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研究了渝马铃薯3号原原种的不同种薯大小对其植株性状和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原种薯大小对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的主要性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有明显影响,表现出随原原种薯大小的增大,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增加,单株薯重提高;而商品薯数量占比和商品薯重量占比与原原种薯大小无关。本研究表明,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应选择5g及以上的原原种作种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原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影响.采用13种不同配比的基质进行原原种繁育对比试验,收获后测定成活率、结薯数、结薯质量、合格率.结果表明,椰糠:蛭石:河沙体积比为2:1:1配制的基质最适合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扦插苗成活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量多,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息烽县每年的初霜期一般在儿月28日左右,夏季平均温度最高在7月份,原原种秋繁要避开7月的高温,又要保证在初霜期来临之前收种,从播种出苗到收种,适于马铃薯生长的时间只有2个多月,这就决定了原原种秋繁必须选择早熟品种,为了充分利用适于马铃薯生长的有效时段,秋繁就必须早催芽,催壮芽,以保证播种后出苗早、出苗齐。为达到高产,突破室外催芽不易控温控湿的问题。2002—003年。在息烽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上进行原原种木箱室内催牙试验,探索出了大箱脱马铃薯原原种秋繁催芽技术与原来传统的室外河沙覆盖催芽,相比较具有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出芽率和整齐度,灵活掌握浸种时问,适时播种期;便于随时检查种薯萌发情况,种薯与木屑不容易混杂,便于取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水稻育秧大棚繁育马铃薯原原种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芬  徐宁  张荣华 《种子》2012,31(8):129-130
介绍了在黑龙江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闲置期进行马铃薯原原种薯繁育的新技术,可增收2 500~5 000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针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规模生产中的大棚基质问题进行了不同基质调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专用基质和松针土表现好,苗的成活率、农艺性状和成薯产量远较其他旧基质及调配基质好;旧基质经过调配后产量及其他性状也较旧基质好;专用基质较松针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长调节剂、试管苗、扦插苗和蛭石铺覆厚度的研究,探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可有效抑制马铃薯苗的生长高度;扦插苗比试管苗单薯重,薯重最高可达4.02 g;蛭石厚度应以5 cm为宜。  相似文献   

7.
许博  刘秀全 《种子》1997,(5):65-65
目前,获得无病毒马铃薯良种的方法,主要有种籽繁殖、单株系统选种、茎尖组织培养、热处理和化学治疗法。其中,以茎尖培养的方法最理想。因为病毒难以感染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因此,分离分生组织进行人工培养,可以获得无病毒植株。从无病毒植株培养到生产应用脱毒种薯,需要经过原原种、原种和一级到四级生产用种的生产。而生产原原种,是马铃薯茎尖培养由室内研究到生产应用的起步材料和生产各级种薯的基础。所以,原原种生产质量的优劣、速度的快慢、成本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各级种薯的生产与应用。实践证明,利用网室生产原原种能够保…  相似文献   

8.
高产低耗规模化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文琦  戴素英 《华北农学报》2002,17(Z1):206-208
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用简化培养基代替全量培养基,廉价生产容器代替昂贵的化学器皿,同时采用试管苗不经扦插直接生产原原种的方法,通过优化多种生产参数,使微型薯单薯重和单株结薯率都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为河北省太行山区系统实施马铃薯换种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脱毒苗不同茎段扦插苗生产原原种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试管苗移栽母苗剪茎扦插,是扩大脱毒原原种生产的有效措施,但从茎尖开始往下剪取不同茎段作扦插材料生产原原种效果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以3个不同茎段(每个茎段带2个腋芽)作试验材料,设地、盘栽两组试验,研究不同茎段扦插生产原原种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苗不同茎段扦插生产原原种以第一茎段效果最好,第二茎段次之,第三茎段较差。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效益显著,但生产成本较高,为了寻求最佳效益及高产配套技术,特对费乌瑞它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进行整薯与切薯播种试验研究.2年试验结果表明:一级、二级原种无论整薯播种还是切薯播种产量均高于原原种;同一级别种薯整薯播种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切块薯,一、二级原种整薯播种比切块薯分别增产15.19%和17.78%.  相似文献   

