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连续2a处理的基础上,于1999年秋集中观察了草群、羊草和贝加尔针茅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次重复处理之后,累加效应显著。草群和主要种的高度、盖度随处理时间的推移和留茬高度的降低而呈直线或波动性下降;单位面积羊草植株数和单位株丛贝加尔针茅植株数也以相同的方式减少。下降和减少的程度比第la处理后加大。与CK相比,所有时间和留茬处理的生长指标都明显降低,揭示了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随机区组的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9月,对植物进行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时期的刈割研究,观察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不同处理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判断对整个群落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群落主要种到整个草群,其处理当年及返青后的高度、盖度、植株数量等指标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推后而降低,繁殖活动状态也是依相同的顺序而变差,1年1次处理的效果即很明显且有残效.为合理安排草地的利用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东部的贝加尔针茅草原上,选择丘间宽阔平地设置研究样地,在围栏封闭条件下,以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双样方随机区组的方法,于1998年5月-1999年9月,对植物进行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时间的刈割研究,观察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不同处理而发生的变化,从而判断对整个群落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群落主要种到整个草群,其处理当年及返青后的高度、盖度、植株数量等指标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推后而降低,繁殖活动状态也是依相同的顺序而变差,1年1次处理的效果即很明显且有残效。为合理安排草地的利用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2年内进行刈割和对照处理的基础上,于观察草原植物营养生长与处理间关系的同时,定量和定性观察了植物的生殖状况对处理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处理年内,通过生殖枝数量、高度、出现率、开花数、结实情况等表现出来的生殖活动状态基本上随刈割强度加大和刈割时间的推后而变差。1年1次处理效果即很明显,连续2年2次处理,累加效应更加显著。中晚期连续强度利用,使植物种子繁殖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成为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亚热带地区,热害胁迫是影响白三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提高白三叶牧草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试验设计1 cm、4 cm、7 cm 3个留茬高度和15 d、30 d、45 d 3个刈割周期,组合成9个刈割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白三叶生长状况和越夏性能。结果表明:白三叶单株根干重、单株茎节数及越夏率随留茬高度和刈割周期的...  相似文献   

6.
刈割方式对杂交狼尾草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种切口方式(平口和斜口刈割)和3种留茬高度(5、12、20cm),探讨了刈割方式对杂交狼尾草株高、分蘖数、死株率、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口刈割、留茬12cm的处理产草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盐池县群众留低茬与盛花期收割的弊端,开展紫花苜蓿机械化不同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为3cm的发芽时间较齐地面刈割早4d、较7cm早2d,返青率平均高10.3和7.5个百分点,生长速度、根系状况等指标优于其他处理,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再生速度与增加产草量,其商品价值分别高于齐地面刈割11%和13.3%,3cm可作为当地苜蓿平茬选择的适宜高度;刈割期以盛花期产量最高,平均产量高于其他两个处理20.2%和15.3%,但其蛋白含量则低于其他两个处理6.1%和0.9%。  相似文献   

8.
针对盐池县群众留低茬与盛花期收割的弊端,开展紫花苜蓿机械化不同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3 cm处理苜蓿的发芽时间较留茬高度0、7 cm的发芽时间分别早4、2 d,返青率分别高10.3、7.5个百分点,生长速度、根系状况等指标也更优,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再生速度,增加产草量,因而3 cm可作为当地苜蓿平茬选择的适宜高度;以盛花期刈割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较现蕾期、初花期刈割处理分别高20.2%和15.3%,但其粗蛋白含量则较现蕾期、初花期刈割处理分别低6.1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草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草种和刈割周期对草产量的影响显著,留茬高度对草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草产量的影响为:RA>RC>RB,即品系>刈割周期>留茬高度。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A2品系,GC1581柱花草;B4留茬高度,40cm;C2刈割周期,60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三尖叶猪屎豆养分积累、再生性对刈割方式(刈割时期和频次)和留茬高度的响应,为橡胶园覆盖绿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在树龄为3年的橡胶园中设12个处理:年刈割时期和频次为营养期刈割1次和2次、花期刈割1次,每个刈割时期和频次留茬高度为20.0、30.0、40.0和50.0 cm,监测不同刈割方式和留茬高度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及干物质、氮、磷、钾、钙和镁积累量,以及刈割后1~4个月的萌发再生情况。【结果】刈割方式对三尖叶猪屎豆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营养期刈割2次/年处理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显著高于营养期刈割1次/年和花期刈割1次/年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02.44%~159.62%和54.96%~149.71%,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03.19%~161.44%和50.46%~142.72%,氮积累量分别提高102.44%~159.62%和53.58%~209.7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100.44%~161.62%和-1.52%~65.73%,钾积累量分别提高101.42%~160.64%和-14.95%~1...  相似文献   

