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1990,(1):24-25
<正> 祁县是山西省农科院“六六六工程”科研成果综合示范县,也是晋中地区农业现代化试验县,1988年在两个乡(镇)5个自然村1200亩水地春玉米示范田获得丰收后,1989年6万亩水地春玉米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659.9公斤,其中2万亩农大60平均亩产730公斤,1万亩高产方平均亩产755公斤,41.2亩高产地块,平均亩产922.41公斤,贾令镇吴家堡村武祥中承包的1.386亩,经晋中地区科委、农业局组织验收,亩产1005.59公斤。祁县玉米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地处塞外高寒地区的朔州市朔城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西南端,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6.8℃。年降雨最400~500mm。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栽培技术落后,玉米单产长期徘徊在200~300kg之间。为了改变玉米的低产状况,近几年农技推广部门抓紧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1989年5万亩玉米单产突破550kg,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平易乡1万亩玉米,夺得单产750kg的好收成。1991年全区实行技术承包,扩大推广面积,在小  相似文献   

3.
<正> 玉米是四川丘陵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使其单产波动很大。阆中市从1987年开始,借鉴高寒山区玉米地膜栽培的经验,试验、示范超强微膜覆盖保墒抗旱增产技术并获得成功。1995年覆膜栽培25080亩,平均产量为358.2公斤/亩,比露地玉米每亩增加118.6公斤,增产49.5%;1996年全市覆膜栽培14.6万亩.平均产量为286.4公斤/亩,比露地玉米增产55.2  相似文献   

4.
<正>一、产量概况八五九分公司2014年旱田总种植面积20.7万亩,其中玉米14.7万亩,大豆6万亩。玉米平均单产650公斤/亩,大豆平均单产175公斤/亩。二、丰产原因分析(一)全年气象优势2014年1-4月份八五九分公司平均温度-7.9℃,较近5年平均温度-10.1℃高2.2℃;1-4月降水总量19.3mm,较近5年同期降水总量77.9mm少58.6mm;反应在春季生产  相似文献   

5.
济宁地区稻茬麦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济宁地区稻茬麦是随着1964年稻改而产生的,总面积约20万亩。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单产由70年代的200公斤/亩左右提高到80年代的300公斤/亩左右。1992年平均亩产高达388.6公斤。其中有5万亩丰产方平均亩产447.3公斤,150余亩单产突破500公斤,3.4亩平均亩产达到581公斤。稻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河南省玉米生产发展很快,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并涌现出10万、20万亩大面积平均亩产超500公斤,小面积亩产突破650~7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为使我省玉米单产有一个新的突破,于1990—1991年对豫玉二号亩产750公斤的生理基础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90—1991年在漯河农科所试验场和临颖县皇帝庙乡冉庄进行。试验地平坦、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江城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13年江城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3.73万亩,平均单产350公斤;其中冬玉米4.8万亩,平均单产330公斤。提高冬玉米产量对江城县农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江城县全年粮食总产能否增长。本文根据笔者对江城县多年来在农技推广一线的生产实践,就江城县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指出了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地膜覆盖、规格种植、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鼠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是冬玉米高产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国外和我国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目前世界上玉米产量较高的国家为美国,1986年,该国4亿多亩玉米平均亩产达499公斤,高产记录达到1554公斤。M·Tollenaar研究认为,在美国玉米带优越自然条件下,利用最佳的农艺措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每亩理论产量可达5495公斤,而目前生产力上限为2130公斤。美国玉米一般为春播,生长季节较长,因此,增产潜力也较大。我国玉米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夏播,在夏玉米高产研究方面,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该省350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337公斤,高产记录从198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每亩9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096公斤。  相似文献   

9.
<正>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是冀北冷凉地区创吨粮田的重要模式。它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提高光能利用率。经过多年的探索,这两种粮食作物的间作形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日臻完善,向规范化发展,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冀北春玉米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承德示范区推广10.7万亩,平均混合亩产量为920公斤,控制区混合亩产1000公斤以上。 一、产量指标和群体结构设计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的产量指标,定为混合亩产800~1000公斤,其中小麦亩产量250~300公斤,玉米亩产量700~800公斤。产量结构:春小麦亩穗数32~35万穗(含有效蘖穗10~15%),平均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35~37克。玉米亩株数  相似文献   

10.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花生是卢龙县主要的油料作物,2009年种植面积7万亩,平均亩产221公斤。为了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栽培面积达到5万亩,平均亩产242公斤,比裸地增产21公斤,增产1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  相似文献   

