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桂北地区不同林龄油茶林碳储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分析了桂北地区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幼龄林、中林龄、老龄林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91.58、127.97和110.14 mg/hm~2,植被层碳储量分别为6.41、24.12和31.77 mg/hm~2,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85.17、103.85和78.37mg/hm~2;乔木层和土壤层是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主体,两者中的碳储量所占比例达到总碳储量的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高州油茶花芽分化与发育规律,掌握其分化与发育特征,以期为高州油茶花期调控提供技术支持。以高州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其外部形态变化和发育过程、含水率变化和养分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高州油茶于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花芽分化,持续时间100~120 d左右;花芽长宽比总体变化特征呈现慢-快-慢的"S"型增长;含水率在41.51%~55.32%之间,经历下降、上升、下降的反复过程;花芽养分含量波动较大,不同元素的变化趋势不同。高州油茶花芽分化时间相差较大,光照充足有利于花芽提早分化。花芽外部形态可直观地反映出内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样方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生长法对28年生铁力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力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52.4~524.5 g/kg之间,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树皮;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铁力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65.8和79.3 t/hm2, 分配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铁力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别为173.5和203.1 t/hm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乔木层(95.6%), 碳储量的分配顺序为土壤层(59.3%)乔木层(39.0%)地被层(1.7%);林下植被碳含量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而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配均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4.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 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 储量仅87.660 t/ hm2 ,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 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 t/ hm2 ,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 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郾884 t/ hm2 ,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 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除灌草;近熟林碳储量199.838 t/ hm2 , 可以发生地表火,甚至树冠火,属中燃烧性林分,应重点清理可燃物累积多的区域;成熟林碳储量253.962 t/ hm2 ,地 表存在大量可燃物,可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计划烧除。   相似文献   

5.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丹县20年生秃杉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碳含量为436.4~501.2 g/kg,其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树叶。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分别为449.8、392.5和424.7 g/kg。土壤(0~80 cm)平均碳含量为19.0 g/kg,各土层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20年生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255.81 t/hm2,其中乔木层为99.43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8.87%;灌草层为2.14 t/hm2,占0.84%;凋落物层为2.52 t/hm2,占0.98%;林地土壤(0~80 cm)为151.72 t/hm2,占59.31%。秃杉人工林各器官碳储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关系,干材的生物量最大,其碳储量也最高,占植被层碳储量的59.48%,树枝、树叶、干皮和树根的碳储量共占36.05%。20年生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2.52 t/(hm2·a)...  相似文献   

6.
深受利用方式影响的农业土壤碳库在缓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温室效应加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区域稻田土壤碳库蓄积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建立研究区以土种为单位的空间数据库,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基于土壤类型法估算重庆市巴南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6.48×106t,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8.31 kg/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巴南区稻田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73~3.70 kg/m2之间,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5.13~14.07 kg/m2之间.0~20 cm和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18×106 t和4.39x106t,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0~100 cm碳储量的27.50%,说明碳储量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带状分布,且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同类土壤具有相似的有机碳蓄积量.  相似文献   

7.
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德祥  廖克波  吴庆标  覃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2-14075
[目的]揭示山白兰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行人工林碳汇造林项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亚热带地区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样方收获等方法对其生物量、碳含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58.21 t/hm2,其中乔木层占植被层碳储量的87.24%,灌木层占10.77%,草本层占0.18%,凋落物层占1.81%;土壤层中0~80 cm的碳储量为102.01 t/hm2,为植被层的1.82倍。山白兰人工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50 t/(hm2.年)。[结论]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征,为优良种质资源选择及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州油茶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和结论】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其光饱和点为1 417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8.92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58μmol·m~(-2)·s~(-1).蒸腾速率各季度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值为3.65 mmol·m~(-2)·s~(~(-1)).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趋势为"U"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降-升-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其中7、9、11月和次年1月为"双峰型",次年3月为"单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大气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储量分布特征来确定合理的放牧管理方式并为区域SOC储量估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法分层测定典型草原0—100 cm SOC储量。【结果】①3个研究样地SOC储量为9.72—14.84 kg•m-2;②具有空间距离的3个研究样地土壤碳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地内4种处理之间SOC储量差异显著,且均表现为中度放牧处理(moderate grazing,MG)>轻度放牧处理(light grazing,LG)>重度放牧处理(heavy grazing,HG)>对照(control area,CK);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储量呈递减趋势,且不同土层之间SOC均有显著性差异。SOC储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种关系可以用对数和线性方程描述。【结论】典型草原亚带草地生态系统SOC储量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呈现明显的垂直递减特征;同一植被亚带不同处理对SOC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空间差异;适度放牧利用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SOC固持。  相似文献   

