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7份越南、缅甸茶树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基因位点45个,多态性基因位点38个,多态性百分比88.44%;平均多态性的基因位点7.6个,其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4;平均遗传相似性为0.704,介于0.489~...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东南部7个野生蕉自然居群289份样品进行ISSR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1条,多态性百分率(P)69.54%。②7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7.24%~45.4%,且差异显著,但遗传多样性水平均不高。③总的遗传变异中,58.24%基因变异来源于各野生蕉居群之间,41.76%基因变异来源于各个野生蕉居群内部交流。7个野生蕉居群间基因流较低,不能维持较高的基因变异多样性。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份假俭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个ISSR引物中选用13个多态性高、分辨率强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0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共有多态性带9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1%。表明,供试品种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检测表明,6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样度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68±0.129)、(0.277±0.064)和(0.425±0.085)。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69 1~0.910 6之间,平均为0.739 6;UPGMA法将60份种质分成2个类群。  相似文献   

4.
120份小桐子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32条ISSR引物对13个自然居群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innaeus)共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小桐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90.68%,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005,Nei遗传多样性He=0.2430,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Ho=0.3743;在居群水平上,PPB=69.64%,Ne=1.1138,He=0.1098,Ho=0.163 3.(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低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化系数Gst=0.4718,居群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47.18%,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52.82%,基因流Nm=0.5598.导致居群内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基因流和遗传漂变.根据Nei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居群间的地理距离与遗传一致度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ISSR标记,对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4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3.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9.2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9 6~0.985 1,POPGENE结果分析表明,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0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32 1,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9 2。用UPGMA法将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分为4大类。  相似文献   

6.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 (Oryza meyeriana Baill.) 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 Na、Ne、H、I和 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来源于德国的18份甜菜品种和来源于瑞士的2份甜菜品种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聚类分析。以5份甜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引物UBC801~UBC900等100个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7个。利用7个ISSR引物扩增适宜新疆种植的20份甜菜种质资源,共获得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的变幅为3~8个,平均等位变异数5.6个。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条,7对ISSR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6273~0.8360,平均为0.7650,20份参试品种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4615~0.9231,平均为0.6923。供试20份甜菜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甜菜品种资源评价和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分析茶树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EST-SSR和ISSR 2种标记在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适用性,应用这2种技术分析了33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48条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1.94%,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318.30对EST-SSR引物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99.2种标记都能揭示茶树资源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从信息量上比较,ISSR标记比EST-SSR标记有较高的分析效率.ISSR和EST-SSR揭示的茶树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09和0.734,二者接近.聚类分析表明二者有一定差异,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817,P<0.01).因此,这2种标记均可适用于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对来自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24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11 2~0.310 3,平均为0.249 6。ISSR标记指数为1.093 8~4.954 9,平均为2.890 3。24份小粒大豆的DICE相似系数为0.666 7~0.926 2,整体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 3。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690 7~0.926 0)大于黑龙江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744 2~0.925 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均为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类群Ⅲ可以分为2个亚群。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东部沿海地区野生大豆SSR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采集于冀东沿海地区的370及黑龙江省的2份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27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个SSR位点扩增出209个多态性带,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7.74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 Simpson 指数为0.3998~0.8358, Shannon-weaver指数为0.7567~1.9879,冀东沿海地区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中冀东靠近海岸线地区的材料与内陆材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同一居群的材料遗传距离很近,有些不同居群的材料由于生境相似遗传距离也较近;然而有些同一居群内的材料表现出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邱新棉 《江西棉花》2000,22(5):7-10
