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螺旋藻总DNA导入4个小麦品种9411、955159、96266、鲁麦21中,并对转基因D1代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转基因种子的发芽率降低6.25%~20.21%;9411和鲁麦21的转基因D1代平均株高比对照分别降低5 cm、4.6 cm;在955159和鲁麦21转基因D1代中,发现麦穗的无芒变异;转基因D1代根尖细胞中均发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落后及染色体桥的类型,其变异率均在5%左右;各处理中种子粗蛋白含量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9411和鲁麦21转基因D1代高分子量亚基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2.
以5个小麦品种(系)百农64、豫麦34、抗冻早30、百麦1号和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携带有外源耐盐基因SeNHX1的质粒DNA导入自花授粉后的小麦柱头内.对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后的植株进行田间正常管理,收获D0代种子,并于次年播种.在次年小麦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对D0代小麦株高、穗长、剑叶面积、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花粉管通道法处理的D0代植株的种子(D1代)千粒重均有所提高;5个小麦品种(系)受体转化Do代植株除抗冻早30外,其余受体与对照组相比株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甚至极显著水平;穗长除百麦1号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受体均达显著水平.5种小麦受体的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长除豫麦34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受体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宽与受体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对D0代植株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24个样品中有7个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种子总蛋白和赖氨酸含量都提高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构建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Cflr)的植物表达载体pAHC25-Cflr,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扬麦158,通过PCR、RT-PCR和半定量PCR对转基因小麦植株T0及T1代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种子总蛋白含量与结合态系赖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化植株T0和T1代基因组中,并在小麦不同转基因株系的T1代中获得了表达,但不同株系的表达丰度不同。在检测的12株转基因株系中,有11个株系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与其受体品种有显著差异,其中有6个株系的增幅在10%以上,最高的增加了22.6%;有10个株系种子干重的结合态赖氨酸含量有明显提高,8个株系与受体品种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高的Y1-2增幅达39.5%;从种子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来看,有9个株系较受体品种有显著提高,其中4个株系与受体品种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幅最高的Y1-12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比受体品种提高了22.9%。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单株产量是由穗粒数和粒重两项产量结构因子组成.为明确小麦进入高产阶段之后旗叶面积与穗粒数、粒重的相互关系,我们在高产麦田对烟1604、鲁麦12两个品种的小麦旗叶面积、穗粒重和千粒重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其相关性呈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烟1604、鲁麦12.产量水平:亩产1000斤左右.试验地点:①齐河县晏城镇朱君村,品种为1604,该试验区采用精播耧播种,基本苗7.4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高抗水平的转拟南芥NPR1恢复系水稻253株系,比较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野生型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的转AtNPR1基因253 T3代纯合株系和非转基因253为材料,于分蘖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菌株13751于水稻叶片,14d后,对稻株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收获期考查6个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6个转基因T3代株系植株的抗病性可稳定表达,其病斑长度均显著短于非转基因野生型253;253-3的抗病能力比野生型253增强50%以上,其他5个株系253-4、253-7、165、166、167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水平,抗病能力增强90%以上.与野生型253相比,转基因株系植株生长正常,不同株系间部分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部分农艺性状显著升高或降低;株系166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恢复系253.[结论]拟南芥NPR1基因可作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的热门候选基因,株系166可作为水稻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6.
用基因枪法将来自于棉花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和诱导型启动子Rd29A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RdGH转入小麦品种鲁麦22号,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T0、T1、T2、T3代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GH-DREB基因可以稳定遗传。孕穗期到开花期T3代叶片可溶性糖、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转基因后代与受体鲁麦22的各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而水分胁迫下,转基因后代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蒸腾速率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是,下降与上升幅度比对照低,其中,在胁迫第3天、第6天都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GH-DREB基因在干旱条件下可通过减少蒸腾速率、维持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转OsCYP2基因水稻(Oryza stativa L.)吉农大30后代的PCR检测,发现转基因后代中大部分株系分离比率符合3∶1的遗传比率,依此推断该部分植株中插入片段的遗传分离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对转基因植株及对照植株(吉农大30)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后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平均穗长、穗粒数、结实率、株高以及千粒重等性状表现低于对照,但是分蘖数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而且转基因株系之间变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转Xa21基因培矮64S R2代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培矮64S转Xa21基因R2代植株的抗病性及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多数转Xa21基因植株抗病力显著高于对照,抗病植株均能检测到Xa21特异扩增带,它能稳定遗传并表达,标记基因GUS只在种子愈伤组织中表达,而在叶片中不表达,它和Xa21基因呈连锁.不同转基因株系间农艺性状变异显著,与对照培矮64S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辐照大麦M1代损伤效应与M2代变异频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鲁啤一号大麦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0、93.3、186.6、279.9、373.2、559.8Gy 6个剂量进行辐照处理,着重分析了M_1代植株损伤和细胞学损伤与M_2代叶绿素突变和农艺性状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M_1代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黄叶尖率、苗高和不育率与M_2代性状变异频率以及与M_2代叶绿素突变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M_1代出苗率与M_2代性状变异率和叶绿素突变率之间相关不明显。同时,M_1代各种损伤与吸收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M_2代叶绿素突变及农艺性状变异与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高抗水平的转拟南芥NPR1恢复系水稻253株系,比较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野生型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的转AtNPR1基因253 T3代纯合株系和非转基因253为材料,于分蘖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菌株13751于水稻叶片,14 d 后,对稻株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收获期考查6个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6个转基因T3代株系植株的抗病性可稳定表达,其病斑长度均显著短于非转基因野生型253;253-3的抗病能力比野生型253增强50%以上,其他 5个株系253-4、253-7、165、166、167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水平,抗病能力增强90%以上。与野生型253相比,转基因株系植株生长正常,不同株系间部分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部分农艺性状显著升高或降低;株系166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恢复系253。【结论】拟南芥NPR1基因可作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的热门候选基因,株系166可作为水稻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育种选择对小麦基因组的影响,利用小麦90KSNP芯片分析了鲁麦18(母本)和鲁麦14(父本)对泰山22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鲁麦18对泰山22号的贡献略大于鲁麦14,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87%和48.13%.父母本在染色体间的遗传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父本鲁麦14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1A、1B、2A、3B...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淀粉特性变异及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9,他引:46  
 将 2组共计 185个国内外小麦品种分别在 4种和 2种环境条件下种植 ,分析其淀粉特性的遗传变异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淀粉特性变异幅度较大 ;淀粉特性较好的国外品种 (系 )有Sunstate、Hartog、Eradu、Cunninghan、Gamenya、Karl92和Sunco ,淀粉品质较好的国内品种有扬麦 5号、扬麦 15 8、绵阳 2 6、鄂恩 1号、豫麦 4 1、豫麦 4 9、郑 81 1、豫麦 5 4、豫麦 2号、豫麦 4 7、鲁 95 5 15 9、鲁麦 15、鲁麦 2 1、陕优 2 2 5、关封 2号、冀5 0 99、北农 4号和津麦 2号等 ;国外品种、南方麦区和黄淮麦区品种的淀粉特性和面条品质较好 ,北部冬麦区品种则较差 ;峰值粘度、稀懈值和面粉膨胀体积是衡量淀粉品质和面条品质的 3个重要指标 ;我国品种中Wx B1缺失频率较高 ,它可作为淀粉特性和面条品质的选种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基因株系00T89与非转基因对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0T89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同步发育,生育期相近。单株籽粒数和单株产量平均比对照提高了35.3%和39.5%;在单株成穗数和千粒重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平均株高增加了3.8 cm。在穗部性状上表现为穗长增加13.37%,但总小穗数变化不大,单穗结实小穗数平均增加1.7个;单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4.2%和26.77%。  相似文献   

