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定5份市售传统发酵驼乳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市售传统发酵驼乳平均含蛋白质3.61%,脂肪3.89%,非脂乳固体8.88%,酸度139.1o T,霉菌10cfl/ml,黄曲霉毒素M1未检出,乳酸菌数4.32×107cfl/ml,符合地标DBS 65/013-2017风味发酵驼乳的理化指标要求、乳酸菌数要求以及对霉菌和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要求;有2份样品大肠菌群超标,1份样品乙醇含量超过0.5%,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将市售传统发酵驼乳纳入市场监管范围,鼓励乳品企业开发含酵母菌的含醇发酵驼乳并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麦洼牦牛不同月份下生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于阿坝州红原县选取了92头泌乳期的健康牦牛,收集乳样检测了体细胞数及脂肪、非乳脂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理化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8和9月份牦牛乳脂肪和冰点无显著差异,而8月和9月份测定的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均与7月份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由20万~50万个/m L上升至50万~100万个/m L时,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几个指标显著减少(P0.01),冰点显著上升(P0.05);测定的生乳各项理化指标含量均符合GB19370-2010生乳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系统地分析不同的季节、泌乳阶段、产地和奶站驼乳理化指标的差异。收集了某公司2015年收购生驼乳质量检测数据18 372条,通过四分位数检验法确定了各指标的变化范围,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产地、奶站、泌乳阶段和季节驼乳的相对密度、脂肪、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冰点、灰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双峰驼繁殖和分娩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导致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和月份驼乳的产量和理化指标有较大的区别,同时驼乳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此类分析获知不同的产地、奶站、泌乳阶段和季节的驼乳质量情况,驼乳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驼乳的理化指标和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相似文献
5.
6.
7.
旨在通过数据分析不同泌乳阶段和体细胞水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差异、相关性和变化规律,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饲养管理、控制乳体细胞数(SCC)及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北京14家奶牛场,选取健康正常泌乳生产的奶牛,共得到285 045条生产性能测定报告(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按0~99 d、100~199 d、200~299 d和300 d以上(含300 d)分为4个泌乳阶段,按低SCC组(0~20万个·mL-1)、中SCC组(20~50万个·mL-1)、高SCC组(50万个·mL-1以上)分为3个水平,将原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获得251 949条DHI报告,采用Duncan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乳糖率、尿素氮(MUN)和SCC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SCC均呈显著负相关,与乳糖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牛奶体细胞数(SCC)下牛奶体细胞分型特点,进而评估奶牛泌乳性能。选择102头荷斯坦奶牛进行牛奶样品采集,检测SCC、产奶量和乳成分。根据SCC检测结果将这102份牛奶样品分为3组,低SCC组(SCC100 000个/mL)、中等SCC组(SCC为100 000~400 000个/mL)和高SCC组(SCC400 000个/mL)。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牛奶样品中的体细胞进行分选,检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比例。采用标准平板计菌法对菌落总数进行计数,并通过细菌学检查对牛奶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1)在SCC100 000个/mL范围内,SCC在13 000~76 000个/mL时,淋巴细胞比例为89.43%,是健康乳腺中的主要细胞群体,当SCC增加到76 000~100 000个/mL时,PMN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达到79.68%,成为乳腺内主要细胞群体,表明早期炎症已经开始发生。SCC200 000个/mL时,PMN比例与SCC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与SCC呈负相关;巨噬细胞比例与SCC无明显相关性。2)鉴别出的主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无乳链球菌等;次要病原体有绿脓杆菌、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等。主要病原体组的牛奶样品中PMN比例(48.93%)极显著高于无病原体组(17.23%)(P0.01),显著高于次要病原体组(P0.05)。3)细菌培养阳性的牛奶样品中,感染传染型病原体的奶牛,产奶量显著下降(P0.05),酪蛋白/乳蛋白及乳糖含量显著减少(P0.05);在细菌培养阴性牛奶样品中,中等SCC(10 000~40 000个/mL)和高SCC(SCC40 000个/mL)牛奶样品中观察到酪蛋白与和乳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SCC牛奶样品中观察到乳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体细胞分型可用于对奶牛乳腺健康状况做出更详细分析,特别是在低SCC的牛奶中更早地识别炎症起始发生。