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源乳酸杆菌对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猪的新鲜粪便中培养分离获得的三株乳酸杆菌对常见的病原性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动物接种试验证明,试验分离获得的猪源乳酸杆菌饲喂动物安全,符合益生菌的条件,可以作为益生菌添加到饲料中。在试验中发现,猪源乳酸杆菌和EM菌都有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在调整仔猪肠道菌群方面:试验各组效果较对照组差异均显著<0.05)。试验二组的效果最好:在增加乳酸杆菌方面,比试验一组高18.5%,比试验四组高12.5%;在减少大肠杆菌方面,比试验二组高6.25%,比试验四组高6.25%;在增加肠道细菌总数方面,比试验一组高37.5%,比试验四组高37.5%。所以,本试验从猪体内获得的乳酸杆菌安全性良好,对改善仔猪肠道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南方不同季节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猪的效果,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每一试验阶段分别选择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种猪2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猪,其中1个组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另1个组采用高床漏缝栏饲养。第1阶段试验在高温季节(2008年8—9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腹泻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3.48%,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1.30%高2.18个百分点。第2阶段试验在低温季节(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高床漏缝栏组腹泻率低于发酵床组,差异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为5.21%,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3.04%高2.17个百分点。高温与低温季节使用发酵床饲养20妇保育猪的对比结果显示,高温季节的采食量高于低温季节,差异极显著;不同季节在日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料重比低于高温季节,差异极显著;呼吸道病发病率,高温季节与低温季节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腹泻率比高温季节高,差异极显著;高温季节猪的死亡率是3.48%,比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死亡率5.21%低1.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观察益生菌和柠檬酸联合使用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内环境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I组为对照组,供给清水;II组、川组为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1‰的由益生菌和柠檬酸组成的配方,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内环境的影响。试验期45d。结果显示,益生菌和柠檬酸联合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均每只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P〉0.05);能降低消化道pH值,尤其是回肠部位pH(P〈0.05);显著降低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P〈0.05),提高乳酸杆菌数量(P〈0.05)。结果提示,益生菌和柠檬酸联合使用能提高动物机体的生产性能和改善消化道内环境。  相似文献   

4.
魏玉明  王多福 《养猪》2000,(1):43-44
选用胎次、分娩日期、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相近杜长大哺乳仔猪36窝,334头,随机分为3组,两个试验组分别口服0.5%,和0.8%的稀盐酸,对照不补稀盐酸。其结果,两试验组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7.86、19.48个百分点,死亡率分别降低9.82、10.68个百分点;试验前期(0~20日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9.65%、14.21%,试验全期(0~35日龄)分别高10.64%、15.4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种配方的微量元素添加剂进行120天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结果;1,2,3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29.8%,16.62%和低5.03%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72%,10.05%和0.47.每头猪毛利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47%,100.3%和降低18.19%,其中以配方1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离鉴定出6株猪源乳酸杆菌(简称RS),并对6株RS、1株植物乳酸杆菌以及4株芽孢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猪源乳酸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达31.25%~53.13%。其中对RS-2和RS-4株菌不敏感的药物达17种之多;而植物乳酸杆菌仅对10种药物有耐受性。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极敏感,与猪源乳酸杆菌存在明显差异;芽孢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只有杆菌肽抑菌圈为零。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模式对普洱市16个乡(镇)进行示范性推广,对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副反应率和副反应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群体免疫密度分别比模式推广前提高10.21、5.89、9.88和9.06个百分点;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77.40%、75.62%和79.47%,与2011年相比,分别提高3.32、3.49和10.99个百分点;猪、牛、羊副反应率比模式示范推广前分别降低0.26、0.18和0.13个百分点;副反应死亡率分别降低0.28、0.1、0.28个千分点;示范乡(镇)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比模式推广前分别降低0.94、0.58、0.58和2.17个百分点。通过推广应用效果的比较和分析,证明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保证了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降低了免疫副反应率和副反应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微胶囊益生菌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选取59头体重(64.89±2.93)kg的大白母猪,按日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抗生素和益生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4 kg/t金霉素、0.25 kg/t益生菌、0.5 kg/t益生菌和1 kg/t益生菌,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0.4 kg/t金霉素相比,0.5 kg/t益生菌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5);0.5 kg/t,1 kg/t益生菌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0.25 kg/t益生菌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0.5 kg/t益生菌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含量(P0.05),1 kg/t益生菌极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0.25 kg/t益生菌显著提高乳酸杆菌的含量(P0.05),0.5和1 kg/t益生菌极显著提高乳酸杆菌的含量(P0.01);与0.4 kg/t金霉素相比,0.5、1 kg/t益生菌显著提高乳酸杆菌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1 kg/t益生菌验显著提高双歧杆菌含量(P0.05)。