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业种植中的特色种植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各个地方创作了非常好的经济收入。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东至县的油菜产业的高产创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上镇位于萧山区南部,距杭州市中心40km,03省道线贯穿全镇,一条东西向的连接线既将新老03省道连接成H型,又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相通,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辖15个行政村,63.69km2,现有耕地13500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9000亩左右。河上镇粮食主产区是大西畈,  相似文献   

3.
对东阳市巍山镇单季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的主要工作做法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单季晚稻高产建设提供经验和依据,促使单季晚稻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4.
介绍晚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栽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晚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晚稻选种、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高产施肥关键技术,包括晚稻的生育特点,施肥原则,氮、磷、钾施用比例,以及具体施肥方法等内容,以指导晚稻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7.
2003年桐乡市太麻镇直播单季晚稻面积达到916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直播单季晚稻高产要走足穗和争大穗、增粒重的高产路子.配以促全苗、除草、防倒和肥水早促控为主的一套完整技术。主要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坚 《新农村》2000,(9):10-10
蔺草又名席草。桐屿镇推行的“蔺草-晚稻”种植模式,晚稻收割后种植蔺草,蔺草收割后或作晚稻秧田,再种植杂交晚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镇这种种植模式面积达到45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每亩蔺草产量750千克,产值3000元,晚稻533千克,产值733元,全年收入3733元。1.蔺草栽培技术优质蔺草要求草长120厘米以上,越长越好,粗度在0.2厘米以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集合行政、技术等方面力量,综合运用新品种推广、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实现示范片增产增收,同时促进全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姚县2013年实施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州农业局自建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采取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适时播种,玉米宽窄行侧膜覆盖,玉米容器育苗移栽、推广玉米播种器等抗旱节本技术,科学施肥,抓好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等,辐射带动了全县玉米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20日~21日,湖南省晚稻高产创建暨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在湘乡市召开,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志纯、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农业处处长陈立恒、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许靖波、11个地州市农业局分管粮油副局长及粮油科长、65个粮食高产创建重点县农业局局长和粮油站站长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湘乡市委书记阳建民,市委副书记、市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013年东至县油莱高产创建活动主要做法、主推技术及主要成效,以期为油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肥利用率设计原理设置双季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29.10%、38.40%和44.30%,常规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28.60%、11.20%和31.20%,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高0.50%、27.20%和13.10%,说明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该方法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晚稻亩产量一般在400-500公斤栽培技术水平。要实现亩产600公斤以上产量目标,必须认真选用良种,在育秧、施肥、密植、水管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群体质量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水稻直播技术用于晚稻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早熟早稻皖稻143、早熟早杂协优9279、早熟晚杂T优259直播与早熟晚杂T优259、中迟熟晚杂金优桂99移栽进行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品种(组合)直播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并结合当前水稻生产情况变化,阐述了晚稻直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化肥利用率设计原理设置双季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28.2%、20.1%和32.5%,常规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27.8%、10.8%和31.5%,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氮、磷、钾的利用率提高0.4、9.3和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