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缺缺少的食物,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玉米充分吸收阳光,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基于此,就对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我国种植范围十分广泛,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适用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在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有显著效果,本文就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实际耕作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广泛应用使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分析了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优势及实践应用效果,介绍了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属于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种植高质量的玉米成为主流趋势。要想增加玉米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站在应用优势和影响力度角度分析,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是不错的一种种植技术,能够起到增强玉米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希望可以对农业健康发展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5.
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推广种植为人们的温饱提供了物质保证。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粮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成为当前种植业需要攻克的课题。本文对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为当前的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吉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24-1826
应用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栽培玉米具有很多优点,将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与某些新技术组合起来应用在玉米栽培上则会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玉米作为最大宗的农作物,也是正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资源,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玉米种植的产量。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升级基础上,农业种植业开始引入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这种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很好地帮助玉米吸收阳光,更健康地成长,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8.
李祖彪 《广西农学报》2007,22(2):53-54,57
水旱交替栽培即前期采用水育,后期采用旱育。根据试验和调查发现,采用水旱交替栽培成活率高,生长快,苗健,整齐,管护方便省工,病虫害少而轻,特别是有效地减少地下害虫的危害,产量高,商品性好,一般每667m2产量可达25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9.
选用铁单9号等18个玉米杂交种的35份样品分别进行电泳鉴定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玉米隔垄空交替种植技术,包括整地施肥、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并分析了该技术取得的效益,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2~2013年,应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目前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应用的55份玉米品种进行抗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大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品种4份、3级抗病(R)的品种9份和5级中抗的品种16份。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中,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品种占大多数,表现高抗的玉米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旱育种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旱地作物中需水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干旱是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一个非生物因素,是造成我国及世界各地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干旱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巨大。通过对玉米抗旱育种意义的分析,综述了玉米抗旱育种的遗传基础、抗旱材料的选择与鉴定方法和一些常见的抗旱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前作秸秆覆盖后作和周年免耕,通过相应的技术集成,形成高效节水抗旱农作模式,将抑蒸保墒和培肥地力结合起来,达到节水抗旱、轻简高效又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结果表明:模式1(小麦—水稻—秋菜,周年免耕,旱季稻草全田覆盖,水稻季麦秸宽行覆盖,作物秸秆全部还田)和模式2(马铃薯/油菜—水稻,周年免耕,旱季稻草垄上覆盖,水稻季油菜秸秆宽行覆盖,作物秸秆全部还田)与CK1(小麦—水稻,翻耕,不覆盖,作物秸秆全部移除)和CK2(油菜—水稻,翻耕,不覆盖,作物秸秆全部移除)相比,可提高土壤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储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平均周年节水2600 m3.hm-2以上,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增种短季秋菜创造较高的效益,同时不耽误小春作物的种植,增加经济效益15 000~21 000元.hm-2,实现了节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及亲本苗期抗旱指标测定及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研究表明,抗旱性是可遗传的,选育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必须重视品种(自交系)抗旱性鉴定。通过对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9份试材进行了耐旱性研究,测定了叶面积、离体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等10项农艺性状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玉米形态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株高降低、茎秆变细、叶面积减少;生理生化指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一些生理指标上杂交种和自交系之间有简单的遗传相似性,但没有明显的规律;MDA含量、相对含水量、叶面积等可作为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相似文献   

16.
玉米果穗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与抗旱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东单7号、丹玉13号、豫玉3号及其亲本自交系(D1,D2,Mo17,E28,3184,黄早四)为试材,研究了玉米果穗性状、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在干旱条件下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重、穗粒重、结实长度、穗直径、穗粒数、行粒数、单株叶面积、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叶片失水速率、根部失水速率、叶片光合速率、叶片VC含量、叶片SOD活性、叶片丙二醛含量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穗行数、瘪粒数、叶向值、叶角度、叶形值、黄叶枯叶数、叶绿素含量与抗旱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用穗部性状进行抗旱性直接鉴定可靠性高,用形态性状指标进行抗旱性间接鉴定可靠性较差,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间接鉴定时,需以丙二醛含量,叶片失水速率、相对电导率、叶片SOD活性、VC含量为5项指标综合鉴定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我国在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简单介绍了一些水稻抗旱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孕穗期干旱处理前喷施有效微生物群(EM)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性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M能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和CAT活性,增强玉米的抗旱性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辽宁灯塔市玉米生育期旱涝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环境评价中心(NOAA/CEAS)产量水分指数、百分位方法,作为玉米生育期旱涝评价模型。统计分析了辽宁灯塔市玉米生育各阶段旱涝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与各个生育阶段之间水分年际变化情况并不一致,全生育期的水分状况不能说明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状况才是制约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抗性及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F1的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于感病亲本。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