10.
高州油茶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年生高州油茶树中上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开展扦插基质、ABT6浓度、插穗留芽数量和留叶量4个因素各3个水平的扦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基质、插穗留芽数量和留叶量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个因素对抽梢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州油茶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为:扦插基质选用黄心土,500 mg/L ABT6速蘸10 s,插穗选择1个成熟芽并保留2片全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0年生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不同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及养分储量进行研究,以了解火力楠人工林的固碳能力和土壤养分状况。【方法】在各标准地内用五点取样法,沿土壤剖面按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以及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和速效K的含量,并计算土壤碳储量和养分储量。【结果】林分土壤呈酸性(pH3.54~3.79)。火力楠林地的土壤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火力楠林地各层土壤的全P和全K含量差异不显著,全N、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下降的趋势。火力楠林地0~100 cm土壤的碳储量为259.26 t·hm~(-2),N、P和K储量分别为21.50、7.47和209.42 t·hm~(-2)。此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层土壤的碳储量以及P、K储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火力楠林地的土壤碳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火力楠林地土壤具有较好的碳汇潜能和改良土壤的能力。深层土壤的碳储量以及P、K储量大于表层土壤,说明表层土壤的固碳能力较低且淋溶侵蚀较为严重。在今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表层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油料植物红皮糙果茶与油茶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料植物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er)光合作用日变化体征,为其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红皮糙果茶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的光合生理特性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红皮糙果茶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状,自9:10至13:10期间有一个长达4 h的高效光合平台期(19.7~20.2 μmol·m-2·s-1),最大值为20.2 μmol·m-2·s-1。气孔导度日变化与油茶相似呈单峰曲线于13:10达到峰值0.22 mmol·m-2·s-1,但其蒸腾速率整体高于油茶。油茶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10,为20.1 μmol·m-2·s-1。相比之下红皮糙果茶光合作用时间较长,总光合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南川大树茶春季1芽2叶为原料,加工传统工夫红茶,研究感官风味及主要品质成分在加工中的变化规律,并以云南大叶种红茶为对照,评价大树茶红茶的适制性及品种特色.结果表明:在南川大树茶红茶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和茶多酚总量逐渐减少;儿茶素总量大幅减少,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在加工中有所增加外,其余7种儿茶素质量分数在加工中均大幅减少.没食子酸(GA)在加工过程中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揉捻后,茶黄素总量及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DG) 4个组分质量分数都急剧增加,之后的工序中有增有减,只有TFDG持续积累,且是质量分数最高的组分.茶红素质量分数先增多后减少,而茶褐素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持续累积.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加工中有所增加,鲜叶含24.11 mg/g,毛茶中达到最大值36.34 mg/g.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质量分数较高,茶氨酸、谷氨酸等随着加工的进行质量分数减少,而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等质量分数增加;绝大多数氨基酸经萎凋后质量分数都大幅上升;从发酵结束到烘干的过程中,所有的氨基酸质量分数都有所增加.感官审评表明,整个加工中,发酵80 min时滋味最好,甜醇爽口;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大树茶红茶,条索紧结,橙黄明亮,甜醇鲜爽,有甜香.相较之下,大树茶汤色不如云南大叶种,但香气更优,整体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良风江32年生麻栎人工纯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为提高广西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麻栎人工林内选择标准样地,用收获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用重铬酸钾—外热法测定麻栎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并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碳密度。【结果】麻栎人工林各器官的碳素含量为:干材〉叶〉皮〉根兜〉枝〉细根〉中根〉粗根。土壤碳含量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为241.08 t/ha,其中乔木层占97.90%,林下植被层占0.54%,凋落物层占1.56%。【结论】麻栎人工林的碳储量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且乔木层生物量占麻栎人工林生物量的主要部分。麻栎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广西发展固碳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油茶凋落叶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索油茶养分循环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幼林、成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秋季凋落叶C、N、P、K、Fe、Cu、Mn、Zn等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养分化学计量特征(C/N、C/P、N/P)。【结果】(1)油茶凋落叶中C、N、P等大量元素含量均受林龄与季节的影响。油茶成林凋落叶中的C含量极显著高于幼林(P0.01),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N、K含量显著高于幼林(P0.05),但是夏季与秋季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含量极显著高于幼林(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2)幼林凋落叶中的Zn含量显著高于成林(P0.05),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Fe含量以幼林显著高于成林(P0.05),夏季与秋季无显著差异(P0.05);Cu含量不受林龄与季节的影响;Mn含量以幼林极显著低于成林(P0.01),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3)油茶幼林凋落叶的C/N、C/P极显著高于成林(P0.01),而N/P极显著低于成林(P0.01)。【结论】季节和林龄对油茶凋落叶中的C、N、P、K、Fe、Zn、Mn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幼林凋落叶中的大量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成林,并具有较高的C/N、C/P和较低的N/P,说明油茶幼林凋落叶的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云南德宏州是我国唯一处在热带北缘的油茶种植区,研究该区域油茶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油茶科学施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测定并分析油茶土壤和叶片碳、氮、磷、钾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结果 油茶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分别为47.77、2.56、0.69 和5.28 g·kg-1,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为3.69 和26.05 mg·kg-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变化具有协同性,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直接取决于土壤全钾、全磷含量。油茶叶片碳、氮、磷和钾质量分数分别为422.09、13.51、0.97 和4.92 g·kg-1;氮、磷协同变化,且均受到土壤磷调控,油茶生长发育受到氮、磷双重限制,其中磷为主要限制元素。叶片磷和磷钾比具有内稳态特征,内稳态指数HP为5.08,HP:K为3.26,其余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均不具备内稳态特征。结论 云南德宏州油茶需持续加强磷元素投入,同时均衡投入氮、钾元素,以保障油茶的健康与持续产出。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油茶长林系列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的穗条和普通油茶砧木开展嫁接苗根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接穗对油茶嫁接苗根系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普通油茶接穗嫁接2年后,苗木在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上均表现显著差异,根系总长为1718.04 cm,为最小的3倍;根系表面积最大为498.27 cm~2,为最小的3.1倍;根系体积最大为12.16 cm~3根系长度最长,为最小的3.2倍。除个别例外,所测量指标两两之间均成极显著相关。在不同根级之间,在0.0d≤0.5 mm根级根系长度最长,但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最小,在d2.0 mm根级根系长度最短,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反而最大。  相似文献   

