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播娘蒿幼蕾和花序轴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播娘蒿幼小花蕾在附加有15mg/LNAA、05mg/L6-BA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即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出愈率达83%。继续培养两周转至附加有2mg/L6-BA、05mg/LKT和02mg/L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2~3周后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2周即可得到分化小芽。播娘蒿花序轴在附加有2~6mg/L6-BA、05mg/L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6周也都能分化出芽,但最佳培养基为4mg/L6-BA、05mg/LNAA。分化小芽转至附加05mg/LNAA或05mg/LI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3周均能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
播娘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播娘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体细胞染色数目为2n=28,种子含油量为44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922%,亚麻酸占3813%。播娘蒿不仅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农艺性状,且有一定丰产潜力。播娘蒿在工业用油和医药保健方面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混合酸酐法和活化酯法合成4种马杜霉素结合抗原。用其中一种作免疫原,免疫家兔产生抗体;用其余三种作包被原,探讨不同包被原用于ELISA检测马杜霉素残留时,对其灵敏度(I50)和方法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杜霉素结合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抗体对马杜霉素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亲合性和选择性。在间接竞争ELISA中,使用M-C6-OVA(AE)、M-OVA(MA)和M-OVA(AE)作包被原时,马杜霉素标准工作曲线的I50值分别为323、975和880ng/ml,这证明M-C6-OVA(AE)作包被原能大大提高ELISA检测的灵敏度。添加回收率试验测得鸡各组织样本回收率为777%~1043%,变异系数为38%~180%,检测极限为30~80μg/kg。  相似文献   

4.
取3月龄断奶小尾寒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去势公羊,2只母羊)进行气体能量代谢试验。试验表明,日粮代谢能浓度为2300~2700kcal/kgDM、食入代谢能2600~4800kcal/kgDM时,甲烷气(CH4)呼出量24~33L/d,CH4能(CH4E)220~310kcal/d,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9%,呼出气体甲烷浓度约为010%~017%。甲烷能与食入总能回归关系为:3~5月龄:CH4呼出量(L/d)=87106+00052x;CH4E(kcal/d)=789727+00500x;CH4E/GEI(%)=101504-00008x。5~7月龄:CH4呼出量(L/d)=115215+00045x;CH4E(kcal/d)=1088830+00428x;CH4E/GEI(%)=119441-00012x。  相似文献   

5.
以装有瘤胃瘘管的肉牛(390±30kg)饲喂全羊草的基础日粮,瘤胃灌注4种不同摩尔比例的混合VFA(乙酸:丙酸:丁酸为75∶15∶10,65∶25∶10,55∶35∶10和45∶45∶10),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测定了灌注后代谢产热率(HP/ME),VFA转化为体脂肪的效率(Kf)和可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结果表明,随着灌注混合VFA中丙酸比例超过25%,HP/ME明显降低(P<005),Kf值极显著地增加(P<001);可消化氮转化为沉积氮的效率显著增加(P<005);HP/ME与瘤胃中乙酸比例、Kf值与瘤胃液中丙酸比例均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日粮中添加浓缩大豆磷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选出壳重相近、发育正常的400只1日龄的爱拔益加(ArborAcre)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研究近似能量和等蛋白情况下用改性浓缩大豆磷脂(SL,丙酮不溶物含量为62%)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豆油的25%、75%和100%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在1周~3周,对照组、25%SL、75%SL和100%SL组改性浓缩大豆磷脂的添加量分别为0%、1%、15%和25%,大豆油添加比例分别为25%、15%、1%和0%。在4周~6周,4组改性浓缩大豆磷脂的添加量分别为0%、15%、25%和35%,大豆油添加比例分别为35%、20%、1%和0%。在第7周,4组改性浓缩大豆磷脂的添加量分别为0%、2%、35%和45%,大豆油添加比例分别为45%、25%、1%和0%。结果表明,利用改性浓缩大豆磷脂替代肉仔鸡日粮中大豆油的25%具有较好的饲料转化效率。用改性浓缩大豆磷脂替代肉仔鸡日粮中大豆油的25%、75%和100%,对7周龄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腿肌比例和胸肌比例无显著影响。用大豆磷脂完全替代肉仔鸡日粮中的大豆油对7周龄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而且有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改善肉质的?  相似文献   

7.
碱茅幼穗的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茅幼穗在附加有24-D15mg/L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条件下两周时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其发生率为43%。培养3周后形成旺盛生长的肉黄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分化是在含KT10mg/L、NAA05mg/L的MS培养基上2~4周时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1~2周即可得到分化植株,将该植株移至不含激素的MS或N6培养基上时,光照条件下形成绿色分化植株。  相似文献   

