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开展了滇池增殖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分别两次从江苏省吴县东山镇席家湖采集太湖短吻银鱼的成熟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经长途运输,鱼卵孵化,仔鱼放流滇池,获受精卵一百四十五点二五万粒,孵出仔鱼七十六点二四六万尾,由于滇池的气候温暖、饵料丰富,自然环境优越,  相似文献   

2.
滇池移植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及其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属鲱形目鲑鳟亚目银鱼科,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经济鱼类之一。1979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将太湖短吻银鱼少量受精卵移入滇池。我们在云南省科委及省农牧渔业厅支持下,从1981年开始,在二年的银鱼生殖季节于太湖采集银鱼受精卵1,452,500粒,孵化出仔鱼后,移植放流到  相似文献   

3.
萧钦 《水产科学》1985,(2):51-51
自从1980年从太湖往云南滇池运输太湖短吻银鱼受精卵获得成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之后,各地纷纷从太湖植银鱼受精卵,这在纬度或气候条件与太湖相差不多的地方是可以的,但向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移植则比较困难。今年4月15-18日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移植银鱼受精卵14万尾粒,  相似文献   

4.
据《云南水产》1990年第2期报道,太湖短吻银鱼,自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从太湖运鱼苗6000多尾移植云南昆明滇池获得成功后,1981、1982年云南省水产研究所相继又移入太湖短吻银鱼鱼苗  相似文献   

5.
蒋迎风 《内陆水产》2001,26(12):41-41
银鱼是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适应范围广、食物链短、增殖潜力大、繁殖力强、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我国水库、湖泊水面有近10万公顷,且大部分具备银鱼生长繁衍的条件。1我国移植银鱼的现状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云南滇池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以后,于1979年春在太湖获取太湖新银鱼受精卵1.3万粒,孵仔鱼6825尾,分别投放到滇池的海埂和观音山,次年即捕到成熟亲鱼和幼鱼。后经云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强化管理,198…  相似文献   

6.
目前天气正处于数九寒冬之中,苏城也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湖面透着阵阵寒气,各项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放流银鱼受精卵。2010年1月12日,太湖渔管办开展了银鱼受精卵的放流活动,放流地点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平台山、漫山等水域,放流数量为1.76亿粒,比2009年放流量增加了10%。从而拉开了太湖2010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1978年,南京地理研究所与云南省水产研究所、昆明市水产公司协作,在对滇池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时,注意到该湖具有适合太湖短吻银鱼生长、繁殖的良好水域环境和丰富的浮游动物资源。1979年4月份,我们将太湖所产的太湖短吻银鱼春季生殖群移入滇池,  相似文献   

8.
胡四清 《内陆水产》1995,21(6):20-20
太湖短吻银鱼人工繁殖技术太湖短吻银鱼是一种小型自然增殖经济鱼类,体型略园,通体洁白细嫩,无鳞无骨,全长一般6—10厘米尾重1克左右。1995年2月,W我市鼎城区红旗水库首次发现有银鱼分布;通过银鱼监测网拖捕,发现红旗水库的太湖短吻银鱼已经怀卵,并达性...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太湖新银鱼人工繁殖技术,提高银鱼增殖放流的成功率,我们对太湖新银鱼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作了系统观察试验。现将该项试验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试验用太湖新银鱼受精卵取自长兴县雉城镇新塘大桥太湖新银鱼人工繁殖基地,孵化用水取自八三水库的过滤水。2.时间:199  相似文献   