可见,饲粮中添加0.5 kg/t益生菌能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并减少大肠杆菌数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对育肥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合酶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已经在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试验在以玉米、豆粕为主的高品质口粮中添加0.1%复合酶制剂,小猪和中猪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31%和3.32%;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下降6.03%和3.42%;腹泻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0.91%和4.55%。为在以后养猪生产中推广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猪68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免疫饲料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0.52%,料重比降低6.37%,腹泻率和腹泻指数分别降低75.45%、70.13%,粪中乳酸杆菌数量提高3.01%;并且猪皮红毛亮,色泽自然,体型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用26头育肥猪分为2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使用基础日粮)、B组(试验组,添加0.1%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进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及肉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可知:中猪阶段,B组的平均日增重比A组提高3.33%;大猪阶段B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优于A组,平均日增重提高9.67%,料重比降低4.94%;试验全期,B组的平均日增重比A组提高6.85%,料重比下降1.24%,肉中胆固醇含量B组比A组下降24.77%。试验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降低肉中胆固醇含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中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120头,将其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用基础饲粮喂对照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分别加0.5%、1%复合益生菌制剂后,相应地喂0.5%、1%复合益生菌组猪,饲养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果:复合益生菌制剂能显著促进猪的生长和降低猪的腹泻率(P<0.05);0.5%、1%复合益生菌组间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猪日均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1%复合益生菌组猪粪样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0.5%复合益生菌组猪粪样p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复合益生菌组猪粪样中乳酸杆菌含量极显著高于0.5%复合益生菌组(P<0.01),0.5%复合益生菌组猪粪样中乳酸杆菌含量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复合益生菌组猪粪样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5%复合益生菌组猪粪样中的大肠杆菌数量与其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复合益生菌组猪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5%、1%复合益生菌组猪血清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复合益生菌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断,复合益生菌可改善猪体健康状况和生化代谢,促进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和黄芪多糖临床改善仔猪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验证由香肠乳酸杆菌和鼠李糖乳酸杆菌组成的益生菌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与黄芪多糖配伍成新型微生物添加剂后改善仔猪生长性能的协同作用效果,在武汉、广东等地4个猪场共400只三元杂交(杜×长×大)猪中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组仔猪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78.26%,料重比降低51.0%,成活率提高15.3%,腹泻率降低20.1%; 新型微生物添加剂与对照组、益生菌制剂组相比,日增重分别提高8.57%和5.71%,成活率分别提高20.0%和5.0%。提示益生菌制剂对仔猪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剂量和用法与猪种无关,添加黄芪多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添加纤维素复合酶饲养肉仔鸡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分两组,从24日龄起,在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15%的纤维素复合饲料酶,对照组不添加,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91)加酶组32天平均耗料量比对照组降低3.2%,料肉比降低11.1%;(2)对照组死亡率比试验组高3.3%;(3)试验组56日出栏均重高于对照组;(4)从经济角度看,试验组每只鸡比对照组净增收入1.385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产品添加到仔猪日粮中对其生长性能、健康状况的影响。选用180头平均体重为(7.52±0.41 kg)的(28±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5组为益生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不同益生菌产品,试验期为32 d。结果显示:1)日均增重中,试验组3、4、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89%、11.11%和16.67%;日均采食量中,试验3、4、5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增重比中,实验组4、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5.91%和8.06%,试验1、2、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发病率中,试验1、2、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7.40%、34.89%和44.30%;腹泻率中,试验1、2、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7.11%、33.63%和51.68%。由结果可知,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仔猪发病率和腹泻率,有效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引起的仔猪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随机采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病在桐乡市发病猪中的阳性率为76.2%;通过疫苗免疫对PRRS病的免疫猪和非免疫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疫苗免疫后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死亡率为0.5%;未经免疫猪的发病率为35.4%,死亡率为20.3%。  相似文献   

17.
