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消息     
我科学家创造免疫学理论新突破 人体 抵御重大疾 病侵袭新 的“哨兵”,已 经被我 国科 学家 发现。由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曹雪涛领衔的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免疫学 研究所,经过多年攻关,发现了一种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和 独特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群体—— —新树突状细胞亚群。这一发现,对与免疫相关性的疾病如癌症、肝炎、糖尿病等的防治以及提 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提出了新思路。 这项原创性成果的论文近日刊登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得到了国际免疫学领域权威科学家的认可和国际…  相似文献   

2.
国外研究     
《中国动物保健》2010,(11):80-84
实验鼠新模型“嫁接”人体免疫千细胞可预防伤寒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9月22日表示,他们新近开发的实验室模型有望帮助寻找到更好治疗和预防伤寒的途径。据悉,科学家是将取自人体脐带血中的免疫干细胞移植到易感染疾病的实验鼠内后建立起该实验室模型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乳品——多功能免疫牛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8年以来,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青岛仁和奶业有限公司合作在青岛市研究开发生产了可抗甲肝、乙肝病毒和抗感冒病毒的多功能免疫牛乳,以其营养、免疫独到的特点,受到广大牛乳消费者的欢迎。 1免疫乳的发展历史   “免疫乳”是德国科学家“鲍尔·伊莱恩”“免疫学之父”在 1892年首先提出来并使用的。在其后 50多年间有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免疫乳”的研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免疫乳”未被人们重视。   二十世纪 5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著名的乳品科学家“彼得森”博士及其同事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了“利用免疫乳可控…  相似文献   

4.
“免疫乳”这个名词是被誉为“免疫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鲍尔·伊莱恩在1892年首先提出并使用的,在其后的50年间有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免疫乳的研究。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结构和饮食健康。越来越多的居民对牛初乳的营养价值及其免  相似文献   

5.
汪志铮 《猪业科学》2006,23(8):67-67
现已确定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脾脏等。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胸腺是一个主宰免疫系统的器官,并夺得免疫中枢的桂冠。这是因为淋巴细胞刚从骨髓里生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免疫的战斗力,只有经过胸腺的加工,给它配备“枪支弹药”,才能起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0,(2):86-86
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对人体的认知越来越多。现在科学家称,人体细胞只有身体内细胞总量的43%,而其他部分则由非人类的微生物细胞群组成。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可能改变我们对帕金森症和过敏等许多疾病的认知。同时,由此可能研发出对疾病变革性的新疗法。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微生物组学的吕特·莱教授说,这些人体中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你的身体其实不只是你自己”。确切地说,你身体中微生物的成分比人体细胞的成分还要多。过去的看法认为,人体细胞的数量是其他部分的10倍。  相似文献   

7.
基因免疫与基因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免疫是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免疫学技术,它是将编码目的抗原的基因以重组表达载体的形式经各种基因转移途径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容量主细胞表达加工合成抗原分子,以MHC~I或(和)MHC~II类分子抗原处理和输送途径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细胞和B细胞。全过程模拟了病毒自然感染提呈过程,既产生了体液免疫,又启动了细胞免疫,使得免疫效果极大的改善。因此,基因疫苗也被誉为第三次疫苗革命,它将成为我们今后预防疾病的重要武器。基因免疫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其化学结构是比蛋白质稳定得多的DNA,便于保存和运输,很适合做疫苗…  相似文献   

