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哲 《农家科技》2013,(10):82-85
曾被媒体冠以“黑马富豪”、“全球华人第一狂人”称号的严介和。他的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强。他创建了中国的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的鼻祖”,他从和而不同起步,经历了死而不亡,最终放而不弃。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  相似文献   

2.
冬天的鱼     
他儿时的“野心”很大,想当个麾下有百万之众的总司令。这个理想破灭得很快,一位强势小男孩挤进他们的圈子里。在接下来的“游击战争”中,那男孩的“军衔”始终在他之上。他退而求其次,仅仅当了几回“军长”,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军人。参军前,他对朋友说:“怎么也得弄个师长团长干干。”他说话时用的是开玩玩的语气。其实他内心确实是把这作为奋斗目标的。不过,当他距这一目标还很遥远时,他就转业了——他以少尉排长军衔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3.
奇闻趣事     
庆幸 音乐家去世了,他留下遗嘱,请求把长笛与他埋在一起。“天哪,幸亏当年他没学钢琴。”他的遗孀庆幸地说。 清理冰箱 女主人从外面回来,问新来的女佣:“你有没有照我的吩咐,把冰箱清理干净?”“清理过了,太太。”女佣回答,“每样东西都很好吃哩!”  相似文献   

4.
人称“南国西瓜王”的海南省文昌市西瓜技术协会会长梁亚宽,朴实厚道,一张被海南岛热带阳光炙得黑红的脸,一身同样被阳光晒得褪色发旧的衣服。当他开着他的“沙漠王子”行驶在瓜田旁的路上,不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给老板“揸车”的(司机)。但是瓜田里的人大多认得他,在海南,在文昌,他是有名的“南国西瓜王”。他不善言谈,他是一个用西瓜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6,(13):12-12
江苏省铜山县吉喜民读者来信说,2005年9月,他去南京大桥附近的一家茶楼找工作。一个自称“胡经理”的人把他带到一个黑咕隆咚的房间进行“面试”,鼓吹完茶楼工资高、如何有发展前景后.“胡经理”让他填写了“应聘表”,交了300元钱的“服装保证金”,当他正式去上班时,茶楼却让他去跑业务。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隆尧镇尧庄村有个给猪看病、阉猪的土兽医,叫马生运,今年50多岁了,“老黑”是他的外号。年轻时“老黑”学会了一手阉猪技术,他每天骑车奔走在周边的村庄,车把上常挂个红布条(这是阉猪的标志),他收费合理,待人热情,一般阉一头猪收费3-5元,要是本村乡亲需要他阉猪时,他都分文不收、他还买了些科技养殖方面的书刊,学会了不少养殖技术。逐渐“老黑”不光给人家阉猪,而且谁家的猪有个大病小灾的,打个防疫针的,都要找“老黑”帮忙防治,“老墨”是有请必到,慢慢地他治猪治病的经验也多了。“老黑”爱好养猪,他…  相似文献   

7.
丁文 《农业考古》2003,(4):209-220
关于陆羽的功绩,历史上早有定评。毫无疑义,陆羽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他以7211字的《茶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茶学界的崇高地位,赢得了“茶神”、“茶圣”、“茶仙”之类的美誉,——这一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还被人称作是“诗人”、“书法家”、“方志家”、“地理学家”、“谱牒学家”等等,人们不管那一顶顶桂冠戴  相似文献   

8.
赭苞 《新农村》2013,(11):18-18
“海归”叶凯峰当“猪倌”才短短几年,却已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2005年,叶凯峰在英国获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后,回国打理家族企业。正当人们以为他会顺风顺水沿着长辈铺好的路走下去时,2008年他却放弃家族企业副总经理的职位,来到浙江省慈溪市创办了“慈溪惠农生猪养殖场”,当了一名“猪倌”。  相似文献   

