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重金属离子Pb2+的环境污染问题,本实验探究氨基改性磁性生物质炭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效果和机理。将棉花秸秆破碎过筛,于马弗炉中400℃热裂解得生物质炭并进行赋磁,再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改性试剂对磁性生物质炭进行改性修饰,制得氨基改性磁性生物质炭材料(NMBC)。采用SEM、XRD、FT-IR、VSM对其进行表征,研究NMBC的稳定性及对Pb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溶液pH值、竞争性阳离子(Na+,K+,Ba2+)和温度均会对吸附Pb2+造成一定影响。NMBC循环吸附4次后,仍具有一定吸附量。NMBC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k2=1.97×10-3g·mg-1·min-1,qe=70.29 mg·g-1;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NMBC对Pb...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然矿物吸附重金属Pb~(2+),研究吸附剂量、pH、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其吸附过程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量的不断提高,初始浓度为50 mg/L与100 mg/L的重金属Pb~(2+)的吸附去除率均不断提高,而其饱和吸附量逐渐下降,天然矿物对重金属Pb~(2+)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7.67 mg/g。酸性条件下天然矿物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效果较低,而偏酸性环境吸附处理效果较好。天然矿物对Pb~(2+)的吸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天然矿物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且Pb~(2+)的吸附过程拟合结果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花生壳粉吸附模拟废水中Cd~(2+)·Pb~(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获得较为理想的花生壳粉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d2+、Pb2+的吸附条件,为花生壳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对含Cd2+、Pb2+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pH值、废水中Cd2+及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效果。在Cd2+、Pb2+初始浓度均为30 mg/L、pH值为6、搅拌2 h、花生壳粉的投加量为0.25 g的条件下,Cd2+、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90.0%。[结论]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  相似文献   

4.
田丹  赵文  魏杰  王媛  张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548-2553
通过吸附时间、藻细胞密度和重金属浓度等参数条件的变化,研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海水中Pb2+、Cd2+和Hg2+的吸附.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Cd2+和Hg2+的吸附率分别在2~4 d内快速升高后趋于平衡,而吸附量在第1d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变小.藻细胞密度为1×106 ...  相似文献   

5.
李莉  浦晓磊  徐镜波  盛连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727-16728
[目的]为酵母菌在治理Hg污染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实验室驯化培养的酵母菌为供试菌株,通过等温吸附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酵母菌对Hg^2+的吸附特性。[结果]酵母菌对Hg^2+的吸附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进行得很快。该吸附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快速吸附阶段,该阶段持续10 min左右;第2阶段为吸附平衡阶段。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酵母菌对Hg^2+的吸附过程的可决系数达0.999 9。利用拟合出的直线方程可以计算出试验条件下酵母菌对Hg^2+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6.238 mg/g和 3.021 g/(mg·min)。与Freundlich方程相比,Langmuir方程对试验结果的拟合效果更佳。在试验条件下,酵母菌对Hg^2+的最大吸附量为9.29 mg/L。[结论]该研究为重金属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从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铅抗性的细菌PZ-1,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Z-1在pH 6.0、Pb2+浓度为100 mg.L-1、投菌量为50 g.L-1时其吸附率可达95%;在pH 6.0、Pb2+浓度400 mg.L-1、投菌量为20 g.L-1、吸附时间25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对Pb2+的吸附容量为137.5 mg.L-1,吸附率为77.1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PZ-1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PZ-1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7.
