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海域捕捞双柔鱼(Notodarussloani)有光诱鳅钓和拖网两种作业方式[奈须敬二等1991],其中光诱鳅钓作业开始于70年代初,主要渔场集中在新西兰周围海域的大陆架范围内。80年代以来双柔鱼的产量为4~10万吨(包括拖网)「陈新军199]。1996年~1997年度我国首次有较大规模的政钓船(约60艘)进入新西兰海域作业。作为一种新的捕捞对象,捕捞技术与捕捞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有所差异。为了提高钓捕效率,本文作了试验,主要研究钓钩颜色和钓钩大小对上钩率的影响。l材料与方法作业渔场为新西兰周围海域。时间为1997年1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3.
钓钩的颜色和大小对双柔鱼钓捕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西兰海域捕捞双柔鱼(Notodarussloani)有光诱鳅钓和拖网两种作业方式[奈须敬二等1991],其中光诱鳅钓作业开始于70年代初,主要渔场集中在新西兰周围海域的大陆架范围内。80年代以来双柔鱼的产量为4~10万吨(包括拖网)「陈新军199]。1996年~1997年度我国首次有较大规模的政钓船(约60艘)进入新西兰海域作业。作为一种新的捕捞对象,捕捞技术与捕捞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有所差异。为了提高钓捕效率,本文作了试验,主要研究钓钩颜色和钓钩大小对上钩率的影响。l材料与方法作业渔场为新西兰周围海域。时间为1997年1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4.
根据作业情况对鱿鱼钓船的集鱼灯配置功率从经济性角度进行分析,认为8154拖网改装的集鱼灯功率不宜超过184kW。  相似文献   

5.
第一期我国近海中国对虾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邱高峰、常林瑞 (1)…………………………………………………………武陵山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学分析唐文乔、陈宜瑜、伍汉霖 (6 )…………………………………………………虎纹蛙白内障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防治周永灿、朱传华、陈国华等 (16 )……………………………………………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主要水质条件的探讨何文辉、张美琼、鲍宝龙 (2 2 )……………………………………………………光诱鱿鱼浮拖网渔具渔法试验戴天元、洪明苇、郑国富等 (2 6 )…………………………  相似文献   

