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年习俗     
《河北农业科技》2014,(1):74-75
<正>腊月二十三小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小年,其实是大年的彩排,人们都慌神似地抢购过年必备的物品,蒸饽饽、蒸年糕、做豆腐、包豆包、割肉、杀鸡、买鱼等等。准备这些食品都是有  相似文献   

3.
家乡的年味     
<正>在我的老家豫北新乡,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二十三又被称为"祭灶关",按照习俗,这一天是要放鞭炮的,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序幕被正式拉开:此时,上学的孩子已经放假,大人们也都撂下各种活儿,开始一门心思准备过年、买鱼、杀鸡、煮肉……好吃的东西都要在除夕之前的几天里  相似文献   

4.
儿时的春节     
儿时的春节,虽说时光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记忆犹新,往事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又出现在眼前……与其说“春节”,我更愿意叫“过年”。小孩都盼着过年,到了腊月,年在孩子心里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忙年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在我家,最忙的就是母亲,她天天晚上都要忙到半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07,(2):55-57
寒冷的冬天挡不到人们期待春节的热情,从进入腊月二十三,年味就越来越重了。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相似文献   

6.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相似文献   

7.
祭灶与扫尘     
农历腊月二十三,人们通常称“小年”。过去,这一天要“祭灶”。“小年”过后要“扫尘”。 《后汉书·阴识传》载:汉宣帝时,有个名叫阴之方的人,腊月烧早饭时,看见了“灶神”,就杀了一只黄羊来祭祀,此人后来发迹,杀黄羊祭灶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了。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灶王爷”原是天上的一颗星,因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百姓家中,专门监督人们的言谈行为,每逢腊月二十三,  相似文献   

8.
乡村腊月     
正转眼,腊月又到了。儿时生活在乡村,最盼的就是腊月了,因为腊月父母就给我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了,领我们去城里买过年好吃的东西,买家里要张贴的年画,买过年燃放的鞭炮……而我们呢,也放寒假了,可以尽情地玩耍,一天天企盼着过年的到来,乡村的腊月处处弥漫着年味……进入腊月后,父亲开始清理猪、牛、羊圈了,再将家里的简易厕所清理干净,将肥料全部运送到冬眠的田野,开始为土地准备"年货"了,企盼来年有一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9.
春节的习俗     
《河北农业》2009,(1):35-35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馒头是普通食品,是中国人食谱中的主食。虽然天天吃,但大多数人都是买馒头,很少自己蒸,这就带来了商机。蒸过馒头的人都知道,从发面、揉面到上笼蒸,再到出售都是体力活。如果卖馒头也靠人工,那工作量、劳动量就太大了。因此现在蒸馒头都是机械化,机器和面、揉面,自动出馒头,又快又均匀,每天可以满足庞大的销售量,保证卖馒头的生意长期做下去。开一个卖馒头的小店需要投资成本大致计算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祭灶的时候,往往在这一天前后,人们要把屋子里的东西都搬运出来,把屋子打扫干净,说是辞旧迎新最吉祥,其实也是打扫卫生,好干干净净地过年,打扫完屋子,人们就会张贴上买来的各种年画。  相似文献   

12.
感受"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已延续了4000多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全国人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准备过年。小宇的奶奶蒸馒头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发好的面捏的馒头放进蒸锅里,出了锅就变成了死面馒头。为此,奶奶非常生气。为了解开这种奇怪现象的谜团,小宇拜访了附近一家馒头店的王师傅。据王师傅称,这种现象在行内叫做"鬼捏馍",并给小宇详细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说全社会要关爱农民工,但关爱本身不该是居高临下的,更不能是一种施舍。关爱的前提是:如果他们过得不好,我们大家都不会好到哪儿去。爱吃大米的南方农民工算计着两碗米饭要4元,而5个馒头才1.5元,所以宁肯吃馒头。"食堂"里苍蝇乱飞、污水横流——这是记者看到  相似文献   

15.
海宁放假去了趟农村,中午要吃馒头。在城里都是买馒头吃,可农村的馒头都是自己蒸的。海宁还没看过怎么蒸馒头呢!这回一定要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西宁2月8日电(记者顾玲、曹婷)"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自古以来,河湟谷地的人们就有做馒头迎新年的习俗。7日,农历腊月二十二,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群众举办了一场别有风味的土族传统馍馍大赛,用土族特有的传统民俗迎接小年的到来。7日11时,平均海拔约2600米的互助县东沟乡气温已下降到零下14摄氏度。在距离东沟乡政府不远的广场  相似文献   

17.
山东青岛的王哥庄在当地可算是首屈一指的馒头村,村里至今都保留了最原始的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艺。但是与普通的馒头相比,这里做的是花样馒头,馒头的造型全是带有吉祥寓意的小动物或植物,甚至象征富贵的元宝、枣山等等。遇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消费者都愿意花高价买个吉祥如意。现在,王哥庄的馒头在原材料的配比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往馒头里添加了鸡蛋、牛奶、蜂蜜等营养成分。王哥庄的花馒头不仅做出了名气,也把馒头做成了近2000万元产值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膨松和酵母发酵引结合的方法,对馒头自发粉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将碳酸氢钠0.57%,磷酸二氢钙0.48%。,葡萄糖酸δ-内酯0.35%,酵母0.8% ̄1.0%(均以面粉汁)添加到面粉中,使制做馒头的时间缩短到15min,制出的馒头的比容,色泽及质地与传统法制做的馒头相当,而且无异味。  相似文献   

19.
鄄文 《新农村》2007,(11):13
山东省鄄城县的“馒头老板”用好的面粉,做出个大、面白、味道香纯的馒头,很受欢迎。做馒头在鄄城有百年历史。如今,鄄城人在北京形成了8万人的“馒头大军”,涉及全县13个乡镇,涌现出许堂、宋楼、冀庄、仪楼等60多个专业村。原来,在1982年,鄄城县李进士堂镇许堂村在北京一家粮店打工的农民李庆林发现,在京定居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人和北京人都喜欢吃馒头,但因当时粮店生产的馒头数量少,而定量供给,市民们大多是自己做,既费力又费时。李庆林便在海淀区承包了一家粮店做馒头。如今,李庆林已拥有了三辆车,成了名副其实的“馒头老板”。此…  相似文献   

20.
吃年饭     
吕潇 《中国农垦》2005,(2):77-77
一进腊月,忙碌了一秋八夏的农垦人一般家里都要杀一口猪,一是庆祝五谷丰登,二来也有了年嚼裹儿。谁家要是杀猪,都要叫上全队的老少爷儿们去吃年饭。尤其是丰年,整整一个腊月,吃年饭的活动就不间断,几乎每家都像办喜事一样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