进番茄氮养分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论】  间作两种分蘖洋葱均增加了番茄株高和干重,间作提高了番茄的氮吸收量和产量,降低了氮养分向叶中分配,而升高了氮养分向根和花果中分配,提高氮的利用。同时,间作分蘖洋葱通过改变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改善了土壤氮有效性,促进了番茄的氮吸收,为番茄产量的提高奠定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低温厌氧发酵对奶牛养殖废水沉降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降低养殖废水处理成本,增加有机肥水在喷滴灌系统中的透过性能,该研究以不同低温(10~25℃)条件对奶牛养殖废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并与传统厌氧发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15℃)条件下驻留时间4 d进行厌氧发酵能够改变养殖废水的沉降特征,养殖废水出现分层沉降现象,上清液浊度为1.4,上清液沉降情况可以达到稳定状态,干物质含量在2.3%左右,75μm筛滤渣含量接近0%,可以通过喷灌滴灌系统;处理后的上清液CODCr降低至(2 627.8±548.1)mg/L,总氮降低至(565.2±79.5)mg/L,粪大肠菌群降至360个/L,无害化程度达到国标要求。16S全长r 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传统颗粒状厌氧污泥207个otu相比,低温厌氧污泥中检测到199个otu,其中96个属于共有菌株,低温厌氧污泥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19.2%、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8.9%、Caloacimonadota 21.2%、Verrucomicrobiota 10.6%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3%组成,种水平以Candidatus Cloacimonas为优势菌属;在颗粒状厌氧污泥中门水平以Campilobacterota为特有菌门,种水平以Sulfurovum为优势菌属。因此在寒冷地区低温(15℃)厌氧处理能够减少废水处理能耗,实现废水无害化、总养分循环、水肥一体化、水资源回收利用,为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微生物强化堆肥对放线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微生物强化堆肥对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及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影响,在堆肥过程中接种高效细菌复合菌剂和真菌复合菌剂,并以不接种的堆体为对照,对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和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测定,并借助于PCR-DGGE方法对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堆肥能缩短堆体起爆时间,并能有效提高堆体降温期和二次发酵期的温度;和自然堆肥相比微生物强化堆肥使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提高8.95%、12.72%和10.13%。DGGE图谱显示:2种堆肥方式的放线菌多样性指数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微生物强化堆肥能增加堆体中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能有效提高腐熟期的放线菌群落多样性,有利于堆肥腐熟。优势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在接种堆肥过程中检测到了放线菌门的棒杆菌属、分支杆菌属、链霉菌属、热孢菌属、迪茨菌属、糖丝菌属和放线菌属。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燕麦青贮料的自然微生物为菌群来源,通过对其长期限制性培养和定向驯化,在10和25℃各筛选了一组能快速降低燕麦青贮料p H值、增加乳酸等风味物质、组成稳定的乳酸菌复合菌系,分别命名为LDS和MDS。LDS中主要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MDS中主要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以不添加复合菌系作为对照,燕麦中分别添加LDS、MDS,在10和25℃下进行青贮发酵,其中在10℃条件下,不添加复合菌系、添加LDS和MDS的分别记为10 CK、10 LDS和10 MDS,在25℃条件下的分别记为25CK、25LDS和25MDS。结果表明10LDS中乳酸菌数量是10CK的7400倍,乳酸含量比10CK提高14.3%;25MDS的乳酸菌数量是25 CK的27 000倍,乳酸含量比25CK增加30.3%。通过DGGE和Q-PCR技术,接种复合菌系发酵10 d时青贮料中的微生物群落已基本稳定,接种菌株在青贮料中得到定植。LDS、MDS在不同温度(10、25℃)下接种燕麦,发酵30 d后10LDS比10MDS乳酸含量高17.1%,乙酸高23%;25MDS比25LDS乳酸含量高19.0%,乙酸低19.5%。接种LDS复合菌系后WSC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CP (粗蛋白,crude protein)、DMR(干物质回收,drymatterrecovery)都显著提高,LDS在10和25℃条件下能更好的保存燕麦中的营养成分,提高其营养品质。LDS在10和25℃中均可有效定植;MDS在25℃中有效定植,但在在10℃下未能定植。因此LDS对温度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秸秆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通过继代转接,筛选和驯化了一组高效而稳定的纤维素高效腐解菌系CMS-3。筛选出的复合菌系在50℃,静止培养条件下,在第7天可使未经任何处理的麦秸的分解率达到73%,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67%、75%,而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很低。复合菌系CMS-3经过多次继代筛选和培养,菌系种类组成和分解能力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复合菌系CMS-3中的菌种主要由隶属于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和瘤胃杆菌属组成,菌群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 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 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 门60 纲113 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绝对优势的两个菌门。两者的丰度占真菌总量80.80% ~ 83.92%,在3 种林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出的1% 以上的优势菌纲有8 个,为古根菌纲、伞菌纲、粪壳菌纲、锤舌菌纲、银耳纲、球囊菌纲、散囊菌纲和酵母菌纲。古根菌纲和伞菌纲占真菌总量的50.82% ~ 75.40%。古根菌纲在毛杉混交林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P<0.05),与杉木纯林无显著差异。Archaeorhizomyces 为优势菌属(20.07% ~ 51.51%)且在毛杉混交林中最高、在毛竹纯林最低,毛杉混交林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杉木纯林和毛竹纯林。土壤真菌优势菌属水平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Meliniomyces、毛壳菌属、Hodophilus、瓶霉属、Heterocephalacria 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ickerhamomyces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显著,全磷、有效磷、pH、速效钾和碳磷比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毛竹扩张,维护生态稳定和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甘蔗根际土壤及甘蔗不同组织内分离到的928个细菌菌株中,对甘蔗黑穗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有301个.占32.4%.其中拮抗能力强(拮抗带大于10mm)的菌株有18个,占1.9%。经在KBA培养基上培养.发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主要是荧光菌和非荧光菌中的白色菌群。在18个拮抗性强的菌株中,13个菌株来自甘蔗的茎、芽(生长点),占72%;5个菌株来自根际土壤,占28%;12个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6个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4个菌株分别为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及沙雷氏菌属,其余2个菌株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