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马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马奶是以鲜马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而成的古老的乳饮料.蒙医学中很早就有用酸马奶治疗疾病的记载,能够舒筋活血、通络、排毒、消食健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肝脾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能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酸马奶之所以具有如此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鲜马奶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牧民传统工艺发酵的酸马奶营养特性进行分析,旨在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酸马奶的医疗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传统酸马奶的化学成分、微生物组成、功能性因子以及酸马奶在蒙医学中的应用。酸马奶不是药品,而是一种功能性食品/饮品;酸马奶的医疗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酸马奶的保健作用和医疗价值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议加强酸马奶的基础研究工作,搞清酸马奶中的功能性成分及富集条件,研制适合的酸马奶发酵剂,优化生产工艺,制定产品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实现酸马奶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论证酸马奶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抑菌效果,试验进行了酸马奶原液微生物代谢产物与不同比例的增菌溶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研究,选择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酸马奶原液和不同比例(1/2、1/4、1/8、1/10)的增菌溶液(未灭菌和灭菌牛奶)作为试验样品,采用溶媒提取法提取微生物代谢产物,采用牛津杯法探讨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酸马奶原液和不同比例增菌溶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p H值为2的有机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酸马奶原液的抑菌圈直径达28.26 mm,与其他溶液均差异显著(P0.05)。未灭菌牛奶中,1/2、1/8比例抑菌圈直径与1/4、1/10比例差异显著(P0.05);灭菌牛奶中,1/2比例与1/4、1/8比例抑菌圈直径差异显著(P0.05)。未灭菌与灭菌牛奶在相对应的1/2、1/4、1/8比例抑菌圈直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酸马奶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酸马奶原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未灭菌牛奶1/2比例和灭菌牛奶1/2比例次之。  相似文献   

4.
酸马奶中降胆固醇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马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乳饮料,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疗效。一关于酸马奶中降胆固醇有效成分的研究有多种理论,笔者对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今天,酸马奶独特的风味及特殊的食疗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富含具有降胆固醇效用的不饱和脂肪酸、钙、乳酸菌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清酸等物质。主要从酸马奶所含营养成分的降胆固醇作用及酸马奶中乳酸菌的降胆固醇机理2个角度阐述酸马奶对胆固醇的降解作用,并分析了现有的研究乳酸菌降胆固醇机理所得到的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莎  潘雷 《中国乳业》2022,(4):8-12
酸马奶是市面上难得的功能性食品,具有独特的医用与保健效果,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由于酸马奶市场认同度低,导致市场消费特征不明晰。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酸马奶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定点拦截、滚雪球抽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了解酸马奶市场的基本情况,发现酸马奶市场在经营销售中存在产品口味、包装、容量、价格方面不注重消费者实际需求,销售模式单一,缺少营销推广的问题;最终围绕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提出酸马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选取刚出生的健康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酸马奶组、正常组、腹泻组和抗生素组,每组5头。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在相同哺乳的基础上均口服100 mL致病性E.coli O1菌悬液(2.5×1011 CFU/mL)建立腹泻模型,抗生素组添加环丙沙星0.5 mg/kg,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酸马奶组犊牛肠道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酸马奶源乳酸杆菌干预后显著提高了肠道内厚壁菌门、普雷沃氏菌科、毛螺菌科未确定菌属和拟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酸马奶组犊牛粪便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由此可见,犊牛日粮中添加酸马奶源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的丰度,并显著提高其粪便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酸马奶的食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马奶俗称马奶酒,是我国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著名的传统乳制品。酸马奶以新鲜马奶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和嗜酸酵母菌发酵而制成。酸马奶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色均匀的悬浮状液体,无杂质和凝块,酸度为70~120(°T),酒精度为1.0~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酸马奶对医疗保健及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疾病的良好治疗作用,提出了我国马奶产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新鲜酸马奶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抑菌作用及多样性分析。采用分离纯化法鉴定新鲜酸马奶样品中的乳酸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其进行菌群分析,采用牛津杯法、有机酸和过氧化氢抑菌作用排除试验测定抑菌效果,采用蛋白质敏感试验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从酸马奶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5株乳酸菌,这5株乳酸菌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优势菌群均相同,在种水平上出现差异,4株菌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1株被鉴定为干酪乳杆菌。5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1株在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仍保持抑菌活性。本研究中乳酸菌纯度较高,同时揭示所采样地区的酸马奶中优势菌为戊糖乳杆菌,并鉴定出1株能够产生抗菌蛋白类代谢物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1.
马奶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其能够强健人们的体魄。长期以来,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饮用马奶的习惯。但部分消费者认为马奶不能直接饮用,加上产业基地不足,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马奶经营模式。马奶在销售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主要分析马奶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拓宽马奶的销售渠道,让社会各界都能够了解马奶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12.
马奶作为游牧民族一种独特的饮品,有着非常悠久历史,广受人们的喜爱.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马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还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具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从马奶的起源与发展、营养价值、医疗价值和市场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力日益强盛,我国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全球化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畜牧业是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和农牧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精准扶贫致富奔小康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马奶、马血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世界各国养马业发展的趋势。马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尼克酸、肌醇等多种成份。马奶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营养代谢、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微生物黏附、定植以及同宿主肠上皮的相互作用在这些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深入理解微生物和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阐明微生物如何参与机体营养、代谢和免疫过程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研究微生物与肠道相互作用的主要体外模型,以及应用这些模型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马肠道微生物群对其营养消化及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具有不同功能,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马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结构遭到破坏,可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和机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多种疾病。介绍了马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结构组成特征,阐述了影响马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的各类因素,以期为改善马肠道营养健康、开发马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马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酸马奶又称马奶酒,由鲜马奶经过乳酸菌、酵母菌发酵而成,是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传统乳汁产品。本文介绍了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在马奶酒产业上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论述了马奶及酸马奶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独特的活性物质及其来源,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医疗保健乳酸菌饮料的广泛认可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奶是我国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牛奶的重要补充。我国特色奶种类丰富,营养独特,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和疗效。我国特色奶的生产,经历了不断增长,随后又降低的趋势,在奶类总产量的占比不断下降,最低下降到3%。特色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省、区,如陕西、内蒙古、云南等地。在各品类中,羊奶发展得最好,其次是驴奶,马奶和驼奶的发展较为落后。  相似文献   

19.
酸马奶的营养成分及活性分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论述了马奶及酸马奶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独特的活性物质及其来源,为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医疗保健乳酸菌饮料的广泛认可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虹鳟肠道微生物群落是肠道的正常组成部分,与肠道共同构成了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微生态系统,在宿主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调节和防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虹鳟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本文对虹鳟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在营养、屏障和免疫等方面的功能,以及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更深入地研究虹鳟肠道微生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