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袁淑杰  梁平  任红敏  曹克强  张文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9-1361,1382
用趋势系数法分析了冀京津22个气象站1960~2003年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用权重系数法计算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综合指数——K指数。结果表明,冀京津区域气温有增加趋势,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冀京津区域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K指数大于0,即春季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逐年加大。这些地区只要菌源达到一定数量,未来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该病不但能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降低小麦及麦类制品品质,同时产生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鲁中地区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和鲁中地区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办法,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控制提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农业气象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以1987~2006年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以旬为时间跨度,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预测因子,然后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建立泰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结果]泰州地区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主要是4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5月中旬平均相对湿度。从整体气象条件来看,降水日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在气象条件上为一定的诱因。预测模式的回报检验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每年,小麦病虫害常有发生,其中蚜虫重发区域较广,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麦蜘蛛在部分小麦种植地区发生严重,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虫口夺粮,特制订本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关键影响时段,提高小麦气象型病害监测能力,通过分析赤霉病历史发生特点和规律,结合江苏省历史气象资料、小麦赤霉病系统田和大田调查资料,给出不同关键时段小麦赤霉病的气象促病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麦自身受病害侵染敏感性和促病气象条件发生概率出发,分别定义感病风险指数和促病风险指数来构建发病风险指数,从而实现了在病害监测时段中单点和区域的发病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阶段适宜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不同,日平均气温14℃、16℃、18℃和相对湿度70%、68%、70%是各个阶段易于促进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江苏4月下旬开始小麦赤霉病存在发病风险,累积发病风险度超过70%的集中发病期在5月4—21日,且苏南大部和沿淮淮北中部地区为病害高风险地区,须要结合关键发病时段和区域加强病害防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盐城地区2013年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大、为害轻,见病迟、病级低,地区间发病程度差距小等特点的分析,剖析了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安市每年小麦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由于种植模式单一和小麦扬花期天气的影响,我市区楚州、淮阴等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呈日趋严重的趋势。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Petch]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多发生在穗期和多雨、气候潮湿地区,该病发生时造成穗病,同时也可引起苗枯、基腐等症状,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能达80%~90%,且感病麦粒中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不可取食。目前主要采用农业、化学两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1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但是由于种植模式和…  相似文献   

8.
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及危害症状,分析了发生规律和流行因子,结合该地区小麦的生产实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以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江苏沿海地区是小麦的重要产区,由于其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年来秸秆还田等耕作制度的改变,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风险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区域特点,总结前人在本地区的试验结果,整理出适合本地区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主要包含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2个部分,以期为保障该地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城市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常年种植小麦67000hm2左右。小麦赤霉病是项城市小麦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每年都给项城市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近5年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笔者对其在本区域的发生流行因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一、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因素分析(一)农业生态环境与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江苏沿海地区是小麦的重要产区,由于其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年来秸秆还田等耕作制度的改变,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风险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区域特点,总结前人在本地区的试验结果,整理出适合本地区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主要包含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两部分,以期为保障该地区小麦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会导致小麦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会污染麦粒,影响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小麦赤霉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行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力争将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应重点搞好以下工作。1调整种植结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区,按照"宜麦则麦、宜油则油"原则,合理布局种植结构,或通过改种绿肥、轮作休耕等措施,尽可能压低非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减轻病害防控压力。黄淮常年发生区和华北、西北偶发区,结合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小麦与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小麦流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是气候湿润多雨地区受害严重。2019年仅河南省、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就达366.67万hm~2,造成产量减产,损失极大。另外,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若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达4%时,小麦将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效益。鉴于近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危害严重,已引起相关部门和种  相似文献   

14.
溧水区小麦赤霉病在2016年发生较严重,农民遭遇严重经济损失.为寻找适宜该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该研究于2017年在溧水区白马镇曹家桥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3.86%,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论江苏东部麦区赤霉病流行成因与监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明 《农学学报》2015,5(5):33-38
21世纪以来江苏东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一种常发性病害。笔者分析了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简要回顾了江苏东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总结了近十多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阐述了菌源数量、气候条件、栽培方式、品种抗性、病菌抗药性等方面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抗性监测和病情预警、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压缩直播稻种植面积、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推进统防统治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小麦赤霉病的监控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薛梦宁 《河北农业》2022,(10):88-9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期发生的常见病,主要引起茎基腐、苗枯、穗腐和秆腐,造成产量下降,严重者甚至绝收。本文通过对济源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掌握发病特点,提出了种植优质品种、合适的播种量和播种期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种植基地,赤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赤霉病常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后期,小麦遭受赤霉病侵害后,不仅造成产量的减少,还对小麦的种子质量以及食用价值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河南省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规律,分析小麦发生赤霉病的原因,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宝丰县是冬小麦种植大县,几乎每年均会因为赤霉病的发生而给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宝丰县冬小麦赤霉病发生实际,首先阐述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所需的气象条件,接着对小麦宝丰县冬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防御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自然发病,每年对110~150份适合于河南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以严重度、病情指数、穗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为指标,对其近10 a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漯河市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病情进行普查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是漯河市近10 a来小麦赤霉病发病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年;缺少抗赤霉病品种、菌源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选择种植抗性较高的小麦品种;玉米收获后结合深耕灭茬,减少田间菌源;扩大夏大豆种植面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