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年来,第7师不断加大棉花杂交棉76厘米等行距稀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由棉花常规品种的"密、矮、早"种植技术转向杂交棉76厘米等行距稀植技术,由棉花高产理论"以密争温"、"以群体增产"向"向光要棉"、"光温互补",提高光能利用率转变,从而实现了机采杂交棉高效优质,但杂交棉保苗问题却日益突显。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探讨杂交棉浅播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出合理的株行距配置方式,充分发挥棉花自身潜能,从而最终获得高产,开展了86 cm等行距机采模式试验示范,调查杂交棉鲁棉研24号在各团场同等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76 cm等行距与86 cm等行距机采模式)下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性状及经济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杂交棉稀植采用86 cm等行距机采模式,较常规76 cm等行距种植可以促进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确保苗匀、苗壮,使棉花生育进程提前1~3 d,较好地发挥了棉花个体优势,增加了棉花单铃重,但籽棉、皮棉分别减产3.99%、3.18%。  相似文献   

3.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是新疆杂交棉的创新栽培模式。该模式是以杂交棉良种为基础,培育壮苗为前提,田间配套管理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常规水肥管理和全程化学调控等为手段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一种栽培模式。为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棉株冠层结构合理,生育进程加快;种植效益升高,杂种优势凸显;株行距配置合适,光能利用率较高等方面总结了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从品种选择、规范种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进行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的条件;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应用该栽培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选用优良品种棉花"1+2"稀植高产简化栽培技术的核心是放宽行距,降低种植密度,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利用主茎和叶枝,尽可能地提高总果枝数和总果节数。抗虫杂交棉具有苗蕾期早发、生长势强的特点,确定稀植高产简化栽培的主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7年起,兵团第7师通过探索机采棉应用技术,逐步形成了种植杂交棉鲁棉研24号76厘米等行距机采棉播种模式综合配套技术。为适应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第7师植保系统潜心研究影响机采杂交棉等行距脱叶技术的因素。杂交机采棉稀植以后,在脱叶质量、单产和皮棉质量方面,都较常规高密度种植棉(667米2株数1.4万~1.7万株,以下简称"常规棉")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能够在节约生产成本和优化资源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单产量,促进棉农的增产增收。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以优良杂交棉种为种源,通过稀密度、育苗移栽、常规露地栽培等技术来提高棉花的生产产量。棉花稀植高产栽培运用是适合江淮地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浙江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杂交棉具有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本研究以湘杂棉2号为例,比较了杂交棉与常规棉的不同点,总结了杂交棉高产优质配套技术。即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放宽行距,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全程化控;综合防治病虫害;分收分贮,提高皮棉等级。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对不同配置方式杂交棉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北疆棉区棉花苗期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棉花大面积重播的问题较严重,结合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研究播期对杂交棉不同配置方式下生育进程、光合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机采模式下杂交棉产量形成的规律,对机采棉灾后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杂交棉选用鲁棉研24号,以常规品种锦棉993号为对照品种,设正常播期和晚播(较正常播期推后24 d)2个播期,设置低密度等行距(行距76 cm)与高密度宽窄行(行距66 cm+ 10 cm)两种机采棉配置方式,生育期间调查棉花生育进程,测定棉株干物质、产量构成等.[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机采等行距种植能发挥杂交棉鲁棉研24号的生长优势,在保持较高收获铃数的同时,单铃重大,棉铃吐絮良好,产量最高,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有利于杂交棉实现优质高产;在晚播条件下,虽然棉株苗期、蕾期缩短,但较正常播期开花晚10 d,棉铃吐絮晚,花铃期延长15~20 d;光合物质积累总量低,单铃重和单位面积总铃数均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晚播对机采等行距模式下杂交棉实收籽棉产量影响更大,收获前吐絮率下降了51.2;,减产严重.