8.
营养与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动物的营养状况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另一方面,动物的营养需要随动物临床和亚临床疾病而改变。二者关系的研究导致营养免疫学的发展,为营养学和免疫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营养免疫学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能够达到通过台理的营养供给,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进而减少药物的使用,为安全、绿色、有机畜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本文就目前有关动物营养与免疫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认识营养与免疫的关系,为抗病营养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是英国人Peacock于1828年首次在人体中发现并由Owen(1835)命名为旋毛线形虫。我国于1965年在西藏地区发现首例人体旋毛虫病。旋毛虫病研究的重点在于诊断方法。旋毛虫病的诊断主要分为病原学诊断方法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主要都是采用活检方式,漏检率较高,并且会造成创伤,效果不好。而免疫学诊断灵敏度高,已经广泛被利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本文主要介绍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诊断方法。1诊断方法1.1间接荧光抗体…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选择性表达于人树突状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通过一种新的作用机制,调控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抗原提呈功能与激活免疫应答的效果。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课题组发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李瑞斌 《广东奶业》2006,(1):23-26,1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医中药的免疫基础:阴阳五行、证与免疫和中药免疫;“阴阳五行”包括:五行的两个特点、五个系统、正邪两气、补虚泻实、整体观念、免疫学说和证不是病等;“证与免疫”包括心气免疫、肺气免疫、脾虚免疫、脾与体液、脾与细胞和肾与免疫:“中药免疫”包括综合整体、理论精华、免疫效应、中药本身、复方单方、药物剂型、机体内外、药物质量、深度与层次、免疫化学、细胞免疫、免疫标记和体液免疫等。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呼吸症状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其特异的免疫学特征给疫苗的设计与研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此病的流行和分布日益广泛,危害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原高度重视,并在其免疫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掌握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特别对该病原的基本免疫学特征、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特征、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参与该病免疫应答的细胞及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病理学等方面作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和分析。这些都为PRRS的疫苗研究和综合防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瑾 《饲料广角》2001,(6):22-23,19
营养与免疫学是一门具有重要价值和临床意义的新兴学科,是营养学和免疫学的交叉和边缘学科。它着重研究营养与免疫的协同作用、营养不良与疾病的关系、营养素(能量、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与免疫系统的细胞分化和细胞代谢产物的关系,同时研究应激状态下,保持动物最佳免疫功能的营养需要量。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A作为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素。缺乏时可导致动物生长减慢,对疾病抵抗力下降,雄性发育不全、骨骼生长缺陷、能量代谢降低、视觉受损或胚胎死亡等疾病。早在1930年,Green等最早把维生素A同免疫机能联系起来,发现维生素A可以作为一种免疫佐剂,具有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特异免疫机能,延长刺激原对机体的刺激作用,促使体内T、B细胞的协同性,加强细胞吞噬等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关于维生素A与免疫的关系和机制探讨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的实施,在动物防疫过程中,充分体现免检结合、以检促免的关键环节,动物免疫标识是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维护动物免疫工作秩序,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保证肉食品卫生,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项重大举措。以下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的免疫增强作用受到广泛重视,多数补益中草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主要活性物质如多糖、甙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性成分等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而呈现较为典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部分补益药还显示双向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防治疾病的作用是通过调动动物体内非特异性抗菌抗病毒积极因素如细胞吞噬、抗体、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农业部13号令要求,“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这一制度实行两年来.对于提高免疫密度,强化防疫监督,控制动物疫情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多糖作为药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近年来多糖类物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学者王开发等对5种蜂花粉的多糖进行提取和研究,认为多糖不但能治疗机体的免疫缺陷疾病,还能治疗诸如风湿之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发现有的花粉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其细胞毒性极小。并进一步对玉米花粉多糖治疗肿瘤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玉米花粉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一种生物活性强的免疫促进剂,与化疗、放疗并用,可提高肿瘤疗效,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功能,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根据玉米花粉多糖的研究,提示我们对青海省油菜蜂花粉多糖成分提取分离,并进行化学测定,为进一步开发青海省丰富的油菜蜂花粉资源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鸡“免疫抑制病”,目前数量已达14种之多。此类疾病破坏鸡的免疫系统,使鸡对多种疫苗降低或丧失免疫应答功能,因而对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强,导致数病共发,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类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单纯依靠疫苗往往免疫效果不好,所以需辅以免疫增强剂。现将应用效果较好的4种疾病列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法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攻毒的子代雏鸡,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