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 我省农村所饲养的秋用一代杂交蚕种,大部分是冷藏浸酸种。随着我省蚕桑事业的迅速发展,秋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农村也迫切要求不断提高蚕种质量。而秋用冷浸蚕种质量的优劣,孵化率的高低,虽然跟蚕种场的制种处理和用种单位运输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冷库对蚕种冷藏浸酸的技术处理得当与否,也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秋种从入库冷藏到出库浸酸配发,环节很多,而每个环  相似文献   

2.
2020年起,西昌市蚕种场所制的夏秋用即浸、冷浸一代杂交种均采用以化纤白布作为蚕卵产附材料,进行脱粒浸酸、散卵冷藏、散卵浸渍处理。经过留样调查和蚕种质检部门抽样检验,成品检验各项指标与常规连纸蚕种无明显差异,均达到或超过农业行业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即浸产卵布蚕种伤卵多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我省1990年全年发种量已达到401万多张。其中秋用冷藏浸酸种(以下简称冷浸种)为230万多张,占全年发种量近60%。今后还将以较大幅度逐年递增。我省现有蚕种冷库9座。蚕种冷藏能力已基本上达到饱和状态。特别是冷浸种,不仅要通过入库冷藏,还要进行浸酸处理和整理装盒。其技术性较强,工作量较大。此外,浸酸劳力不足,生产房屋和浸酸设备也跟不上。由于蚕种浸酸数量猛增,有些库有时计划日浸数量达数万张之多,而且有时比较集中,冷库就难以做到按各县(市)用种计划进行浸酸和供种。  相似文献   

4.
广东的春制秋用种、秋制春用种都是滞育卵冷藏浸酸种。即产卵后将蚕种置于23~25℃温度保护,待其变为固有色后才入库5℃冷藏,蚕卵一旦变为固有色,就必须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保护,满足其生理需要后才能打破其滞育成为活性卵,出库后再加以盐酸刺激才能孵化齐一,如果低温保护时间不足,尽管出库浸酸,也难以使之孵化齐一,这样用种计划难以改变,用种就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使滞育冷藏卵随时出库处  相似文献   

5.
<正>蚕种入库工作是蚕种场与蚕种冷库互相配合提高蚕种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为提高蚕种孵化率打下基础。本人认为做好冷藏浸酸种入库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冷藏蚕种的数量安排冷库应在蚕种入库前向有关方面了解秋用种计划,再了解各场送本库的各批蚕种预计制种张数,以合理安排各批蚕种的入库工作计划。入库胚子过嫩,冷藏时间延长,会增加死卵;入库胚子过老,冷藏时间偏短,则浸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散卵蚕种已在我县蚕区普及推度,这是蚕桑生产技术上的一项改革。为使这项技术改革在蚕茧生产上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散卵蚕种从出库到催青、收蚁中间的几个主要环节简述于后。一、散卵蚕种的出库的运种 1.蚕种出库。要提前三至五天通知蚕种冷库的出库时间。以便冷库的管理人员作好出库前的准备和搞好出库作业。为克服蚕  相似文献   

7.
<正> 江苏省蚕种公司冷库从1982年起将春制即浸一代杂交蚕种除部分作为夏用种外,另冷抑一定数量作为早秋用种,以解决早秋前期用种脱节的矛盾。其方法是:春制种于6月中下旬即浸后经18~20小时入库冷抑。先置于外库感受5—6小时的中间温度,然后再入内库,以防止发生白死卵。冷抑温度为  相似文献   

8.
产卵后不同温度和时间保护与蚕种中短期冷藏浸酸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冷藏漫酸种在有效用种期限内提早出库用种时,盐酸的刺激强度(浸渍时间)应和有效用种期限内的冷藏浸酸标准有所差异,蚕种入库后在15天前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稍短,15—30天出库浸酸的浸渍时间较长,30—40天又偏短些,40—50天和15前的浸渍时间差不多,这样可获得稳定的理想的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家蚕滞育卵长期保存研究,探索出了越年种有效保存时间和两段不同的低温冷藏法。即:第一段用抑制发育的1℃低温,保存滞育期的滞育卵;第二段在用种前的一段时间,用促进解除滞育的5℃低温冷藏,促进蚕卵解除滞育后即可出库使用。1992年涪陵地区蚕种冷库用这种两段冷藏新法保存越年毛种23,868张,到1993年秋季,实用于农村大面积生产的散卵15,217盒,结果表明与当年春季生产的冷藏浸酸秋用种无明显差异,同样可以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0.
<正> 冷藏浸酸种的最大二日实用孵化率的高低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蚕种冷藏、浸酸及保护技术处理是否合理,对提高最大二日实用孵化率有极大影响。1987年秋,我省第一次全面推广秋用散卵,由于没有经验,  相似文献   

11.
蚕种的供需平衡往往受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 ,蚕种准备少了 ,会影响蚕桑生产需要。如果提前出库浸酸 ,因冷藏时间不足造成蚕种孵化不齐 ,不符合生产用种要求。反之 ,蚕种准备过多 ,则造成报废损失。因此 ,搞好蚕种余缺调剂工作是蚕种供应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站近两年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1999年进行了成批中秋用种改早秋用种的浸酸处理 ,结果表明 ,浸酸前采用高温冲击2小时 ,浸酸时适当增加浸酸时间 ,其实用孵化率将显著提高 ,孵化和养蚕成绩与早秋入库蚕种一样 ,均获得丰收。1 处理操作1.1 入库冷藏。按照传统的浸酸…  相似文献   