8.
牛体外受精胚胎一步脱防冻剂冷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适合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一步除防冻剂的冷冻方法,特进行两个试验。试验1分别用1.5M甘油+0.25M蔗糖、1.5M乙二醇和1.5M丙二醇作防冻剂冷冻体外受精后第7天,已发育至囊胚阶段的牛胚胎。使胚胎降温至-7℃后,植冰,然后以0.3℃/分的速率降温至-30℃,立即将胚胎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在37℃水中解冻胚胎后,使其直接在含15%胎犊血清(FCS)的磷酸缓冲液(PBS)中脱去防冻剂。经体外培养72h后,3组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77.27%(102/132)、73.24%(104/142)、47.90%(57/119),第1、2组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第3组(P<0.01),说明用1.5M丙二醇溶液冷冻的胚胎,在解冻后不宜直接在PBS中脱防冻剂。试验2比较用不同浓度(1.0M01.5M,2.0M)的乙二醇和不同投液氮温度(-25℃,-30℃,-35℃)冷冻胚胎的效果。结果表明乙二醇浓度和投液氮温度对胚胎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胚胎的孵化率变动于74.44%-85.48%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18M乙二醇或16M丙二醇作抗冻剂冷冻牛胚胎,解冻后在M-PBS中一步脱除抗冻剂体外培养或不脱除抗冻剂直接移植给受体母牛。结果表明用18M乙二醇直接移植法的体外培养存活率和移植妊娠率均显著高于16M丙二醇组,分别为848%比655%和485%比400%(P<005),但与对照组(14M甘油常规法)之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48%比867%和485%比500%(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从红细胞凝集谱、凝集解脱情况以及血凝性的影响因素几方面对本室分离的EDS-BH91毒株和EDS-76AV127毒株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毒株均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而且24小时内无解脱现象;对兔红细胞呈可疑;对人、奶牛、绵羊、猪、小鼠、驴的红细胞不能凝集。血凝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红细胞浓度为1%;分别以pH7.4.浓度为0.o1、0.04、0.1、0.2M以及浓度为0.o1M,pH为5.8、6.8、7.4和8.0的PBS作为稀释液进行血凝试验.其血凝滴度无显著差异;0.05~0.3%的甲醛溶液4℃下处理病毒72小时以及反复冻融病毒5次,其处理前后的血凝性均无显著差异。80℃10分钟就可以破坏病毒血凝性,而56℃作用1小时对病毒血凝性无影响。0.125~0.500%的胰酶对血凝性的影响不明显;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属于无囊膜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贮藏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定殖的影响,将甘农5号紫花苜蓿在结荚期用3种根部接种方法(主根微破损浇灌、根部浇灌、添加苦参碱浇灌)接种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LZgn5f(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同时根部浇灌无菌蒸馏水获得的种子,采用信封、信封+布袋、铝箔3种包装材料,分别在25℃、25℃硅胶干燥、-4℃和4℃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检测种子内根瘤菌的定殖数量。结果表明:主根微破损接种gn5f获得的种子在-4℃以信封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25.54cfu/粒)显著高于信封+布袋和铝箔的两种包装材料(P0.05),主根微破损接种12531f获得的种子在-4℃以铝箔包装贮藏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高(14.98cfu/粒),但与另外两种包装材料无显著差异(P0.05)。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在25℃干燥贮藏,分别以信封(22.08cfu/粒)和信封+布袋(40.84cfu/粒)包装时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显著高于其贮藏条件(P0.05),添加苦参碱根部浇灌接种gn5f和12531f获得的种子以铝箔为包装材料,分别在-4℃(25.00cfu/粒)和25℃硅胶干燥(18.08cfu/粒)温度下贮藏种子内生根瘤菌的定殖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贮藏条件(P0.05)。接种相同目标根瘤菌获得的种子以25℃硅胶干燥和-4℃贮藏时内根瘤菌数量高于25℃和4℃。  相似文献   

12.
防腐剂、保存温度、保存时间均可影响牛奶成分测定的准确性,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保存条件对牛奶成分测定的影响。试验样品为5头荷斯坦牛的牛奶,试验设计对照(CON)、0.60g/L的重铬酸钾(potassium dichromate,PD)、1.00g/L的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SB)和1.00g/L的山梨酸钾(potassium sorbate,PS)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置-20℃、4℃、25℃和40℃四种保存温度,测定不同防腐剂和温度条件下,5头牛的奶样在18d保存期内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固形物含量和尿素氮浓度的变化规律,以期得出最佳保存条件。结果表明:添加PD和SB不影响牛奶成分的测定结果,PS会导致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检测结果显著升高(P<0.05);PD可在10d内保持牛奶成分的稳定,其防腐效果优于SB和PS;4℃下奶样的保存效果优于-20℃,25℃和40℃下奶样不能较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北方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和CaCl2)分别处理北方嵩草Kobresia bellardii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和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温度和3种化学试剂及化学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及幼苗高度(P<0.001),且温度对种子的萌发影响更大。北方嵩草种子在1025 ℃条件下萌发,适当质量浓度的3种化学试剂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低温下,较高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而在较高温度下,较低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在20和25 ℃,对照组及用3种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幼苗生长较快。其中在25 ℃,用5 g/L CaCl2处理种子其萌发率最高,可达84%;在20 ℃,用20 g/L NaOH处理种子其萌发速率最快,萌发指数最高, 为5.26。  相似文献   

