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增速,传统村落日渐衰落。山西省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密集,它们的保护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本文基于山西传统村落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模式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优化后的整体分区保护和主要界面分区保护模式,并以神北村为例进行优化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星辰 《农技服务》2022,(9):104-107
为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模式探索提供参考与依据,介绍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保护的背景,对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数字乡村等数字化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保护模式单一、平台建设不完善、数字化成果活态化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历史遗产,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瑰宝,对传统村落的分类研究有助于传统资源的活态传承,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本文以川南传统村落为样本,整理川南地区各传统村落历史发展特点及现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解读和分析,将传统村落划分为4类,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展工作在我国开展30余年,宏观来看,目前的保护与开发取得显著的成效。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不断探索活态传承路径。本文以实地调研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以保护较早的"六盘水市六枝高兴村"为例,从保护机制、实效性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发展中活态传承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以CiteSpace为辅助工具,对国内外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并结合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程和方法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价值及其载体的保护、强调公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拓展研究方法 4个发展方向,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农业考古》2021,(3):263-271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与常德文化内涵的解读,对其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常德市有一定的传统村落资源,其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桃花源文化、善德文化、农耕文化、水文化和楚文化等;常德市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包括针对性活态传承、增强传统村落活力、保护传统生活方式及满足现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现存的大部分传统古村落正面临着空心化、老龄化、保护和开发矛盾冲突、村落文化消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村落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基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下,认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应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多方参与、互惠共生,乡土传承、文化真实等原则,提出村落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性保护和传承等路径。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不失为有效的路径,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助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实现村落文化的全方位保护和延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张华  王拓 《江苏农业科学》2022,(24):238-244
乡村振兴视阈中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在尊重传统村落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在其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及传统村落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和社会“记忆之场”等方面实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维度的“现代性”变迁。乡村文化和产业的振兴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以及现代化转型并行不悖且互为动力。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路径:一是从物质层面上,推动传统村落的人居建筑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二是从制度层面上,完善传统村落基层党委和政府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三是从精神层面上,以村落民俗志书写、博物馆建设和原住民口述史记录的方式构建传统村落的“记忆之场”。这是确保传统村落实现活态延续和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村落身负历史盛名,文化遗存丰富。当前徽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其文化资源的内容开发、传播路径、技术水平、保护模式等均较传统和粗放;徽州传统村落是文化资源数据宝库,对比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大数据意识,应注重传统村落大数据的内容构建,以大数据思维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探讨和推动传统村落大数据的社会服务与互动,以大数据技术推进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产品的转型与创新,推动大数据时代传统村落文化新业态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廖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84-14886
探索适合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模式对于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笔者比较了梭嘎模式、深圳民俗村模式、郎德上寨模式3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发展、特点、优势、劣势,认为3种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同时解决发展民族村寨经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障村寨居民利益三者间的矛盾。鉴于此,笔者提出5Cs模式,即文化(Culture)、公司(Company)、特色(Characteristic)、社区(Community)、和谐(Concord),并构建了5Cs模式的运行机理,即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政府引导,公司主导;主题定位,凸显特色;社区增权,村民获利;经济发展,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乡村文脉、民俗风情延续的关键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激发传统村落的新活力,同时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福建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复兴文脉、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仍面临保护主体匮乏、产业发展单一、文化创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传统村落活化现状进行解读,进而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策略,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京郊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是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第一批全国传统古村落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的调查发现,当前水峪村在保护传统古村落和村庄治理中面临着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冲突、乡村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掣肘、现行项目管理方式给乡村治理带来挑战等四个方面问题,应该从加强统筹、依法治村、自主保护和社会共治等四个方面推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在保护中振兴、在发展中善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促进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由个体化、散点化向区域化、网络化转变,对于避免传统村落发展动力不足与同质化旅游开发等现实问题、实现区域传统村落资源整合意义重大。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最小阻力模型,对绩溪县传统村落网络化发展格局、驱动机制及引导策略进行探索。研究表明:(1)绩溪县传统村落整体联系薄弱,集群效应明显,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且村落个体网络中心度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两极化特征显著;(2)传统村落网络化发展受村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及政策规划等多维要素共同作用;(3)为实现绩溪县传统村落网络化协同发展,提出培育县域传统村落重要节点、构建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廊道、完善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设施支撑体系及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机制的发展引导策略。构建区域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发展格局可为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思路借鉴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孙铭璐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179-183
明月湾是苏州市首批公布保护的古村落,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明月湾古村一度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笔者介绍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概念及其保护对象,纵观明月湾古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明月湾古村近年来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月湾古村存在保护与开发体系不完善,村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欠佳,并且古村开发过度、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笔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体系,实施多层次、分类保护,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并进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林诚斌 《古今农业》2010,(2):111-117
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动态,叙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保护内容和保护状况,分析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保护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加上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不强,许多村民将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拆旧建新.同时,大量原住民进城务工,使文化得不到传承,传统村落的数量正在逐年迅速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原住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对乐安县东坑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原住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为视角,寻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超  胡宝贵 《农学学报》2018,8(8):94-100
国内古村落的发展面临着缺乏保护与过度开发的双面矛盾,如何在古村落规划保护与旅游发展中达到协调,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对此,研究提出在遗产活化理论指导下的古村落旅游规划思路,基于遗产活化理论,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峪城村旅游资源的分析、主题的定位、区域的布局和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对长峪城的古村落旅游进行合理开发,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合理确定长峪城古村落旅游的“一条旅游线路、两个重要节点、三大功能分区、四个主题观光园”即“一线、二点、三区、四园”的发展布局。在古村落旅游规划中引入遗产活化理论是必然趋势,可以实现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视角,采用人类学研究,对有着土家族摆手舞之乡的河湾山寨进行田野调查,深入研究村寨变迁对摆手舞的运动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湾山寨的个体性变迁与整个社会的时代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摆手舞的价值功能、认知程度与运动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在民族村寨的发展变迁中,以政府性为主导的政策性保护措施和注重传统体育原生文化留存等是在村寨发生变迁时对摆手舞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