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在长毛兔群体中实施标记辅助选择,试验检测了200只长毛兔的Sat13、Sol33、Sat4、So144、Sat2、Sat5、Sat7与Sat12 8个微卫星座位,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在长毛兔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是7.63个。等位基因数最多的座位是Sat4和So133,具有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最少的座位是Sat12,只有5个等位基因;长毛兔群体内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的值分别为0.798和0.826,大小顺序依次为Sat4>So133>Sat5>Sat13>So144>Sat2>Sat7>Sat12,说明长毛兔群体内在这8个微卫星座位上基因型纯合度较低,遗传变异较大。同时分析了微卫星座位对长毛兔产毛量、体重性状的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座位与不同日龄产毛量、不同日龄体重之间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Sat2、Sat3、Sat4、Sat5、Sat7、Sat8、Sat12、Sat13、Sat16、Sol08、Sol28、Sol30、Sol03等13个微卫星位点PCR扩增60只吉戎兔的基因组DNA,然后在8%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型。结果显示,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46个,平均杂合度(H)为0.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1。结果表明,吉戎兔经多年选育,其品种的遗传结构稳定,品质均一,且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测定IGF-Ⅱ基因3个SNPs位点,同时分析它们对不同周龄体重及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3个位点分别发生C—G、G—C、G—A的单碱基突变,各检测到3种基因型,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AA与BB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产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A为增效等位基因,B为减效等位基因;C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型(P〈O.05);EE、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FF型(P〈0.05),E为增效等位基因,F为减效等位基因。联合基因型AA/CC/EF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AB/cD/EE与AB/CD/EF(P〈0.05);AB/CD/EF基因型个体300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CC/EF、BB/DD/EE型(P〈0.05)。  相似文献   

4.
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及对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CR-SSCP检测了113头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发现了AA、AB、AC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第150和419碱基处分别表现为C和T,为野生型;AB型在第419处发生碱基T→C突变;AC型在第150处发生碱基C→T突变。多态信息含量为0.226,属低度多态。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A、AC基因型个体在体重、体长指标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AB型个体;在管围指标上,AA基因型个体优于AB基因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在坐骨端宽指标上,AA与A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AB与AC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了辽宁绒山羊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1),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6.
湖羊产羔性状的微卫星标记与可能生产力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OarAE101、BM1329、BM143和OarHH55标记以及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OarHH35标记对湖羊的产羔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羊的5个微卫星座位都达到了高度多态水平(PIC〉0.5),5个微卫星座位可以用于湖羊产羔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基因座中OarAE101、BM143各基因型产羔数生产力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OarHH35各基因型产羔数可能生产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0.01〈P〈0.05),BM1329、OarHH55各基因型产羔数可能生产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OarAE101标记中107/113的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为最大,与基因型103/113、107/107、101/111、113/113、107/111和103/103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01/101和103/107之间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显著(O.01〈P〈0.05),与115/115和111/111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OarHH35标记中139/139的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为最大,与基因型139/141、139/127、137/125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27/127、125/125和139/125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在BM143标记中118/118的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为最大,与基因型118/106、118/110、106/104和112/114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18/116和102/106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显著(0.01〈P〈0.05),与102/104、112/102和116/112之间产羔数可能生产力最小二乘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将在今后湖羊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据相关研究报道,在澳洲无角陶赛特羊18号染色体末端微卫星标记CSSM18和TGLA122之间的区域有控制其肌肉生长发育的Callipyge和Canvell基因。研究选择了微卫星标记CSSMl8和TGLAl22之间的TGLA122、LS33、ILSTS54、MCMA26四个微卫星标记,测定了新疆引进的澳洲无角陶赛特羊所产后代163只羔羊早期生长发育性状指标,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上述4个标记在研究群体中的多态性,分析了研究群体中4个微卫星标记不同基因型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TGLA122的杂合度0.4301,多态信息含量0.2733,有效等位基因数1.3761;微卫星标记MCMA26的杂合度0.4824,多态信息含量0.3660,有效等位基因数1.577O;微卫星标记LS33的杂合度0.3283,多态信息含量0.2744,有效等位基因数1.3780。微卫星标记TGLA122的3种基因型(AA/BB/AB)对90日龄母羔臀宽影响显著(P〈0.05),对其他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微卫星标记MCMA26的3种基因型(GG/Tr/GT)对60日龄母羔胸围和臀宽有显著影响,对其他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微卫星标记LS33的2种基因型(EE/EF)个体的体重和体尺均无显著性差异;微卫星标记ILSTS54在该群体中无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Sat2、Sat3、Sat4、Sat5、Sat7、Sat8、Sat12、Sat13、Sat16、Sol08、Sol28、Sol30、Sol03等13个微卫星位点PCR扩增60只吉戎兔的基因组DNA,然后在8%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型.检测结果,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46个,平均杂合度(H)为0.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1.