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湘潭市遭受了特大干旱,从7月1日-8月21日连续51天没有下过一滴雨,最高气温达到41.1℃。山塘、小型水库干涸,绢水河支流断流,部分乡镇村组人畜引水困难。湘潭市的全部茶园受害,部分茶园枝叶、茶树枯萎死亡。笔者就湘潭市茶园茶树旱热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茶园旱热害预防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山东茶树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冻旱频繁。研究茶树越冬防冻技术措施及其茶园小气候变化特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茶园冬季复盖的小气候效应进行探讨,从而证实山东茶树复盖栽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喷灌作为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在茶叶生产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合理的喷灌既能发挥喷灌技术的优势,又能满足茶树需水的要求。合理的喷灌制度,是根据茶树阶段需水特性及规律,在制定茶园土壤含水量及茶园日耗水量等基础上,计算出喷水定额、制定喷水周期。旱热季茶园喷灌能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具有明显增产,增质作用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茶树抗旱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水分亏缺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渗透调节能力、保护酥系统、光合作用、内源激素与抗旱性的关系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茶树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茶树品种抗旱生理,明确茶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对茶树旱早期鉴定技术及今后茶园管理技术的完善具有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本文就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茶树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气候条件下,造成茶树生长受阻、植株死亡以致茶叶减产的气象灾害.茶树是一种常绿叶用植物,对水分有很高的需求,当茶园土壤和大气缺水时,就不能按需供给茶树水分,出现旱害,使茶叶生产受到影响[1].  相似文献   

6.
茶园旱热害及其防治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健  朱全武  骆耀平 《茶叶》2013,39(3):153-155
茶园旱热害发生在高温干旱的季节,会使茶树茎叶枯焦,甚至整丛枯死,影响茶园的产量。本文介绍了旱热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御旱热害发生的措施以及灾后的补救措施,以期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优质安全的茶叶离不开养分条件、环境安全和茶园的土、水、肥的管理。本文在茶园土壤、茶树养分功能和分子营养机制、茶树施肥技术、茶园土壤重金属及茶树累积特点和机制等方面,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茶园土壤研究方面,除了关注植茶后茶园土壤有机质变化特点外,茶园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演变的研究,并在茶园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原因以及应用生物质改良酸化茶园土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茶树养分功能和调控技术方面,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营养功能及其在茶叶品质成分代谢中的作用和茶树吸收特性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茶树养分转运子基因克隆、氮营养分子生理机制、抗环境胁迫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控释肥施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施肥的环境效应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伴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茶叶产地土壤重金属和稀土等的安全状况、茶树累积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8.
加强茶园管理 提高茶园抗旱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夏季中国南方长时间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2013年冬旱情持续发展,尽管较夏季稍弱,但仍不利于茶树越冬及春芽萌发。我省茶树属于受灾严重的经济作物之一。根据湖南省农业厅对全省33个茶叶优势区域县、重点县的茶园旱情调查统计表明,因干旱造成3.72万hm2茶园受灾,其中以幼龄茶树旱害最为严重,茶树芽叶枯萎、脱落,甚至整株茶树逐渐干枯死亡,其旱害的比例达100%。2012年或2013年初新栽的幼龄茶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和德宏茶区的部分茶园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和肥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与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不同的是,云南高原红壤茶园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具有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性,田间持水量一般可达35%左右,全有效水量为12%—23%;在低吸力段时,其耕作层的持水量高于心土层,并可释放有效水的50%。但是,土壤有效水的释放,也主要是在低吸力段,在0.6 MPa时,90%左右的有效水都已释出,因而冬春旱季茶树同样易遭旱害。多数茶园开垦及土壤管理不合理,夏秋雨季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土  相似文献   