14.
 采用#+(14)C示踪方法对源库调节与晚播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物质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晚播小麦在籽粒灌浆期旗叶的光合物质主要用于穗部籽粒生长;倒二叶光合物质亦主要供给籽粒,但向茎秆和根系中的分配增多;倒三叶是标记的三叶中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最大,向籽粒分配比例最小的叶片。研究表明,源库调节能影响到晚播小麦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物质分配。穗库容降低,各叶片光合物质向穗部籽粒分配比例减少,向根系、茎叶中分配增多;叶源量减少,一般则向穗部籽粒分配比例增多。不同类型品种叶片光合物质在植株各器官间的分配受源库调节的影响程度不同。晚播小麦源库调节对穗粒数、粒重及其它穗部性状的影响因不同类型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和鲁麦14号的穗粒数、粒重影响较小,但使鲁麦15号和辐63的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芦苇草DNA导入小麦抗盐性转化体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鲁麦8号小麦为受体,开花授粉05h后导入芦苇草DNA10穗,113朵花。D0收获66粒,D1实收39个单株。从D2中选出16个变异株,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性状的是无芒、粒色、株高、穗长、穗粒数、颖尖的锐、钝等,特别是变异后代的抗盐性。以上变异后代通过自然盐渍土、盐池、水培筛选,选育出了89D252213、89D311119等抗盐性新品系。从形态特征和性状上看,说明芦苇草DNA已进入到鲁麦8号受体细胞核内,并对受体基因组产生了影响,其后代得到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动态模型。[方法]以冬小麦品种鲁麦2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防雨池栽2种方式研究其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干物质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干旱对鲁麦21号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穗>茎秆>叶片。鲁麦21号穗部、叶片、茎秆干重与单株干重的关系依次为:Y=1.87+2.22X、Y=1.939+5.250X、Y=-2.202+3.267X。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符合方程Y=43.76+702.35X;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的关系为:Y=8.92+8.73X。[结论]对华北地区而言,冬小麦拔节期的灌溉效果好于孕穗期。  相似文献   

17.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对小麦第2代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束介导后的第2代小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第2代群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变异类型和更宽的突变谱,这些变异类型主要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形态、叶型、穗型、生育期和籽粒性状等6个方面。植株高度的分离状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性;株叶形态的变异因受体材料的遗传基础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穗型变异的规律并不明显;生育期的变异和籽粒性状的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加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14号的穗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小,而使鲁麦15号,辐63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孕穗期叶面施氮是一项延衰增源措施,它对鲁215953的结实性无  相似文献   

19.
In total, 185 wheat cultivars and lines from major Chinese wheat regions, Australia and USAin two trials, sown in four and two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tarch property and itsrelationship with dry white Chinese noodle (DWCN) qualit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all starchparameters and DWCN quality. High pasting viscosity cultivars include Sunstate, Hartog, Eradu, Cunning-han, Gamenya, Karl92, Sunco, Yangmai5, Yangmai158, Mianyang26, Een1, Yumai41, Yumai49,Zheng81-1, Yumai54, Yumai2, Yumai47, Lu955159, Lumai15, L;mai21, Shaanyou225, Guanfeng2,Ji5099, Bainong4, and Jinmai2. Wheats from Australia, USA, South China Autumn-sown Spring Wheat Re-gion and Yellow and Huai Valley showed better starch properties and DWCN quality than those from NorthChina Plain. High peak viscosity, breakdown and flour swelling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oodDWCN quality. A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of Wx-B1 null alleles was detected in Chinese wheats. Cultivarswith null for Wx-B1 GBSS performed higher pasting viscosity and flour swelling volume, and better DWCNquality than normal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