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闫丽沙 《农学学报》2018,8(5):81-84
为较好发挥山西省交城县的土地资源优势,更加有力地推动交城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交城县域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对交城县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得出:交城县耕作条件差,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建设用地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短缺且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衰减是交城县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适度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增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实现土地循环利用是实现交城县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县域在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占用耕地问题严重,损害农民权益,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针对问题提出符合喀斯特地区县域城镇化土地利用的对策建议: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完善土地各项制度,维护农民权益,防治并提升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等,以实现既要城镇化健康发展又要合理利用土地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我国耕地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从淄博市悦庄镇的情况看,主要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利用率低和质量不高等。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严格项目用地和住宅建设用地的审批,积极进行土地开发和整理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长丰县为例,实例分析了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特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态势,提出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略:把“增加挂”的用地政策用足用实,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和土地利用效益提升的“双增一减一提升”的土地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2013年贵州省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数据分析情况,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方法对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分析,表明望谟县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土地质量差,耕地质量下降;过渡开垦,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城镇和交通建设用地欠缺大;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基于上述情况,对望谟县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璞  王冬艳  栗振岗  吕衍秋  赵荣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30-7332,7394
采用有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西北部平原地区耕地集中,适宜土地规模利用;中、南部中心城区则为建设用地集中区域。②耕地所占面积比重大,与研究区以农业为主的特点相吻合。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受地貌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县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困扰着县级城市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县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大瓶颈。对县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深化对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及规律,认识各影像方面之间的关系,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基础,对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主要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林业,优化农业用地结构;控制耕地减少,实现占补平衡;合理安排和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等。希望能够为我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九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九师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寻求满足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结构、农用地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优化;耕地实现了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有限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2000-2012年石河子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石河子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变化速率和利用强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用地、重农轻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及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丁武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1-10803
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向开成  关欣  李巧云  孔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13-13714,13744
在论述滦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以耕地为主,园地、林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下降;二是建设用地规模大,集约化水平低;三是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压力大。探讨了滦县在省、市土地利用战略中的定位和滦县区位条件,剖析了滦县未来发展状况,提出要将保障河北省、唐山市的土地利用战略实现作为滦县土地利用战略选择的重要条件,指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滦县土地利用战略:一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二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点,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三是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重,采取多重手段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趋突出,如耕地挤占现象严重、用地结构复杂、土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已严重阻碍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耕地利用及法律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文栋  郭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34-1135
论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金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土地政策的角度,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结构与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尤其是土地利用结构及状况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以安徽省为例,在介绍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状况,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性及比较分析方法,归纳土地利用特点,揭示贵州省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如耕地严重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的粗放经营以及土地退化严重等,从经济、社会、生态几个角度对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于贵州省情,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土地压力;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切实保护耕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加快生态脆弱区人口转移。  相似文献   

18.
衡阳南岳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南岳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相关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阐述了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目前南岳区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矛盾日益明显,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促进南岳区土地的优化利用,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策:落实土地基本国策、积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发展节地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与节约利用,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用地供应,增进土地生态安全,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7):48-52
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对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贵州省土地整治区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和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的紧迫性,笔者详细阐述了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进展,因地制宜提出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出现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可为贵州省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土地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1986、1996、2002年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小方差法和SAS软件对河北省各县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变化进行研究,并选取典型县域,结合所选县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体系分为4个系列、24种结构类型;1996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体系分为3个系列、21种结构类型;2002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系列分为4个系列、24种结构类型。1986-1996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受人口和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较明显;1996-2002年,耕地、林地、牧草地利用变化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土地生产力的驱动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