11.
王旭珍  李军 《种子科技》2006,24(1):55-55
1原原种套袋繁殖 1.1种子来源 原原种套袋繁殖的种子,应是选育单位或育种家保存的亲本自交系种子,或在原种繁殖区选择的具有原自交系典型性状的优良单穗。  相似文献   

12.
高平霞  张国林 《种子科技》2011,29(10):31-32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解决马铃薯因病毒侵染导致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最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原原种生产成本高且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大田用种的需求。脱毒马铃薯网棚原种扩繁就是以微型脱毒薯(原原种)为种源,在人工隔离防蚜的条件下繁育种薯,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的重要环节,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技术规程操作,就能生产出质量优、成本低、产量高的原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马铃薯脱毒原种大田繁种产量的主要栽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原种繁殖产量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密度〉K2O〉P2O5〉N,适应增加密度,增施钾肥和磷肥,酌施氮肥是实现高产关键技术环节。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毕节高寒山区马铃薯脱毒原种大田繁种产量在2500kg/667m^2以上的技术措施:密度4987~6228窝、N4.10~6.26kg、P2O511.40~16.70kg、K2O13.85~22.57kg、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简易穗选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不育系“龙特浦A”自交结实规律的分析,提出了简易穗选提纯法,即在不育系“特A”原种繁育圃收割前,穗选性状典型、结实率高的“特A”、“特B”主穗,分别进行单晒单藏,作为原原种,供原种繁育田使用。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不育系原原种和原种的纯度,简化了提纯繁育程序,且原种用于制种后所收获的杂种一代种子纯度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模式,研究了几种组合基质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子、牛粪、蛭石容积比按0.40:0.40:0.20配制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基质与CK(蛭石)比较,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长分别增加了0.17 cm、0.04 cm、0.18片、0.05 cm;存活率、单株粒重、单粒重、单株粒数、繁殖效率分别增加了2.21%、0.52 g、0.15 g、0.08粒、26.75粒/m2;利润、投资效率分别增加34.42元/m2、753个百分点。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常规水稻原原种、原种、良种的繁殖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良种扩繁经验,对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水稻良种有自己的见解,现对常规水稻的繁殖技术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了加工型马铃薯基地100万亩,需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5000万粒。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用蛭石做栽培基质,用营养液提供营养。由于蛭石价格昂贵,成本高,制约了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大面积繁殖。因此,研制和开发廉价型栽培基质成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基质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用作物营养与施肥原理和消毒杀菌理论,用沙子、牛粪代替成本高的蛭石,用多功能专用肥替代传统的营养液,用消毒杀菌剂替代锅炉高温消毒,进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现将栽培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贵州毕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农科所在马铃薯茎尖剥离培养、脱毒苗快繁、原原种生产及马铃薯良繁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累计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8400多万粒。2009年以来在贵州省马铃薯专项项目的推动下,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原原种生产基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0-2012年间,生产原原种5000多万粒,在毕节市累计推广应用脱毒种薯27.7万hm2,新增纯收益91200万元,总经济效益达55218万元;带动百万农户增产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小麦原原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行奇  谢金良  张宗敏 《种子》2006,25(9):71-73
在彻底控制各种机械混杂和品种间生物学混杂的前提下,采取免去杂技术繁殖小麦种子,决定所繁殖原种纯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繁殖种纯度和品种天然异交率.首先建立了品种纯度与杂株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杂株率(%)=1-纯度(%),接着又建立了所繁原种杂株率(X)与原原种杂株率(X1)及品种天然异交率的数学模型:X=X1(1+R%).结果表明,在免去杂条件下繁殖原种时,要求原原种的纯度一般不低于99.95%,最低为99.00%,最高为100%.  相似文献   

20.
张瑞茂  侯国佐 《种子》1997,(3):42-45
通过研究与实践验证,总结并制订了既可连年保持所配杂交种的产量优势和增产替力,又可防止其优良种性和品质因繁殖代数增加造成混杂退化的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恢复系的原种繁殖技术规程:即一级原原种干燥低温保存,以后5—6年内分年取种隔离繁殖二级原原种,翌年又以之作供繁种进行原种繁殖,生产原种下年再用于大田制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