试验探讨糖萜素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茵群的影响。选用21日龄左右健康且体质量基本一致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进行饲喂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设计为对照组(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加入250和500mg糖萜素;试验4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加入250mg糖萜素+4mg黄霉素及试验5组基础日粮+4mg黄霉素。试验结果表明,盲肠中大肠杆菌,试验2、3、4和5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73%、6.27%、11.98%和1.67%,说明无论是糖萜素和黄霉素单独使用还是二者联合使用,均对盲肠中的大肠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糖萜素与黄霉素联合使用组和添加500mg/kg糖萜素组效果较好;结肠和直肠中大肠杆菌,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500mg/kg糖萜素组大肠杆菌含量最低。添加500mg/kg糖萜素组能显著促进盲肠中双歧杆菌增殖(P〈0.05),并显著高于糖萜素与黄霉素联合使用组和黄霉素单独使用组(P〈0.05),但对结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增殖不明显(P〉0.05);糖萜素的不同添加水平对各肠段乳酸杆菌增殖效果不明显(P〉0.05),但在盲肠中各试验组不同程度提高了乳酸杆菌增殖,糖萜素与黄霉素联合使用组对于盲肠中乳酸杆菌的影响大于添加500mg/kg糖萜素组及黄霉素单独使用组。结肠和直肠中乳酸杆菌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糖萜素添加量的增加,乳酸杆菌的含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冬季应用塑料棚舍对肥育猪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杜洛克×长白杂交肥育猪24头,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试验,探索不同环境温度对肥育猪增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试验Ⅰ、Ⅱ组舍内温度(14.5℃、10.5℃)均高,与最适温度(15℃-23℃)的基本接近。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8.9℃和24.9℃(P<0.01);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出58.55%和44.65%(P<0.01);每kg增重消耗饵饲料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36.9%和30.8%(P<0.01)。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5)
为探究微胶囊益生菌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90头体重约为(63±1.76)kg的肥育猪,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按日龄、体重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喂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和益生菌),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 kg/t金霉素、0.25 kg/t微胶囊益生菌、0.5 kg/t微胶囊益生菌和1 kg/t微胶囊益生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5 kg/t微胶囊益生菌组和1 kg/t微胶囊益生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提高8.97%和10.26%。与对照组和0.4 kg/t金霉素组相比,1 kg/t微胶囊益生菌组料重比分别极显著降低11.33%和12.46%,0.5 kg/t微胶囊益生菌组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9.06%和10.22%。2)与0.4 kg/t金霉素组相比,各微胶囊益生菌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和0.4 kg/t金霉素组相比,0.5 kg/t、1 kg/t微胶囊益生菌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微胶囊益生菌试验组乳酸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1 kg/t微胶囊益生菌组双歧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合以上指标并考虑饲料成本问题,饲粮中添加0.5 kg/t微胶囊益生菌能显著提高肥育猪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并有效调控肥育猪肠道微生物菌平衡,对肥育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奶山羊高床饲养与传统饲养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种不同饲养管理方法养羊的试验,结果表明:高床配套设施养羊比传统饲养羊产奶量高,发病率、死亡率低,效益显著。210d高床组产奶467.7kg。发病率4.2%,死亡率0.8%。腐蹄病发病率1.7%。比传统饲养210d产奶量增加26.8kg,多收入39.8元,发病率下降了52.8%,死亡率降低55.55%,腐蹄病下降6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