以合肥董铺水库为水源、天然纯棉绳为人工基质培养自然水体生物膜,研究了该生物膜对Pb2+和Zn2+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离子体系中,生物膜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2Pb=0.99900,R2Zn=0.9989)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R2Pb=0.982 ...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探究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为不同改性生物炭对铜、铅离子的有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500℃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BC),再分别经KOH和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得到碱改性生物炭(KBC)和PEI改性生物炭(PBC),探讨3种生物炭对Cu~(2+)和Pb~(2+)的单一吸附效果及对复合体系中Cu~(2+)和Pb~(2+)的竞争吸附。3种生物炭对Cu~(2+)、Pb~(2+)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改性后生物炭的吸附速率均高于BC;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表现为:PBCKBCBC。3种生物炭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容量遵循Pb~(2+)Cu~(2+);通过竞争吸附试验发现,Pb~(2+)在3种生物炭上的竞争吸附能力均高于Cu~(2+)。结果表明:KBC和PBC对Cu~(2+)、Pb~(2+)的吸附能力明显优于BC,有成为新型重金属吸附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从适期嫁接、选择适宜砧木及穗、科学操作等3个方面总结了核桃绿枝嫁接技术,以期促进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砧木培育、接穗采集及处理、嫁接等方面总结了板栗嫁接育苗技术,以期为板栗种植者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方核桃芽接技术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改变核桃嫁接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拟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苗木繁育成本。[方法]采用方块芽接方法,分析砧木处理和剪砧时期对嫁接核桃生长状况和成本的影响。[结果]平茬的成活率高于不平茬的成活率,但可嫁接比例较不平茬的低了9个百分点,且平茬处理的成本略高于不平茬处理的成本;不同剪砧时期造成的成本差异十分明显,嫁接后15 d剪砧成本是嫁接后1 d剪砧成本的5倍。[结论]砧木不平茬可令苗木管理简单方便,虽成活率有所降低,但总体成本低;嫁接后嫁接口上部砧木去除时期越早越好,嫁接后5 d内剪除,不仅可提高苗木质量,还会大幅降低苗木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适合三亚市土壤及气候条件的黄瓜砧木品种。【方法】对 14 个市场上应用较多及自 主选育的黄瓜砧木新品种展开筛选,并研究嫁接当地主栽黄瓜品种津绿 18 后对黄瓜生长、产量和蜡粉等的影响。 【结果】各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惠美一号(99.14%),最低为比久 F1(87.57%),成活率达 95% 以上的有 火凤凰、威力一号、黄诚根 2 号、惠美一号、北农亮砧、S84、S31×S73;火凤凰、壮士、北农亮砧、S31×S73 相较其他处理前期生长优势更明显;火凤凰、北农亮砧处理对刺瘤影响较小,火凤凰、嘉藤青木、东方正大小 籽、北农亮砧无蜡粉,增加了果实亮度;小区产量较高的北农砧木 2、火凤凰分别比津绿 18 自根苗(CK)增产 21.54%、20.54%。【结论】火凤凰嫁接成活率高,黄瓜前期长势强,对果实性状影响小,果实无蜡粉、瓜色亮, 商品性状好,产量增加 20.54%,是适合三亚地区黄瓜嫁接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5.
澳洲坚果芽砧的嫁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澳洲坚果嫁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砧木不同苗龄、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成熟度嫁接试验研究了澳洲坚果芽砧嫁接的技术.结果表明:芽砧用未出土或出土未展叶的芽苗,接穗用半木质化绿枝,保留1片完整叶嫁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用该技术可提高澳洲坚果育苗嫁接成活率及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夏季芽接技术,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每个处理进行150次以上重复,依次调查分析芽接成活率、接穗穗高、穗基径。结果表明:Koroneiki作为接穗、佛奥作为砧木、采用方块芽接法的处理具有最高的芽接亲和力和成活率(93.58%),适宜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而Koroneiki作为接穗、鄂植8作为砧木、采用带木质芽接法的处理组合具有最高的生长量或生长势, 芽穗高生长75.75 cm·a-1,芽穗基茎生长6.93 mm·a-1。为我国油橄榄新品种的嫁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黄松异砧嫁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的油松为砧木,4年生的美国黄松侧枝为接穗,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嫁接方法、嫁接技术、嫁接时间、接穗处理、砧木年龄、气象因子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树嫁接以形成层对接法最好;嫁接技术的熟练程度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以3月中旬效果最好;砧木年龄以5年生以下的油松为好;阴雨天气嫁接成活率比晴天高;嫁接后进行套袋保湿处理可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成活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8.
在短枝(针叶束)嫁接技术系列研究报道(Ⅰ)中,着重讨论了接穗取材,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嫁接成活、保存率和萌芽率的影响。短枝嫁接繁殖系数为常规嫁接的40~60倍,最佳处理组合成活率和萌芽率可达90%以上。油松短枝嫁接是当前油松无性繁殖中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甘肃省核桃种植中种苗质量差、产量低的现象,进行了核桃高接换优试验,对接穗采取装土保湿皮下舌接、蜡封接穗皮下舌接、恒温冷藏皮下舌接等措施。结果表明:接穗恒温冷藏皮下舌接接穗成活率和株成活率均高于装土保湿皮下舌接、蜡封接穗皮下舌接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接穗处理方式对核桃高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核桃进行不同接穗保湿方法、接穗储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插皮舌接涂抹聚乙烯醇的保湿方法比传统装土保湿方法在平均枝成活率和穗成活率上分别提高16.9、38.9个百分点。当年采集接穗比上年采集接穗枝成活率和穗成活率分别提高24.3、25.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