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桂东南地区是中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分布地区,分析桂东南地区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对研究适合桂东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类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桂东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土质类型、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水稻在桂东南地区种植的因素,以期为桂东南地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气候环境是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该文对桂东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水稻适宜生长环境气候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晰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桂东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甚至华南双季稻的主产区之一。长期以来,水稻病虫害是限制桂东南地区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桂东南地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广8优郁香"在桂东南地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7年在藤县对"广8优郁香"进行早稻生产试验,2018年进行早、晚造生产试验,2019年晚造进行示范种植。【结果】"广8优郁香"表现出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抗倒性较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产量表现为最高单产达9.07t/hm~2,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8.46t/hm~2。【结论】"广8优郁香"适宜在桂东南做早、晚稻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适时播种,培育矮壮秧;及时抛栽,抛足基本苗,培育高产群体;精准运筹肥料,巧施穗粒肥;科学用水,干湿管控等。  相似文献   

5.
桂东南地区不仅有种植桉树的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是我国引种桉树最成功的地区之一,种植桉树的技术比较成熟,大量发展速丰桉林木前途无限。本文从速丰桉特性价值方面说起,主要介绍了速丰桉的种植、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桂东南地区秀珍菇生产中链孢霉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桂东南地区秀珍菇大面积种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南方秀珍菇栽培的主产区。由于该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气侯环境,如果秀珍菇种植的培养料处理不当或出菇管理不善,就会遭受杂菌的污染,特别是链孢霉病毒孢子的感染,链孢霉是严重威胁秀珍菇菌丝生长的主要病毒菌,轻则减产,重则会造成绝收,给菇农带来毁灭性打击。笔者论述了桂东南地区秀珍菇栽培中发生链孢霉的特点及防治措施,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水稻是我国的大众农产品,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粮食类型,在农业种植领域受到的关注程度始终非常高。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水稻种植的重要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在本文中笔者以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为基础,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参考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成果,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以我国的东南地区的梅州为例,水稻种植收益是满足该地区粮食主销区所急需思考的问题,根据广东过去今年水稻生成收益分析可知,梅州地区水稻种植出现了减幅情况。因此本文展开对该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渐渐普及到了全国各个地区,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粮食缺乏的问题。但从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表现为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病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了水稻抗病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种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选择近年广西生产上主栽的5个常规优质稻品种玉美占、玉丝6号、柳沙油占202、兆香1号、科玉03进行试验,比较各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玉美占、柳沙油占202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米质优、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宜在桂东南地区扩大推广种植,可为桂东南地区选择种植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冬种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株行距为22-24cm×45cm的种植密度可使马铃薯获得高产,并可提高薯产品的商品率,适合在桂东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经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以江西德兴市张村乡水稻种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水稻种植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本文对该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水稻的种植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因此做好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3个行政区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50年来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水稻总产增加了2.9倍,总体呈"南减北增"趋势。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种植面积呈"双峰型"变化曲线,总体增加了12.9%,是总产上升的关键条件;不同地区间,苏北是驱动江苏总产上升的主要地区,苏中次之,苏南最低。水稻种植格局的"南缩北扩"是水稻总产格局"南减北增"的主要原因。水稻单产水平上升明显,不同地区间,苏北单产增幅大于苏南,其中,品种改良、栽培技术革新是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单产提高,气象产量的增幅,由北至南趋势逐渐加大。进一步扩大苏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苏中,控制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是稳定江苏水稻总产增加的基本条件;通过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再创新继续提高水稻单产潜力,特别增加苏北地区水稻单产水平,是江苏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作物类型,随着水稻种植长期的发展和研究,杂交水稻作为一种优质的水稻产品,其研究和种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传统的水稻种植相比,其具有着对农业经济的显著推进作用,为了保证杂交水稻良好的种植效果,就需要做好对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下面,本文就针对杂交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为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其产量高低不仅关乎到种植户经济效益,也关乎到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巍山县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但是在农民长期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不科学,导致水稻产量一直难以提升。为了满足地区粮食增长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对传统水稻栽培进行改良,积极推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巍山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水稻虫病的防治是关键,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上饶市余干县,是江西省水稻种植的重点地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本文从水稻虫害的类型入手,探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并针对上饶市余干县在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问题做重点探究。1水稻虫害的类型及侵害程度水稻又称稻谷,我县种植水稻已有多年历史,在栽培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类型有以下几种:1.1蠓子虫蠓子虫是我县主要的水稻虫害之一,发生概率及严重度较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水稻种植技术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区,有效缓解了我国缺乏粮食的问题。水稻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水稻种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种植都存有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水稻种植病害,水稻病害对水稻收成具有严重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稻具有抗病能力的重要意义、水稻选种、育种过程中的抗病技术、种植水稻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对应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北美的主要水稻生产国家,其水稻的分布主要在美国东南部和西部地区,种植水稻较多的州有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得克萨斯州和加里福尼亚州,此外在密苏里州、俄克拉何马州、南卡罗那州、田纳西州有少量种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200万英亩。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型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型产品。江西省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水稻种植区域,产量和品质都十分优异,对保证地区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意识不足,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要求,导致水稻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水稻产量和品质。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水稻是河池市南丹县主要粮食作物,最近几年,随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由于种植不科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常常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