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舟 《科学养鱼》2003,(11):63-63
1.朱纹锦 中型常温观赏鱼类之一。这是最早出现的金鱼品种,系金鱼和鲫鱼杂交选育而得。具多种体色,有红白、红黑、蓝底红白等多种。尾似金鱼,体形似鲫鱼。游动迅速,身体强健,性情温和,抵抗力及适应性都很强,杂食性,可喂食各种人工饲料,耐低氧,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也是水族箱养金鱼初入门者最理想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草金鱼又叫红草,俗称红鲫鱼或金鲫鱼。为了探索一条草金鱼养殖的新途径,2009年,我们在河南西峡县重阳水库进行了草金鱼水库网箱养殖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水源条件重阳水库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是我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喻福龙 《科学养鱼》1999,(11):39-39
金鱼乃野生鲫鱼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下和人们有目的地进行人工选择与定向杂交、精心培育变异而来。因此,金鱼随着品种的更新和纯化,变得越来越娇嫩,对养殖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要求越苛刻。尤其是在鱼苗阶段,是各品种特征出现和脱色时期,若要提高金鱼的艺术等级和商品率,必须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才能达到经济养殖的目的。在当前国际销售看好的如琉金、高头、鹤顶、水泡、寿星、龙睛、蝶尾和珍珠等金鱼品种中,其中以珍珠鱼较难饲养和要求特别。在此,本人将现有的一点经验作如下阐述。一、饲料的选择与投喂1.仔鱼的投喂:即卵孵出后到…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年产量超过260万吨,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江苏地区是我国鲫鱼的主养区域。当前,在鲫鱼养殖发生的诸多疾病中,以鲫鱼"鳃出血病"(又称鲫疱疹病毒病、疱疹病毒造血器官坏死病、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最为严重,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  相似文献   

5.
<正>金鱼和锦鲤是世界著名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始祖是产在我国江河平原的鲫鱼,在我国有近千年的养殖历史,目前已培育出珍珠、水泡、狮头、龙睛、绒球、琉金等几百个品种。它以其晶莹华丽的色彩,典雅大方的姿态,被誉为吉祥、  相似文献   

6.
金鱼繁殖     
金鱼是我国人民乐于饲养的观赏鱼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因而为2v41'~所喜爱。金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是鲫鱼的变种,是目前观赏鱼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大力发展金鱼养殖,重要的一环是必须要搞好金鱼的人工繁殖。为此,2011年我们在东丰县一处金鱼繁殖场进行了金鱼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说鱼类中也有"既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者,那应该非鲫鱼莫属。先说这上得了厅堂,金鱼作为观赏鱼在厅堂的地位之高尽人皆知。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富贵之家的厅堂之上,金鱼始终处于最抢眼的位置。金鱼又称金鲫鱼,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之一,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1 700多年历史。金鱼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化而来,远在晋朝就有"赤鳞鱼"的文字记载,堪称中国的国粹。金鱼也素有"宫廷金鱼"之称,据说明神宗朱翊钧酷爱养金鱼,这位不务正业的皇帝处理国事不专心,但对养金鱼却情有独钟,堪称"金鱼鉴赏家"。  相似文献   

8.
鲫鱼奇谈     
鲫鱼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鱼类,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遍布全国所有的淡水水域。鲫鱼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水体,如大江大河、池塘、湖泊、水库都有它的踪迹,而且对恶劣的环境也有一定的适应力,所以在一些鱼类不能生活的地方它也能传宗接代。凡是吃过鱼的人都曾领略过鲫鱼的风味,这也是人们十分熟悉它的原因。其实,即使我们很熟悉的鲫鱼,也有许多奇特的地方,很少为我们所知,却是十分有趣的。金鱼的祖先五光十色、风度翩翩的金鱼,是人们喜爱的观尝鱼,这种鱼类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是金鱼的祖先却是鲫鱼。金鱼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人工培育所创造出来的观尝鱼,最早是南宋时在浙江一带发现了金黄色的鲫鱼,经长期人工选择,在南宋未年培育出了与鲫鱼大不相同的金鱼,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鱼  相似文献   

9.
彩鲫,也称草金鱼,体形与普通鲫鱼相似.一般按照其尾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有长尾和短尾之分),可分为普通尾彩鲫(也称草金鱼)与燕尾彩鲫(或称剪尾彩鲫)两类,共有二十多个品种,体色有纯白、纯红、纯黑、金黄或黑紫等,色彩艳丽,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集观赏、食用和垂钓功能为一体名优鲫鱼品种.另外,彩鲫还可作为金龙鱼、银龙鱼、地图等高档观赏鱼的饵料鱼,不仅为其提供营养,还能保证其体色.近年来,彩鲫在黑龙江省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也是受欢迎的养殖品种,以下介绍彩鲫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观赏鱼养殖业发展前景我国唐朝开始将金黄色的野生鲫鱼进行“家池”养殖,宋朝时有金鱼进入家养;至清朝中后期,我国家养观赏金鱼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现在金鱼已经是世界性观赏鱼品种,约有280个品种。作为世界上最早饲养观赏鱼的国家,目前我国出口的观赏鱼类已达120多种,产  相似文献   