18.
己糖激酶(HXK)是植物呼吸和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不仅催化己糖磷酸化,而且参与植物糖感应和糖信号转导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以茶树‘龙井长叶’为材料,克隆获得了茶树己糖激酶基因 CsHXK1的cDNA序列,其包含一个1 48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3.63 ku,理论等电点为5.96。蛋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sHXK1含有2个保守的磷酸化激酶域、1个底物结合域和1个ATP结合域,与拟南芥、苹果等HXK1亲缘关系较近。另外, CsHXK1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多种与逆境响应和糖信号转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ABA响应元件(ABRE)、脱水响应元件(MYBCORE)及糖信号转导相关元件(SREATMSD)等。qRT-PCR分析结果显示, CsHXK1基因表达受高温、干旱、低温及盐胁迫的诱导,其可能在茶树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油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了解其遗传关系,选用11条引物,对来自秦巴山区的32个油茶品种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1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个条带,其多态性条带为51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0.28%。利用Visual Basic 和Access 软件进行数据库编程,创建一个数据库,对11对引物对样品的扩增结果赋值进行排列,通过赋值对不同油茶种质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面评价簇蕊金花茶叶片的营养价值,为簇蕊金花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簇蕊金花茶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簇蕊金花茶叶片中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8.0,43.7和76.2 g/kg,均高于毛瓣金花茶、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实生金花茶和嫁接金花茶;粗纤维含量较高,为188.0 g/kg。簇蕊金花茶叶片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0.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1,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1.63%;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和缬氨酸(Val)。簇蕊金花茶叶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占脂肪酸总量的54.19%,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2.94%。此外,簇蕊金花茶叶片还富含K、Ca、Mg、Na、P等常量元素及Cu、Fe、Mn、Zn、Se等微量元素,尤其是K、Ca、Fe等的含量分别为11 200,34 000和106.33 mg/kg,高于大部分金花茶组植物;且Pb、As和Cd等限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66,0.16和0.02 mg/kg, Hg未检出,符合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同时,簇蕊金花茶还含有较为丰富的β-胡萝卜素、V_C、V_E和烟酸等维生素,含量分别达到11.8,300.3,92.9和64.8 mg/kg。【结论】簇蕊金花茶叶片是一种富含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的可食用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