本文回顾了我国棉花生产及供求状况,提出我国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的针对性措施,这就是要优化结构,科技创新,抓住机遇,产业经营,产、学、研结合增效益,实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种薯中存在环腐病菌潜伏侵染,这种潜伏侵染逐代累积、逐渐表现症状,这是马铃薯环腐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应用国外成功报道的根据存在于pCS1质粒和环腐菌染色体中一个1.3 kb的插入因子IS1121、高度重复的DNA片段设计的环腐病菌亚种特异性引物序列合成出引物对CMSIF1-CMSIR1和引物对CMSIF2-CMSIR2。以环腐标准菌株、黑龙江省环腐菌株以及马铃薯上其它主要的细菌病原菌(青枯病、软腐病、黑胫病)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扩增,结果只有环腐标准菌株和黑龙江省环腐菌株出现特异性片段(直接PCR扩增出1046 bp的片段,嵌套式PCR扩增出864 bp的片段)。将环腐菌纯菌种菌悬液稀释成浓度梯度并与马铃薯组织液混合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直接PCR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 ̄1000倍。以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和健康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结果除明显感病症状块茎外,所有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也均被检测出带有环腐病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棉花高产与优质育种存在的矛盾,指出克服高产与优质矛盾的几种有效育种方法:随机互交法、修饰回交法、有利基因同步积加法、建立一个保持基因流动性的育种种质库的轮回选择法;以及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两种新的选择模式:衣指为主的选择模式与最宜籽指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西棉铃虫暴发成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了2000年江西棉铃虫暴发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以灭蛾,杀卵为关键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通过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验证,结果表明: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已整合入红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6.
山茶属三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计3个处理,第一个处理是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our.)行间种植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5),观测芒果单作样地与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第二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热研5号柱花草,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柱花草土壤营养成分、芒果生长量和产量及柱花草的鲜草产量,其主要目的是探讨果园间种柱花草的技术以及对土壤肥力与果树产量的影响;第三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农家肥,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农家肥芒果生长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1)芒果行间种植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增幅均高于芒果单作样地;(2)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3)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和农家肥处理的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4)试验为区域林果园间种牧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受到巴西蕉诱导上调表达,为研究cat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Foc4的cat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at1基因缺失对Foc4的菌丝、孢子形态、菌落生长、抗渗透压胁迫和细胞壁选择性压力等没有影响;但引起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和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显示cat1基因的产物通过清除香蕉分泌的活性氧在Foc4对香蕉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参与病原菌对寄主纤维素成分的代谢。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During the period 1982–87, wildSolanum species were surveyed in an area of 15000 ha by observations and collections along five long (10 km) transects covering altitudes from 2900 to 3900 m, and twelve short (300 m) transects. The sevenSolanum species,demissum (dms), verrucosum (ver), iopetalum, brachycarpum, x edinense, stoloniferum and an unidentified species, possibly a sterile hybrid betweendms andver, grew patchily and their many small colonies formed part of a complex plant community that changed in composition with altitude and topography. The most frequent species wasdms (80%), while other species often grew in mixed colonies with it. As the altitude increased, so did the distances between colonies, whereas species diversity decreased and above 3500 m onlydms was found. Most species propagated both clonally, through tubers on long stolons, and sexually through botanical seed.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与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L.)R.M.KingH.Robinson)生长早期的竞争关系,探索飞机草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管理策略。设置总株数固定(8株),5种柱花草和飞机草分株数混播比例(柱∶飞=8∶0、6∶2、4∶4、2∶6、0∶8)盆栽试验,就各混播比例下2种植物在浇水频率1次/2 d、生长30 d的生长情况和相对竞争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柱花草混播株数的减少,柱花草和飞机草的相对株高、相对平均生长速度、相对单株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配至根、茎和叶的相对生物量均逐渐降低;但飞机草的相对根长、相对根冠比和根生物量质量分数均逐渐减小、茎生物量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叶生物量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柱花草的各对应指标反之。柱花草比例较高时(柱∶飞为6∶2)2种植物的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大于1,2种植物间无种间竞争现象,4∶4和2∶6时相对产量总和均与1相比无显著差异,2种植物间存在资源竞争;混播群落中柱花草的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生长早期柱花草的相对竞争能力比飞机草弱。下一步进行生长中期、晚期竞争试验和肥力、刈割等其他因素影响试验来确定柱花草替代控制飞机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