结果表明,吉戎兔经多年选育,其品种的遗传结构稳定,品质均一,同时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四个海拔高度牦牛(4500m,4000m,3500m,1700m)血红蛋白β链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结果发现中国牦牛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574,0.8426,等位基因数为10,其中7个是牦牛所特有的,另外3个是牦牛和黄牛所共有的。四个海拔高度牦牛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等位基因分布与海拔相关,相关系数为0.397。基因型121bp/103bp是海拔4000m处牦牛所特有的。这说明高度多态的血红蛋白β链微卫星座位在牦牛适应高原低氧中具有可能的自然选择价值及可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鸡微卫星DNA标记与肉品质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以隐性白羽鸡和仙居鸡为亲本建立的资源群体F2500只鸡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各个体的鸡肉pH值、失水率、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杂合度为0.70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68。嫩度间与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肌间脂肪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失水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ADL136对肌间脂肪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MCW0095和ADL166对嫩度影响显著(P〈0.05);MCW264对pH值影响显著(P〈0.05);MCW264、ADL211和MCW0223对失水率影响极显著(P〈0.01);其他标记对性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标记与动物遗传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卫星标记具有数量多、在基因组中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呈孟德尔式共显性遗传、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在动物遗传育种中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DNA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微卫星DNA的形成机制,检测原理、数据分析、较之其他标记的独特优点,以及其在基因图谱绘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揭示遗传多样性、预测杂交优势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卫星DNA标记与亲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几种家畜亲子鉴定中使用的微卫星座位及其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并对微卫星DNA标记与亲子鉴定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微卫星标记与动物遗传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卫星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能有效区别不同物种,不同群体及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分子标记。微卫星标记广泛分布于各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且随机分布,本文就微卫星标记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标记与牛的遗传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卫星标记技术由于其众多的优点在目前的动物遗传标记研究中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在简介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微卫星标记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在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DNA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卫星DNA存在于大多数生物的基因组中,一般由1~6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变异性并且数量丰富,所以微卫星DNA标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笔者就微卫星DNA标记在基因组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QTL分析、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势预测、亲缘关系鉴定、近交动物以及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作逐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标记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卫星标记具有在基因组中数量大、分布广、分布均匀、多态信息含量高及分析方便,适合进行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检测等优点,是一类用途十分广泛的DNA分子标记。在畜禽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分析,构建基因图谱中有明显体现,尤其在制作DNA指纹,定位功能基因,个体及亲缘关系鉴定,标记辅助选择和标记辅助渗入等方面有众多应用。笔者就微卫星标记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对5个水貂群体、300个个体的4个经济性状与16个微卫星遗传标记位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色水貂的Mvi4013的AA和BB针毛长度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珍珠色水貂Mvi586的BB和CC、BC和CC之间的针毛直径差异显著,银蓝色水貂Mvi4015的AA和B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Mvi4013的AA和A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Mvi4001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B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Mvi4006的AC型与BD、CC型绒毛直径有显著差异,A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银蓝色水貂。Mvi2243的AA型和AB型绒毛直径差异显著,Mvi4001AA型绒毛直径和AB基因型差异显著,B基因起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提取秦川牛血液DNA样品,PCR扩增后,通过非变性PAGE电泳获得基因型,然后进行测序确定微卫星的基因型,研究Y-STR微卫星位点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UMN0103在秦川牛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176头无亲缘关系的秦川牛,公牛中在6个Y-STR基因座均有遗传多态。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UMN0103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2、2、5和4,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0.57、0.18、0.11,0.10、0.10、0.35、0.35、0.10,0.25、0.75,0.24、0.76,0.10、0.35、0.33、0.12、0.10,0.17、0.14、0.35、0.34;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61、0.73、0.38、0.36、0.73、0.71;共发现了5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4。表明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和UMN0103 6个微卫星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有遗传多态性,在秦川牛的起源研究和个体识别以及亲子鉴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的度量指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微卫星标记分析畜禽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步骤、度量指标、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的原因、解决对策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微卫星标记在绵、山羊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了概述,为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