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秸秆炭化制成生物炭还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室外 盆栽的方式,以大豆为目标作物,设置5 个生物炭还田比例,研究了炭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生 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炭化秸秆还田量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但其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土壤和作物对高还田炭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还田质量比为30% 时具有最强的氮磷保留缓释能力和最高 的作物生物量与产量,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秸秆还田长期田田试验的前3季产量结果和1年后土壤农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一麦两熟制下.秸秆在下李作物上原位还田,并辅以快速腐解茵,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尤其是在与化肥配合施用时.其增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同时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舍量,并能改善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的供应能力,秸秆原位还田及快速腐解是一项很好的提升土壤肥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综合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是目前农业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盐碱地的影响,主要从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还田量等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影响等角度进行综述。总体而言,秸秆还田可以使盐碱地土壤容重降低,抑制盐碱地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供应,增加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等。目前秸秆还田改良盐碱地室内试验较多,连续多年大田试验较少,室内试验无法模拟野外盐碱地受当地土壤性质、气候等多因素影响情况,使得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差。此外,盐碱地改良是一项复杂工程,实际应用中要综合治理,及时调整和完善改良措施,使其能有效推广到农业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秸秆的施用方法对三熟制稻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 ̄1994年进行了麦-稻-稻三熟轮作制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土壤氮磷含量,且能活化土壤磷素。全年肥料投入量C,N,P2O5,K2O分别为2700,415,140,225kg/hm^2,C:N:P2O5:K2O为6.52:1.00:0.34:0.54,且以三季作物各1/3的有机碳投入为佳。  相似文献   

5.
连续2a进行了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堆腐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秸秆堆腐还田土壤全年作物产量增加了4.1%~5.6%,有机质含量增加0.9~1.5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2~5.6mg/kg,速效磷含量增加1.3~2.3mg/kg,容重降低0.07~0.13g/cm3。  相似文献   

6.
探讨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提高土壤肥力及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作用,并提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7.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虎  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99-1399,1401
连续2年进行了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堆腐还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与CK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1.1g/kg,容重降低0.02~0.1g/cm3,速效P含量增加1.5~5mg/kg,速效K含量增加3.5~14mg/kg;全年作物产量增加了1.4%~22.1%。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酥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酥梨的产量。梨园区每公顷施秸秆45001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未施秸秆分别上升14.7%、4.5%、5.9%、14.8%,每公顷增产4099kg,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11.
首先介绍了秸秆还田的基本方式,然后综合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当前秸秆还田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物秸秆对茄子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内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生物秸秆,进行茄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6.7m2施用4 000~4 800 kg秸秆与8 kg菌种、4 kg疫苗组配效果较好。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1个百分点,速效氮和速效钾分别提高61.6 mg/kg和20.6 mg/kg;每666.7m2蚯蚓数量增多309~505条,增幅为43.8%~71.6%;增产幅度为4.3%~10.6%;果实硝酸盐平均含量低158 mg/kg,降幅为19.2%。综合生物学性状、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效益等方面考虑,每666.7m2施菌种8 kg、疫苗4 kg、玉米秸秆4 000 kg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膨润土的土壤改良效果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杰祥  刘国道  孙水芬  田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09-2209,2212
研究了膨润土作为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土壤酸度降低,交换性酸含量降低,阳离子交换量、盐基离子总量增加,作物产量、分蘖数、植株高度增加;各处理中以处理⑤的效果最佳,处理④次之。  相似文献   

15.
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川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川芎的轻简高效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田间控制性小区试验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以及川芎产量和阿魏酸、总生物碱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稻草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这些肥力因素随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量稻草覆盖时,切碎覆盖的显著高于整草覆盖的;免耕与旋耕相比有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趋势,但可提高块茎膨大期土壤的有效磷含量.②适宜的稻草覆盖还田能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以切碎覆盖还田的增产幅度最大;免耕与旋耕的川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免耕因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提高川芎生产的经济效益.③稻草覆盖有助于提高川芎的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特别是切碎覆盖处理;免耕与旋耕相比有降低川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趋势.④川芎的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正相关.因此,合理的免耕稻草覆盖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川芎产量和部分品质指标,以免耕374.8 g·m-2稻草切碎覆盖为宜.  相似文献   

16.
用降解菌剂使秸秆还田,可以使秸秆快速降解,配施一定量的菌剂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真菌、细菌、放线菌总数及功能菌(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之间差异极显著,各种酶活力也呈递增趋势,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长期施用,可以明显培肥地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是由生物材料在厌氧或无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富含碳素、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巨大、高度芳香化、性质稳定的固态多功能材料。生物炭施入土壤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菌根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本文从生物炭的性质特征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生物炭应用的研究方向,为生物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郑州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对长期养分缺乏的响应。[方法]试验包括5个处理:①CK(不施化肥和有机肥);②NP(仅施氮磷肥);③NK(仅施氮钾肥);④PK(仅施磷钾肥);⑤NPK(施用氮磷钾肥)。[结果]长期不施用氮肥和磷肥导致作物低产,而长期不施钾肥的NP处理与NPK处理并无显著差异,且能维持作物高产。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下降后维持在2.5 mg/kg左右.长期不施用钾肥的处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维持在60mg/kg左右。前18年结果看来,土壤钾素的自然供给能力在100%左右。[结论]对于潮土,氮和磷是限制小麦玉米产量、生物量及作物产量构成的最主要的两个因子,而钾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尽管如此,若长期不施用钾肥将来也有可能出现钾素亏缺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连续4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产模式施肥,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g/kg,38.43mg/kg,47.68mg/kg,119.22mg/kg;无公害生产模式施肥年均增加5.93g/kg,20.05mg/kg,41.67mg/kg,45.49mg/kg;常规生产模式施肥,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年均增加2.24g/kg,1.04mg/kg,33.84mg/kg,但速效磷含量却有一定程度的减少。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试验条件下,不同生产模式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作物根系不同水平间距埋置秸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在安徽省蚌埠市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开展了田间定位和对比实验。实验作物选择大白菜,实验设一个不埋置秸秆的对照组测坑,其余4组测坑秸秆埋置位置距根系水平间距分别为0、0.1m、0.2m、0.3m,通过大白菜总产出质量和对收割后的土壤土质分析对比各实验组的实验效果。结果表明,秸秆埋置位置与作物根系相距0.1m时实验组大白菜总质量最优,其值比最差组多28.6个百分点;同时,分析该组碱解氮、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均较其他对照组均衡。实验表明,秸秆埋置位置距离作物根系0.1m位置处最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