11.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  相似文献   

13.
14.
刈割强度对高加索三叶草再生性及地下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T型容器法来观察高加索三叶草根系生长状况,并通过不同留茬高度的刈割来模拟不同利用强度下再生产草量和再生速度以及根重、根长、根系含水量和根蘖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加索三叶草根系从0 cm至70 cm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为1.59 cm,在栽后34d,日生长量达最大值,为3.29 cm。刈割处理使地上干物质量较不刈割显著增加(p<0.05),各次刈割后,再生草量以第2次大于第3次。各次刈割平均再生速度均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刈割对根系影响显著,根系重量和根系长度在不刈割时最大,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减小,根系含水量随着留茬高度降低而增大。仅不刈割与各留茬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留茬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根蘖数目与根蘖长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0 cm留茬时均最小,在9 cm留茬时均最大。  相似文献   

15.
分别对高丹草在 1.0m、1.4m、1.8m、2 .2m不同高度下进行刈割 ,研究了刈割高度与产量、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鲜饲情况下 ,适宜刈割高度在 1.4~ 1.8m ,青贮利用应在 1.8m以上刈割 ,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再生性能(包括再生草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刈割时期的确定以植株高度为准,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饲用品质并引入再生系数(RGC)的概念判定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株高95 cm时刈割,留茬30 cm的再生草产量和总能量最高,分别为11.60 kg·m-2(鲜草重)和278 kJ·m-2,显著高于留茬20 cm(CK)与10 cm处理;留茬30 cm再生草的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留茬20 cm,不同时期刈割,株高130 cm与95 cm(CK)的再生产量、总能量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株高60 cm处理;但再生草饲用品质以株高60 cm时刈割最佳。比较发现,RGC接近2.5时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最好,对应的刈割方式(留茬30 cm,株高95 cm)可实现其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和品质及再生稻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间的推迟,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生稻籽粒产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留茬高度的增加,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穗开花期刈割留茬高度越低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而灌浆期和蜡熟期刈割留茬高度越高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抽穗开花期刈割头季水稻干饲草品质最优,蜡熟期刈割头季水稻青贮饲料品质最优,均达优质一级标准。综上,该种植方式创新了2种水稻栽培模式:一是以再生稻米为主、优质饲草为辅,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干饲草10.51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10.58 t/hm~2;二是以优质饲草为主、再生稻米为辅,在蜡熟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青贮饲草34.66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4.21 t/hm~2,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红苋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Nichols)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1、5、10 cm)对产量、净菜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数、叶重率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红苋草基本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冬季生产中,红苋草适宜的采收次数为3~5次;留桩1 cm刈割早期产量最高,可达1 235.71 kg/667 m2,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净菜率(69.2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叶重率适中(306.52%),口感脆嫩(含水率92.02%),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也高;营养分析显示,红苋草与普通苋菜营养成分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刈割高度对南牧1号杂交象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牧1号杂交象草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和耐刈割性,为了确定最佳的刈割利用方式,在有限的耕地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刈割高度对南牧1号杂交象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南牧1号杂交象草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品质有较大影响,随刈割高度的增加,年产草量呈抛物线式变化,刈割高度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脂肪变化不明显、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升高。刈割高度2.5 m平均每667 m2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2.95 t、3.25 t。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绶草生长与繁殖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及施用绶草益生菌、温度与光照、遮光度、湿度及施肥、地栽与草坪混栽及植保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绶草栽培以褐紫色草坪土+绶草益生菌液为佳,其植株与土壤中的绶草益生菌有共生关系;绶草在不同的生长与繁殖阶段所需温度与光照是不同的,绶草春季初苗至成苗期遮光度以10%~20%为佳,孕果期遮光度以小于或等于10%为佳,夏眠后秋季出苗时,遮光度以30%为佳;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阶段的初期施肥,植株的产量提高显著;栽植于草坪中的绶草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