14.
PEG渗调处理改善结缕草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活力的结缕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PEG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EG渗透处理自然贮藏2~5年活力降低的结缕草种子效果显著,发芽速度明显提高,种苗质量得到改善。在PEG处理浓度25%、处理时间24h时,25℃下渗调结果比15℃下效果好。经PEG渗透调节之后,结缕草种子萌发进程中的代谢过程有所改变,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ATP的含量均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和PEG处理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PEG溶液的互作胁迫来模拟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中华羊茅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状况,旨在探究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最适水温条件。结果表明,中华羊茅种子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3种温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而在15℃时发芽率最低,说明高温条件有利于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其中在15和20℃条件下, -0.2 MPa水势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浓度水势处理(P<0.05),说明在低温条件下,低浓度的PEG溶液可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的活力;而在25℃温度下,其对照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各渗透势处理(P<0.05);表明在较高温度下, PEG对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各温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胚芽长、胚根长和根芽比逐渐减小,幼苗含水量以及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和活力抗旱指数也不断降低,表明低浓度PEG溶液对中华羊茅种子具有“引发”作用,高浓度PEG溶液则对其种子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糠氨酸标准溶液的储存稳定性以及牛奶前处理过程中盐酸浓度对糠氨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1:分别用3.0、1.0和0.1 mol/L盐酸配制不同浓度糠氨酸标准溶液(1和5 mg/L),并分别放置于-20、4℃和室温(25℃)下,于第1、3、5、8、10、12、14、15、17和21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糠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中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表层土壤为种子发芽基质,添加4个土壤粘着剂PAM浓度梯度(0、0.5、1.0和2.0 g·L-1),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4个温度梯度(15、20、25和30 ℃)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温度和土壤粘着剂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30 ℃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开始时间由第10天提前至第3天,结束时间由第26天提前至第9天,温度越高,种子开始发芽时间越早,发芽速率越快;20和25 ℃时,宽叶雀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20~30 ℃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幼苗生长与生物量显著高于15 ℃处理。添加土壤粘着剂有利于延长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历程与生长期,提高种子发芽速率;中低浓度粘着剂(0.5、1.0 g·L-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高浓度粘着剂(2.0 g·L-1)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但中高浓度粘着剂(1.0、2.0 g·L-1)可促进苗高和根长生长,提高幼苗生物量与根冠比。研究结果为宽叶雀稗在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4、15、25和32℃不同温度冷应激条件下细胞内HSPT0mRNA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冷应激的低温处理过程中,HSP70mRNA转录量在各温度均为见显著增加;在冷应激的复温培养过程中,HSP70mRNA转录量在4℃和15℃处理后4h后,复温培养的4~8h显著增加(P〈O.05);在25℃和32℃处理后4h后,复温培养未能诱导细胞内HSP70mRNA转录量显著增加(P〉0.05);细胞在4℃和15℃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4h,HSP70mRNA转录量随处理温度的减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4~8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5℃和32℃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未能显著诱导HSP70mRNA的转录(P〉0.05)。结果表明,冷应激诱导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内HSP70mRNA转录量的增加,不是发生在低温处理的应激阶段,而是发生在复温后的细胞应激阶段,温和冷应激(25~32℃)未能诱导复温后HSP7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强度冷应激(4~15℃)诱导复温后HSP7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且与冷应激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240只1日龄雄性Cobb肉仔鸡随机地分为24组,每组10只。1~16组饲喂颗粒饲料,在4~7周龄时实施低温处理(13℃),来诱导腹水综合征(AS)的发生;17~20组为饲喂颗粒饲料的常温对照组;21~24组为饲喂粉料的常温对照组。结果表明,低温诱导的AS的发病率为33.89%,死亡率为19%。低温处理可使肉仔鸡体重及血清中甲状腺素(T4)浓度明显下降(P<0.05),而使肉仔鸡心脏的相对重量和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明显上升(P<0.05)。患AS鸡的体重明显降低(P<0.05),心脏、肺、右心室及肝的重量占活体重的百分比明显升高,血细胞压积上升。由此可知,血清T3浓度的增高是腹水症发病的诱导信号,而T3和T4浓度的下降是腹水症的发生信号。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石灰岩地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对高钙生长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用多年生黑麦草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处理,探究温度和氯化钙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低浓度(≤1.5%)氯化钙处理的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普遍较高,而高浓度(≥2.0%)的氯化钙对其则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低浓度氯化钙处理时,温度对多年生黑麦草萌发几乎无影响,高浓度氯化钙处理时,15℃/25℃为多年生黑麦草萌发的最适温度。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黑麦草生态适应性方面的研究,也为石灰岩地区生态恢复、土地利用以及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