9.
熊国剑,湖南省江永县交通局副局长。但在江永人们很少叫他“熊局长”,而是习惯叫他“熊记”。虽然他曾任职3年的《江永报》已停刊一年多,但0U他“熊记”的人却日渐增多,因为无处讨公道的农民似乎也越来越多。十多年来,他充满激情为那些找上门来的“弱势群体”尽力鼓与呼,并得到一个“包青天”的民间称号。应我刊的邀请,“熊记”专门写来这篇稿件,就中国农村现阶段的民主法制建设结合实践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本刊全发表此,献给渴望公平、渴望发展、渴望贡献的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10.
今年41岁的王保君,有着21年的农行工作经历。2002年以来,他先后担任过靖宇支行、梨树支行、公主岭支行行长,现任长春市开发区支行行长。人称“急先锋”,一个“急”字透出他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性格,一个“先”字透出他抢先、争先、不畏强手、敢为人先的顽强风格。工作中他是一个陛格很急的人,但急不等于浮躁,恰恰造就了他凡事必争先,不服输的劲头儿。同志们给他的评价是“一心想干事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省临邑县临盘镇有一位不姓牛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牛书记”的村党支部书记。“牛书记”真名叫马传敬,群众之所以称他“牛书记”,一是他自己养牛还带领村民养牛,二是他养起牛来还真“牛”。  相似文献   

12.
他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农村,选择自主创业;他养牛贩牛宰牛。牛气冲天”,带领回汉群众组成“养牛联合体”,大发“牛财”,共奔富裕路;他朴实无华,勤俭节约,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毫不吝啬;他,就是山东省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振刚。  相似文献   

13.
在沂蒙山区.有一位年过半百的“怪”农民,他30年如一日,行程40多万公里.磨穿胶鞋200余双,义务为国家寻找矿藏、为此,他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成了世人眼中的“傻子”、“疯子”、“神经病”。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专业人士的赵海凉每次去超市或商店购买食品时,都会仔细观察外包装。在许多食品配料表中,都能找到常用配料“植物油”“棕榈油”,但他更关注“前缀”一一当“氢化”“起酥”“精炼”等词语搭配在前时,他一般不会选择。“因为植物油经氢化处理,分子结构会改变,产生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  相似文献   

15.
他曾是村支部书记,全国劳模,头上罩着“镇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县人大代表”“市委候补委员”等诸多光环。他现在成为一名罪犯,在他一手操纵下,同村一名无辜青年被打致死,而参与打人的竟然包括一位镇党委副书记和一位副镇长。  相似文献   

16.
领导的境界     
与北京一老友通电话,发现一问及其儿子,他就有些迟疑,还要先叹口气。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当代汉语中的一个新词——“啃老族”。他说,他儿子就是属于此族。从学校毕业后,“这小子”就一直没有好好谋事,这儿干几天,那儿干几天,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一直在家里免费吃住,三十多岁了,还“赖”在家里,“啃”着老人有限的一点退休金。  相似文献   

17.
现年已是73岁的邹天杰,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焕发。近年来,他靠着一种常人难以比及的创业精神和推行“家有小康炉,温暖又幸福”的经营理念,而名播遐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去年1月,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百位爱国企业家成功经验交流大会”,并荣获了“爱国企业家”称号;而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则是,  相似文献   

18.
“哑巴”是个老实人,只是有点憨,可惜在村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子。“哑巴”原先并不哑,他是在小学三年级辍学放羊二年后变“哑”的。 现在“哑巴”突然死了,而且是死于自杀,这是个让人不可理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提起扶余县更新乡南平村农民韩忠贵,村民称他是养鸡“大王”,因为他的“兴旺养鸡场”规模大、效益高。  相似文献   

20.
孙凯 《油气储运》2010,(5):47-48
他是中国红枣产业的领跑者,他是传统红枣文化的发扬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最普通的农产品衍生出百般变化,跃上了从未有过的发展高度。他就是集“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称号于一身的“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