11.
1 病害 1.1 发生病害的品种 淡水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金鱼、罗非、鲟鱼和中华鳖;海水养殖有牙鲆、大菱鲆、河、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共1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草金鱼体形与普通鲫鱼相同,尾鳍较长,易于饲养,价格适中,是普通家庭观赏鱼养殖的优选品种。北京通州、朝阳等地非常适宜草金鱼生长,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目前,部分养殖户仍采用坑塘散养,产量不高,效益低下,也不符合北京市渔业"三节两高"发展总体规划。观赏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3.
金鱼史话     
观赏千姿百态、色泽绚丽的金鱼,人们往往流连忘返。它究竟出于何处?又是怎样进化来的呢?金鱼的祖先原是我国东部金黄色野生鲫鱼,属于鲤科鲫鱼属。经人工长期培育而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观赏鱼。饲养金鱼,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远在西晋(公元265—420年)已发现野生“金鲫鱼”。而最早放养金色鲫鱼有两处:一是浙江嘉兴,吴  相似文献   

14.
草金鱼又叫红草,俗称红鲫鱼或金鲫鱼。其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食性广,饲养简便适应性强,体色除红色外,还有红白花、五花等。适合于公园及天然水域大面积饲养,也可在庭院缸池内及水族箱内饲养。红鲫鱼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观赏鱼类.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为了探索一条红鲫鱼养殖的新途径,我们自2007年开始进行红鲫鱼的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十分可观。现就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州、扬州、南通、徐州,并列为江苏省四大金鱼产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南通每年均向上海观赏鱼出口商提供大量优质金鱼,南通养殖的金鱼在品质上已被国际市场的进口商所接受。几十年来南通金鱼养殖户虽然有增也有减,但提供的商品质量还是稳定的,笔者每年都去南通收购金鱼,现将南通金鱼养殖的一些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南通金鱼养殖最早在城南段家坝姚家园一带,那时仅几户人家养殖,没有进入市场经济。上世纪70年代末,金鱼养殖作为一种家庭副业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当地居民利用屋前屋后的一些菜…  相似文献   

16.
金鱼冬季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鱼保持了其祖先鲫鱼的繁殖习性:一年性成熟,达性成熟的雌鱼每年可产卵 2~ 3次,受精卵粘性,可在静水、流水中孵化,胚胎发育及对环境的要求与鲫鱼完全相同。根据金鱼繁殖习性,如从秋后开始采取加温 (恒温 )强化培育、光照流水刺激,辅以人工催产等技术措施,能使金鱼在冬季产卵 1~ 2次,对杂交育种,提高产卵量和延长幼鱼生长期,特别是北方地区观赏鱼养殖都具有积极意义。 1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1.1亲鱼选择 进行冬繁的亲鱼要经过严格挑选,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色彩艳丽、鳞片完好无损、体态均匀的雌雄个体。根据上述标准,华中…  相似文献   

17.
蒋明健 《中国水产》2021,(2):104-105
一、金鱼 金鱼起源于中国,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观赏鱼,也称金鲫鱼.它形似鲤鱼,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中国在12世纪就开始对金鱼进行驯化、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目前,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从中国引种繁育的.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掀起了观赏鱼养殖热潮,主要养殖品种有:金鱼、锦鲤、草金鱼及花鲫。到1998年仅通州地区就有观赏鱼养殖面积6000多亩;但养殖出的金鱼品质较差,造成价格偏低,生产者受损,而福建、广州等南方等地养殖出的观赏鱼品质普遍较高,象在今年10月上旬的  相似文献   

19.
《内陆水产》2000,25(2):45-45
1草种鱼代表品种为草金鱼。身体侧扁 ,呈纺锤形 ,有背鳍 ,其体形和鳍形均和一般鲫鱼相似 ,也有的成双的臀鳍和尾鳍。其主要品种、特征为 :金鲫 :身体侧扁 ,呈纺锤形 ,尾鳍较短、单叶、呈凹尾形 ,全身均为橙红色 ,是最古老的金鱼品种。草金鱼 :直接起源于金鲫鱼。身体侧扁 ,呈纺锤形 ,尾鳍较长、双叶或三叶、不分开 ,呈燕尾形或菱角形(即三尾) ,全身均为红色。红白花草金鱼 :身体侧扁 ,呈纺锤形 ,尾鳍较短、单叶、呈凹尾形 ,头部和身体上红、白色兼有。2文种鱼体形短缩而圆 ,眼球正常 ,头尖 ,大尾 ,尾鳍叉多在4叶以上 ,体色多为红、红白…  相似文献   

20.
金鱼种类繁多,在北京地区龙睛是目前农民养殖的主打品种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睛金鱼的品种特征出现了明显退化的现象,表现在身体延长、体高变矮等方面,观赏性明显减弱。在生产实践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