6.
第一期我国近海中国对虾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邱高峰、常林瑞 (1)…………………………………………………………武陵山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学分析唐文乔、陈宜瑜、伍汉霖 (6 )…………………………………………………虎纹蛙白内障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防治周永灿、朱传华、陈国华等 (16 )……………………………………………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主要水质条件的探讨何文辉、张美琼、鲍宝龙 (2 2 )……………………………………………………光诱鱿鱼浮拖网渔具渔法试验戴天元、洪明苇、郑国富等 (2 6 )…………………………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9°30′~32°00′N,122°30′~125°30′E东海北部浅海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头足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和各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头足类资源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鱿鱼成为头足类的优势种,6月为其捕捞高峰期,密集分布区在长江口渔场的东部;其次为章鱼类,其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密集分布区在舟山渔场东南部;乌贼比例最低,每年渔获量不超过5%,基本形不成渔汛。为今后更好地持续利用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的头足类资源,建议春、冬季对其进行保护,夏季高峰期重点开发;在拖网伏休的7、8月份可采用光诱作业和鱿钓等作业方式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8.
北太平洋海域白天利用水下灯钓捕大型柔鱼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诱鱿钓捕捞技术就是利用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 ,采用钩钓作业的一种渔法。利用水下灯进行钓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在 8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的鱿钓船中得到应用。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型柔鱼 ( 1~ 2kg) ,栖息水层白天一般在 30 0~ 40 0m ,使用水下灯进行深水层的诱集柔鱼 ,使白天作业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由于柔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夜间栖息水层为 30~ 40cm ,因而一般不采用水下灯。我国鱿钓船从 1 997年开始 ,初步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 1 998年鱿钓渔场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 ,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光诱鱿钓捕捞技术就是利用鱿鱼趋光、集群的特性 ,采用钩钓作业的一种渔法。利用水下灯进行钓捕鱿鱼是一种新的捕捞技术。该技术在 80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国的鱿钓船中得到应用。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型柔鱼 ( 1~ 2kg) ,栖息水层白天一般在 30 0~ 40 0m ,使用水下灯进行深水层的诱集柔鱼 ,使白天作业成为可能 ,从而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由于柔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 ,夜间栖息水层为 30~ 40cm ,因而一般不采用水下灯。我国鱿钓船从 1 997年开始 ,初步得到应用 ,特别是在 1 998年鱿钓渔场探捕调查和生产过程中 ,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鱿鱼光诱手持延绳钓简称鱿鱼手钓,是惠安县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之一,有着悠久的历 史,但其作业规模和产量、产值一直难以提高,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以竹筏为作业单位 (人工摇橹),劳动强度大,抗风浪能力差,安全系数小,翻竹筏造成渔民落水时有发生,存 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传统钓具以鱿胴为饵料,不仅浪费大量的鱿鱼,而且制作鱿胴较 麻烦。针对上述问题,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是所设计的玻璃钢艇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 能提高安全系数和作业性能;二是试验的钓具既要保持惠安传统特色,又有创新发展,使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国际远洋渔业的作用愈发重要,研究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鱿钓渔业为例,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CMS模型,分析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和相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稳定,能适应国际市场产品结构调整与变动,但也存在进口市场不均衡,外部市场需求依赖性强并呈现下降趋势,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从优化市场结构、建立信息平台、盘活资源禀赋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建议,以提高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该渔业极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和方法,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法、解释结构模型(ISM)法以及交叉影响矩阵相乘(MICMAC)法对影响指标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鱿鱼渔业资源是最核心的因素,对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科技投入、政策与管理、捕捞强度是最具影响力或驱动力的因素;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可分五大类,要把重点放在关联因素、调整因子和驱动因素上,其次为依赖因素,自主因素无需过多关注。研究认为,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系统可分为四个层级,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2015年1—6月我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阿根廷滑柔鱼钓的探捕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专业鱿钓船(宁泰58号)的产量情况,并对远洋渔业公司鱿鱼销售进行了实地调研,为指引、规范鱿鱼产业发展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6月和9月通过对24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水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的品质结构低质化,经济价值较低的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区系组成以暖温性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结构较简单,其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都很低,均匀度指数处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洪堡洋流系统支撑着世界上最大的中上层渔业,同时也是受到气候胁迫最为显著的海洋东边界流系统,其内部中上层物种丰度和分布均受到季节性、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本文概述了洪堡洋流系统的海况,梳理东南太平洋渔业状况,并围绕秘鲁鳀(Engraulis japonious)、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四种代表性的重要经济渔业物种,总结气候对其生长繁殖、种群结构以及资源波动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洪堡洋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研究洪堡洋流生态系统需要依赖于高能力的综合生态系统模型,需考虑物理、生物和化学环境、营养结构等因素,全面地评估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变动规律,进而更加合理开发与科学管理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光诱渔业中光强分布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鱼灯合理配置是光诱渔业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探讨灯光配置包括种类、布局等是否合理。根据光学理论和集鱼灯的发光特点,使用面光源积分计算方法建立了集鱼灯光强计算的公式,该方法比以往的线光源以及点光源计算方法更为精确。通过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相比较,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产生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一定误差的原因。以此为依据,通过M athem atica4软件计算了8154鱿钓船在海面上的光强分布,研究了8154鱿钓船合适间距的问题,认为在适宜照度0.005 lx下的合适作业间距为0.64 nm.。  相似文献   

18.
集鱼灯合理配置是光诱渔业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探讨灯光配置包括种类、布局等是否合理。根据光学理论和集鱼灯的发光特点,使用面光源积分计算方法建立了集鱼灯光强计算的公式,该方法比以往的线光源以及点光源计算方法更为精确。通过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相比较,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产生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一定误差的原因。以此为依据,通过M athem atica4软件计算了8154鱿钓船在海面上的光强分布,研究了8154鱿钓船合适间距的问题,认为在适宜照度0.005 lx下的合适作业间距为0.64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