12.
<正> 多年来,我省春制秋用蚕种多采用冷藏浸酸方式,即产卵后用温度25℃(77°F)保护50小时,卵色呈赤豆色时人库5℃(41°F)冷藏38天~40天以后浸酸,蚕种孵化齐一。若要缩短冷藏时间提前出库使用,则必须在卵色呈淡赤豆色时入库作短期冷藏。但此技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历年来冷藏浸酸种需要冷藏50天才能浸酸,即使是秋用品种也需冷藏40天,否则孵化率不高。由于农村出库时间基本一致,有时一天出库数量能达10万张之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出库量,冷库往往难于承受,即使能按时出库浸酸.但在蚕种配发上难以做到品种之间、批次之间的搭配完美。针对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在“短期冷藏种接触高温冲击浸酸试验”基础上,于1991年着手研究短期冷藏种(没有达到生产规定的冷藏日数)出库浸酸、浸酸后再冷藏试验。1992年我们又做了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1991年、1992年均是采用宿迁场春繁秋用的苏5×苏6及反交。  相似文献   

14.
<正> 蚕种自出库催青或浸酸处理后,保护在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中,其蚕卵胚子即继续发育。在蚕卵胚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卵内营养物和水份的逐渐消耗,卵量也随之减轻。为了了解蚕种催青阶段卵量减耗情况,我们于1987年秋期和1988年春期作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调查蚕种分为春用种、秋用冷浸种和即浸种,每种别各取一对交品种,每品种各取两个样本。调查卵量以各品种张种卵量为单位。首次秤量时间:春用种为出库当日上午;浸酸种为浸酸次日上午。终至秤量时间(?)转青80~90%(即催青室发种时)。春用种采用简化催青标准催青。秋用冷浸种采用78~80℉保护。逐日进行秤量,视其卵量减耗情况。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蚕种自出库催青或浸酸处理后,直至蚕卵转青80~90%止,春用种卵量减耗3.49%,张种卵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对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良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蚕种遗传因素、蚕种卵质不充实、蚕种补种不当造成卵龄开差大、蚕种入库时间与冷藏时间把握不当、蚕种浸酸技术把握不当、其他管理不当等,提出通过提高蚕种质量、减少蚕卵卵龄差、准确把握蚕种入库时期、掌握好蚕种浸酸技术、加强人员管理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为蚕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春制秋用家蚕种冷藏、浸酸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不同用种时期,应掌握的蚕卵胚子入库适期,浸酸注意事项及浸酸后的蚕种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连续 5年对全国主产省 (市、区 )的蚕种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 ,检验结果表明 :我国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良好 ,蚕种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分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及各指标的测试成绩后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杂交率≥ 95 %、病卵率 <0 15 %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95 % ;实用孵化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2 %以上 ;良卵 (粒 )数指标可改为规定下限 ,如每盒蚕种不少于多少粒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蚕种外观包装的标签上还可添加注册商标、执行标准、良卵 (粒 )数 ,春用种须标明出库日期、夏秋用种还须标明浸酸日期等。  相似文献   

18.
连续5年对全国主产省(市、区)的蚕种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良好,蚕种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分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及各指标的测试成绩后认为:散卵种良卵率≥97%、杂交率≥95%、病卵率<0.15%的指标比较合理,而平附种良卵率≥90%的指标偏低,可提高到94%~95%;实用孵化率≥90%的指标偏低,可提高到92%以上;良卵(粒)数指标可改为规定下限,如每盒蚕种不少于多少粒,允许有不同的卵量;蚕种外观包装的标签上还可添加注册商标、执行标准、良卵(粒)数,春用种须标明出库日期、夏秋用种还须标明浸酸日期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春制秋用种因生产和配发需要 ,对已过入库时间的滞育卵进行特定技术处理 ,以促使孵化的试验及应用报道时常可见。一般做法是对推迟20天内入库的种冷藏55~60天后出库浸酸 ,或者采用浸酸冷藏再浸酸的方法。前者冷藏时间要求长 ,往往与生产计划抵触 ;而后者也要求较长冷藏时间 ,其中第一次浸酸处理不在正式浸酸时期 ,而盐酸比重要求独特 ,操作不便。后有滞育卵冷藏随时孵化法、二段高温孵化法的报道 ,其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该方法是 :滞育卵入库冷藏 ,10天后即可出库进行常规浸酸 ,种晾干后入库冷藏 ,次日再出库 ,用38~4…  相似文献   

20.
<正> 冬季改制散卵,采用浸酸脱粒法。在自然水温低于12.7℃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脱粒困难。强行脱粒,既损伤蚕卵,又纸屑纤维很多,给过筛造成困难,盐比难以分离比净,影响比选效果。作者在1993年冬季给开江县蚕种场浴消蚕种时,自然水温已降至8.3℃,浸酸后难以脱粒。采用浸酸后提高脱粒水温至15.5℃,可以解决脱离困难的问题,且不影响蚕卵生理发育。经过“三段式”冷藏法证明,春季试催青孵化调查结果表明: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