10.
肖时英  张木兰 《茶叶》1993,19(2):8-11,18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将茶树与林木间种在一起,对茶树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靠茶树与林木之间的生态互利关系,实现茶园"生草栽培"和"自然免耕",这就是最早的生态经济茶园。现代集约化栽培的集中连片茶园,虽然提高了茶叶单产和效益,但也存在病虫害严重和茶树的自我维持能力降低等问题。研究和建立生态经济茶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为茶树创造一个人工森林生态环境,提高茶园内各种作物的综合效益,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文中还对生态经济茶园的技术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仙属半乔木型茶树,适合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地上栽植。为了探讨闽南水他在不同茶园的长势,笔者选择了良岗山茶场,对闽南水仙在南坡的缓被、坡地和北坡的缓坡、坡地四种茶园的茶树进行长势观测,初步得知水仙在不同坡度、坡向的长势都有差异。观测结果如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①水仙茶树在南坡向的树冠结构是缓坡茶园比坡地茶园长势好;而北坡向茶园水仙茶树的树冠结构却是被地茶园比缓坡茶园好。原因是北坡向比南坡向阴,日照时间短,制造光合产物较少,因此,坡地茶园的茶树需要有较强壮的枝条和根系从土壤中得到养分。②水仙茶树不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长江流域广大茶区,每年7~9月间,夏日炎炎,降雨量少,甚至无雨,地面水分蒸发量却很大,致使茶园土壤不能向茶树提供足够的水分,茶树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幼龄茶树甚至整株枯死,鲜叶品质下降,减产减收。可见,旱害也是当前茶叶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裁培研究室主任姚国坤。  相似文献   

13.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茶树是采叶植物,要使茶树茁壮生长、新梢嫩芽能强有力的荫发,生长,以供不断地采收,保证茶园稳产高产,因此,必须不断地通过施肥以供给茶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近几来,在毛主席“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指引下,我社新式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老茶园也逐步的改造,单产不断提高。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茶叶生产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生产发展了,对茶园施肥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山区茶园海跋高,面积大,坡度陡,绝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区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也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园施肥是茶树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和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手段。因此,茶园施肥是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栽培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广东省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我省茶树种植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茶园新型肥料开发与施肥技术发展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正值盛夏高温季节。持续的烈日高温干旱,不仅使大面积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一些抗旱能力较差的农作物茎叶出现萎蔫甚至焦枯死亡,同时也给新建的无性系茶园带来较大威胁。调查显示,不仅新栽植的无性系茶树幼苗会因干旱缺水逐渐枯死,甚至栽植三四年后已经成园的无性系茶树,嫩梢也会因旱枯死。所以新建无性系茶园若遇持续干旱,要特别注意抗旱。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幼龄茶园的茶树树冠覆度小,杂草易于生长,因此幼龄园的除草工作量较成龄茶园的除草工作量大得多.若不及时清除杂草,便会杂草丛生,与幼龄茶树争水、争肥、争光,严重时还会遮蔽茶树,影响茶树的正  相似文献   

17.
茶树是耐荫喜湿的多年生叶用作物,水是决定茶树新陈代谢强度、方向及其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茶园水分的多寡,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而,水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产茶国家学者的普遍重视,作过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有关茶园水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初到8月19日,浙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干旱与10~20天超过40℃罕见高温极端天气,不仅影响了夏秋茶生产,更为严重的是使茶园遭受了高温干旱带来的茶树热旱害的危害。经调查和统计分析,全省茶园的灾损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茶树生长需要水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来源有降雨和地下泉水。我国茶区年降雨量基本在1200mm-1800mm,基本上符合茶树对水生长的要求,但是出于降雨量分配不够均匀,也常常出现名优茶生长期供水不足的情况。在广东茶园特别是名优茶园多数是在山区,如遇春旱,影响春茶生产。名优秋茶生长往往是  相似文献   

20.
茶树锰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是茶树生生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茶树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缺锰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锰素的研究进展,包括茶树体内锰含量、茶树对锰的吸收利用、茶园土壤锰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茶树缺锰的诊断、茶园中锰肥的施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