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3年大面积生产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区域,"淮稻9号"、"连粳6号"、"连粳7号"、"盐稻8号"、"盐粳7号"、"徐稻4号"、"徐稻3号"、"扬幅粳8号"、"武连粳1号"等品种耐病性较好,可根据生产需要择优种植。"武陵粳1号"、"淮稻5号"、"淮稻6号"、"华粳6号"、"特优559"、"武运粳21号"等品种较易感病,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江都市水稻新品种抗病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水稻新品种抗病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曲病发病差异较大。黑条矮缩病发病重的品种是常粳09-6、南粳5055、盐稻10、宁粳9108、镇稻671,纹枯病发病重的品种是盐稻10、淮稻13、镇稻14、扬粳805、淮稻5号;稻曲病发病较重的品种是南粳5055、镇稻671、常粳09-6、苏706、扬粳9183。  相似文献   

3.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湖县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盛发期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显症急增期,均为一周左右,且基本一致。淮稻5号发病早,显症集中,产量损失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农业栽培措施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有较大差异,在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地区建议压缩杂交稻种植面积,适当扩大种植粳稻面积,在品种上可选用相对耐病的盐粳7号、连粳7号、徐稻4号等粳稻品种。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推迟播期避虫控病效果较为显著。根据当地水稻生产实际,适当推迟播期,一般手栽稻可在5月20日以后播种,但不能超过5月30日。应大力推广机插秧、旱育秧、塑盘育秧等水稻育秧方式,逐步减少水育秧的面积,能显著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起到明显的控病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种质资源,利用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爆发且带黑条矮缩病病毒率高,进行田间自然鉴定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水稻品种(系)108份,筛选出高抗黑条矮缩病材料2份,抗黑条矮缩病材料9份,中抗黑条矮缩病材料14份.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t测验等统计方法,对2008-2009年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7个试验组别所有参试品种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极显著,但没有发现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杂交中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中熟中粳迟播>中晚粳>早熟晚粳;杂交籼(粳)稻和常规粳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不显著;早、中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前抽穗)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高于晚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后抽穗);8月20日前抽穗和8月25日左右抽穗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发病的品种类型,是防治重点;中熟中粳稻品种如果推迟其播种期,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自选水稻新品系0891进行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具有一定抗性,与推广品种淮稻9号相近,达到中抗水平。在秧田期进行适当用药防治灰飞虱,即可有效控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8.
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春季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黑条矮缩病带毒率高。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以及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进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遗传初步研究,以期筛选抗源类型,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以临稻10号(黑条矮缩病发病较重且抗条纹叶枯病)、大粮203(黑条矮缩病发病较轻且抗条纹叶枯病)为材料,研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显症发病情况、灰飞虱田间虫量消长动态、大田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动态,以期为临沂市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春季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高.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以及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以期筛选抗源及其类型和地域,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进行了抗水稻黑条矮缩病遗传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种质资源,利用2011年鲁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特高的条件,对山东省2000-2010年推广种植的50份常规粳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其中表现抗黑条矮缩病的品种有7份,中抗黑条矮缩病的有5份。  相似文献   

12.
由于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带黑条矮缩病毒率高,特在该年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育成时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以期找到抗性较好的品种资源,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 ,稻板麦灰稻虱虫量在各个时期皆显著高于翻耕麦。小麦黑条矮缩病 ,稻板麦株病率为 6 .7% ,翻耕麦为 1.9%。因此 ,在病区推广种植翻耕麦 ,可有效抑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初侵染源 ,是防止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方法】在广西兴安设立病圃,对来自西南稻区的171个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172个水稻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在分行初步筛选试验中,拔节期TN1平均矮缩株率为10. 67%,生产品种平均矮缩株率在0. 00%~19. 52%,其中99. 32%的品种其平均矮缩株率低于TN1;平均矮缩株率低于15. 00%的水稻品种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不同地区间抗性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P=0. 2725),但49个参试粳稻品种中表现抗性的比例为71. 43%,远远高于参试籼稻品种表现抗性的比例(P 0. 001)。选取矮缩株率不同的105个品种进行小区试验,黄熟期以植株矮缩或高位分蘖为病株标准,两年间对照TN1的病株率均达100. 00%,稳定表现抗病的品种有C两优4418、野香优688、野香优3号、黔两优58、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10号。【结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找到抗性较好的优良水稻品种,充分利用抗性水稻品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由于受耕作制度改变、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黑条矮缩病在本地部分地区发生较重。为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蔓延,本文作者进行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水稻灰飞虱带毒虫量、水稻品种感病性及水稻秧苗的秧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症状及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南方稻区流行病害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了水稻不同时期黑条矮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特点,从种子处理、秧田防控和大田健身栽培及药物防虱治矮3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17.
粤西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文章根据2009~2016年化州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症状和介体昆虫的认识,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轻重与介体数量、毒源量、水稻品种、种植方式、水稻播期、秧田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提出全面实施“防控技术前移,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形成适合粤西稻区特点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预防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情况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山东省主要稻区的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为生产上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结果]不同防控措施试验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育秧,本田关键期及时防控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高达94.13%,防控效果和稻谷产量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差异显著,可提高种粮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是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组合。[结论]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上要秧田和本田防控并重,应采取"治虫防病,防前控后,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防治。近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呈加重趋势,尤其是部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发病更为严重。在灰飞虱发生量连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探索高效的综合控制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治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