10.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rt是太湖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索这一银鱼秋季能否产卵和孵出仔鱼,作者曾于1975年秋季在太湖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实验研究。结果共孵出仔鱼543尾;此外,还固定了各胚胎时期的发育卵465粒。通过孵化材料,联系到亲鱼在生殖时期需要得到保护,因而建议每年10月8日至24日限制或禁止使用银鱼渔具捕捞,使之能够正常产卵,以达到天然鱼类的增殖和合理利用银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祖国各地     
内蒙岱海移养驯化太湖大银鱼初获成功自云南省滇池移养太湖短吻银鱼获得成功后,北方地区曾先后多年进行了引入太湖短吻银鱼的试验,但至今未获得生产性成效。占太湖银鱼总产50%以上的太湖大银鱼,是出口创汇的经济鱼类之一。这是一种一年生小型鱼类,比较耐寒。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水产专业)与内蒙古水产研究所合作,以大银鱼作为北移对象,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银鱼素有"水中白金"之称,是我国名贵的小型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鲜银鱼国内收购价为3-8万元八,出口价为2-4万美元八。洞庭湖区历来是银鱼的生产基地,据调查,有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大银鱼;银鱼产卵场门处,有相当产量。仅以玩江市为例,1928年年产鲜银鱼就达90t。但随着湖床淤积和变迁,水质污染以及酷渔滥捕,致使有名的白沙长河银鱼产卵场已不复存在。目前银鱼资源已近绝迹,产量也无统计。l银鱼移植增殖工作的由来1979年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将太湖新银鱼授精卵移入云南滇池(面…  相似文献   

13.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14.
净月潭水库移植太湖短吻银鱼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1985年在净月潭水库移植太湖短吻银鱼,两年共投放仔鱼87400尾。这些银鱼分别经5个月的冰下和135天的无霜期生活,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商品鱼规格,且能繁衍后代形成一定种群,1985年后每年都能捕到春、秋群体,证明移植太湖短吻银鱼成功。文章介绍了移植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并探索了银鱼在北方地区的水库、湖泊生长、发育、繁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的太湖新银鱼移植增殖生产始于1979年。当时是由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和云南省水科所分3批次以饮料瓶装运了26万垃太湖新银鱼受精卵,移植到45万亩水面面职的昆明滇池。1981年获得了成功并初步产生了效益。于1983~1986年期间,滇池的银鱼年产量达3500t上下。1984年,云南省科委和省农牧渔业厅联合组织立项推广移植到星云湖等12个湖库。  相似文献   

16.
银鱼漫谈     
银鱼属鲱形目、银鱼科,因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洁白如银而得名。安徽有4种银鱼:大银鱼、前颌间银鱼、太湖新银鱼及长江银鱼。人们常说的银鱼主要指太湖新银鱼(原称太湖短吻银鱼),体长约70毫米,俗称小银鱼,古称灰残鱼、白小。大银鱼,俗称面鱼,体长约170毫米,古称残鱼。  相似文献   

17.
洪泽湖所产太湖短吻银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kakkeii taihuensis Chen是湖泊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洪泽湖所产太湖短吻银鱼的形态、繁殖、食性和生长。它有分别于春、秋季产卵的两个生态类群。卵沉性。产卵场分布于湖湾。以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要食物。生长迅速,鱼苗孵出后经6—7个月可达捕捞规格。其寿命都只一年,产卵后不久死亡。此鱼增产潜力较大,划出主要产卵场为禁捕区,规定适宜的禁渔期,是关键性的增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铁甲水库陆封银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鱼是小型经济鱼,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及苏联远东水域,我国约14种,是江湖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随着太湖短吻银鱼在滇池移植的成功,银鱼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Takahasi)、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 Fang)。银鱼是鄱阳湖的重要经济色类之一,干制品畅销全国各地,并供外贸出口。近二十年来,银鱼产量显著下降。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保护、增殖措施,作者自1982~1985年进行了鄱阳湖产银鱼的研究,现将产卵场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1980年云南滇池移殖太湖短吻银鱼获得成功后,北方各地相继进行了移殖该鱼的研究,但至今尚没有一地获得生产性成果,在此情况下,我们分析了各种银鱼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了冬季产卵类型的大银鱼作为向北方移殖的对象。自1985年开始在内蒙古岱海进行试验,于1989年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