11.
<正> 微山县粮作区沿湖分布,地势低洼,土质多粘重,土壤理化性状不良,宜耕期短,可耕性差,活化程度低,养分含量比例不协调,前期难保苗、发苗慢,中期发势强,后劲足。因受自然条件制约性较强,玉米产量常年低而不稳。1990年我站在留庄等乡镇设立“低湿粘土地夏玉米高产栽培试验”,面积2万亩,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于1992年秋经济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实地测产验收,2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达658.05公斤,比开发试验前三年(1987~1989)平均亩增183.05公斤,增长38.5%,三年累计增产77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我站在新凡乡百亩高产栽培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实行杂交玉米地膜覆盖加宽窄行的科学种植方式。其中1.358亩(1亩=1/15公顷,下同)试验地,获得了585.8公斤/亩的好收成,其余都在500公斤/亩以上。据统计部门资料,全县玉米平均单产只有267公斤,因此,合理地使用科学栽培技术是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县总播种面积为306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189.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0%,平均单产525.6kg,玉米总产达99601.2万公斤,单产和总产都是历史以来最高水平。1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  相似文献   

14.
一、玉米生产现状及单产下滑原因:1.我县玉米生产现状:近几年由于我县苹果成为主导产业,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滑,特别是玉米生产由2000年的6万余亩下降到2万余亩左右。2004年由于玉米价格上涨等多方因素,面积又增加到6万多亩,但单产一直在400~500公斤之间徘徊。纵观我县2000~2004年种子站供种情况,五年平均供种量占全县需种量的30%。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4年种植31.5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4.4万亩)的42.3%,其中套种玉米24万亩,单种玉米7.5万亩。套种玉米单产443.1kg/667m2,单种玉米单产583.2kg/667m2,玉米总产为15008.4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26240.4万公斤)的57.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关于1990年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备忘录,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所、绥化所,组成作物专业考察组,于1990年9月13日至27日,到苏联乌克兰4个对口农业科研所进行了专业考察。 全苏玉米种植面积约3亿亩,其中饲用玉米约占2.1亿亩,粮用玉米只有9000万亩左右。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种植玉米约9000万亩,其中粮用玉米3750万亩,余者为饲用玉米。南方以单交种为主,北方以三交种为主,还有一部份双交种。1989年全苏玉米平均亩产233公斤,乌克兰平均亩产267公斤,青饲青贮玉米一般亩产2600—3300公斤,高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双城市对面城乡利民村,共有耕地面积1.25万亩,年种植玉米1万亩左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粮食生产连续8年稳步增长,成为全市玉米单产最高的村。1991年平均亩产947公斤,并有一半的农户达到了亩产吨粮,为我省玉米亩产吨粮探索出一条希望之路。一、合理增加化肥投入可以获得高产高效这个村两年平均亩施农肥2立方米,年平均施用化肥总量693.8实物吨,折合1586.4标吨,平均亩施化肥158.6标公斤,比1989年增加41%,粮豆总产988.9万公斤。每亩比1989年多投入化肥60标公斤,多花化肥款27元。全村1万亩玉米多投入27万元,多产粮食238万公斤,每公斤按0.36元计算,多收入85.68万元,  相似文献   

18.
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地膜玉米亩产699公斤,露地玉米544.5公斤,亩增产154.5公斤,增产率为28.8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苗期日平均地温提高2.07—3.83℃,增加积温158.6—181.6℃;出苗期提高土壤含水量4.3%;叶面积指数处于3.0以上的时期长达51天,较露地栽培(25天)多26天,总光合势达188671M~2·日/亩,较露地栽培147205M~2·日/亩高28.17%;净果穗干重与茎叶干重相等时,地膜玉米较露地玉米提前14天;千粒重提高23.42%,充实指数提高5.52%,经济产量光能利用率达0.538%,较露地栽培的0.419%提高了30.119%。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西部为沙壤土区,玉米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亩产一般在250—300公斤,属中低产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土壤瘠薄,施肥水平又低,再加上技术措施跟不上,甚至连一些常规技术都未落实。为了提高玉米中低产田的产量和探讨中低产田的开发途径,我们于1988—1990年用三年时间,在三乡(镇)的三十个村进行了技术承包,面积14980亩,结果和前三年平均产量比较,亩增产26—69公斤。这一事实说明,在采用良种的前提下,只要能落实常规技术,作到良种良法配套,就可明显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水平。其主要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敖汉旗金厂沟梁镇位于赤峰市东南部,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750米,≥10℃积温2800~2900℃;年降雨量350~400毫米,年蒸发量236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雨热同季,春季十年九旱,受到春旱的影响,大多数年份不能适时播种,露地玉米不能正常成熟,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全镇总耕地面积10万亩,旱地面积占80%。1990年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了适时播种抓住春苗,早春引导农民抗旱坐水点种覆膜,使当地的玉米播种面积由当时的2万亩发展到7万亩,平均单产由400千克提高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