[结论]新疆棉花实行机械采摘,采用等距机采模式,杂交棉适时早播有利于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实现棉花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的目的;若由于气候原因造成播期推后,则宜选择常规品种,采用适于机采的宽窄行配置方式,确保获得一定的实收产量,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中下游棉区杂交棉种植密度和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区杂交棉适宜合理稀植,种植密度过大,则结铃少、烂铃多,产量反而下降;同时,长江中下游棉区杂交棉适宜宽窄行种植,和等行距种植相比,有通风好、透光强、产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5年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杂交棉稀植栽培,在棉花前期间套甜瓜,后期套栽冬季蔬菜所形成的“甜瓜/杂交棉/菜”种植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采用稀植发挥了杂交棉的优势,有利于棉花高产,也有利于甜瓜生长。该模式净产值是常规麦/棉模式的3.13倍。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更换与棉花间套的蔬菜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杂交棉一般生长势旺,植株高大,在相对较密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封行过早,棉田通风透光性能差,成铃率下降、烂铃比例上升。为此,我们通过杂交棉直播稀植试验,简化植棉工序,降低棉花栽培管理操作频率,提高植棉经济效益,探索合理的杂交棉稀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最优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和鲁6269共4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设置76 cm等行距(R1)、66 cm+10 cm(R2)、92 cm+60 cm(R3) 3种种植模式,研究各种植模式对不同棉花品种株高、茎粗、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株高均表现为R1 R2 R3,茎粗均表现为R3 R1 R2;品种间株高和茎粗均表现为鲁6269德棉10号德棉12号德棉16号。4个品种均以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籽棉、皮棉产量最高;各处理中,籽棉产量以德棉10号+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皮棉产量以鲁6269+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最高。纤维品质品种间差异较大,以德棉16号和德棉10号表现最优,种植模式对其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76 cm等行距(R1)为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稀植杂交棉和我区常规种植的新陆早45号做品种对比试验,观察稀植杂交棉在我地的早熟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并总结完善稀植棉种植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新植杂2号杂交棉是2008年获得国家审定的抗病、抗虫、中早熟、高衣分、易机采、适应性广的杂交棉品种。126团经过3年引种试验鉴定,2013年示范田667米2产量达483.1千克,具有高抗枯、黄萎病的抗病性,采用76厘米等行距单行稀植种植,管理省工,省时,适应性广,适合机采。一、播前准备1.前茬作物收获后,机械回收残膜,秸秆还田。2.全层施肥,667米2基肥磷酸二铵25千克、硫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省棉花后期发生烂铃较重,严重影响了棉花单产。杂交棉种植要求稀植大行,能够发挥边旁优势,是减少烂铃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从国内外棉花生产发展来看,大力发展杂交棉是当前快速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北疆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技术以来,努力探索杂交棉稀植状态下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形成规律,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经验。至2010年,仅车排子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面积达2453公顷,主要选择鲁棉研24号。  相似文献   

17.
<正>因杂交棉种子成本高、生育期长,制约着杂交棉的推广。自2006年起,我区通过冬季大棚育苗、春季移栽的技术,来缩短杂交棉生育进程,充分发挥杂交棉在我区的生长优势。从2008年开始研究稀植育苗移栽技术,通过稀植,在减少杂交棉成本费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选择杂交棉品种瑞杂816,设计2种稀植模式,一种是1膜3带3行,行株距配置为76厘米×8厘米,另一种是1膜3带4行,行株距配置为(76+10+66)厘米×11厘米,与常规栽培1膜6行、行株距配置(66+10)厘米×11厘米模式进行对比,调查杂交棉不同栽培模式对其生育期、生育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棉稀植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体优势,较常规栽培节约成本、提高产量,2种稀植模式中,1膜3带3行模式稍好于1膜3带4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 +66 cm +10 cm +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 +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 269.46 kg/hm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1一减 减少种植密度,合理稀植。 2九改 2.1改种抗病杂交棉品种,俗说:“棉花要高产,抗病棉种是首选”。选抗病、高产、优质、大棵、杂交棉品种,如:冀棉牌冀杂1号、冀杂2号、GKZ19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