乳腺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明显低于目前公认的健康乳腺牛奶SCC阈值(100 000个/mL),并且CNS可能是诱发早期乳腺炎症的潜在病原体。细菌培养阴性样品中,炎症导致高SCC牛奶中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糖含量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头奶牛1个泌乳月、171头次、657个乳区次牛奶样中体细胞数(SCC)进行了检测,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正常生理条件下各乳区SCC差异显著(P〈0.05),表明乳区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独立;乳区间SCC呈极显著相关(P〈0.01),尤其当SCC〉50万个/mL时,相关性有增强趋势。这表明:生产中及早发现和治疗患病乳区对于遏制整体SCC升高极为重要;进行SCC检测时最好能分乳区检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早发现乳腺炎乳区,而且不会影响正常SCC乳区乳汁的出售价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东北垦区规范化养殖牛场奶牛乳体细胞数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探析泌乳月份及乳成分与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中的GLM和Correlation过程,分析了2012—2013年黑龙江省某牛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结果表明,该牛场牛群平均乳体细胞数为14万/m L,有56.70%的奶牛个体乳体细胞数小于20万/m L,6月和10月乳体细胞数较高,10月乳房炎阳性率最高(27.25%)。体细胞数高于15万/m L时,就会造成经济损失,高于50万/m L的经济损失占牛群经济损失的71.45%。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该试验结果可为更好地运用DHI体系评价奶牛的生产性能,规范牛群的饲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乳房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产与低产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2×6(产奶量:高产≥35 kg/d和低产35 kg/d;泌乳阶段:围产前期、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奶期)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头体重[(550±10)kg]、胎次[(2.08±0.47)胎]、体况(3.0~3.5分)、饲养管理相似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12组,每组20头。结果显示:高产奶牛血清β-羟丁酸(β-HB)、维生素A(V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围产前期的血清维生素E(VE)、锌(Zn)含量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 R)活性较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T活性较高;围产后期的血清葡萄糖(GLU)、VA、VE、硒(Se)含量及T-SOD、GSH-Px活性较低,游离脂肪酸(NEFA)、β-HB、丙二醛(MDA)含量及CAT活性较高;泌乳前期的血清GLU、VA、Se、铜(Cu)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T-SOD、GSH-Px、CAT活性较低,MDA含量较高;泌乳中期的Se含量较低,Zn含量较高;泌乳后期的血清Se、Zn、M DA含量较低,GLU含量与Trx R活性较高;干奶期的血清NEFA、Zn含量较低,GLU含量及GSH-Px活性较高。泌乳阶段与产奶量对奶牛血清Se、Zn含量及T-AOC与GSH-Px、Trx R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血清抗氧化指标MDA含量与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及β-H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VA、VE、Se、Zn、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T-AOC以及T-SOD、GSH-Px活性与上述血清营养状况指标间的多元回归关系正好与MDA含量相反。综上,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在围产后期与泌乳前期,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β-HB、VA、VE、Se、Zn、Cu含量与抗氧化指标T-AOC及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间呈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西农萨能奶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成分与血液指标间相关性,本实验选取150只奶山羊,在泌乳初期(15±5)d、泌乳盛期(60±5)d、泌乳中期(160±5)d、泌乳末期(230±5)d采集乳样及血样,测定表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不同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均在泌乳初期含量最高,且随泌乳时期延长先降低后升高,MUN随泌乳时期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泌乳末期含量最低;血液中TP、GLB、TG随泌乳时期延长逐渐升高;ALB、A/G、GLU、TG随泌乳时期延长先降低后升高;BUN、Ca在不同泌乳阶段的含量稳定;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乳成分和血液指标。(2)乳中尿素氮与血液尿素氮在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末期极显著相关,相关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0.0001x3+0.0143x2–0.2891x+7.5897(R2=0.5047);y=0.0001x3–0.0054x2+0.0685x+6.4737(R2=0.4567);y=-0.0002x3+0.0099x2–0.0474x+6.1687(R2=0.7175),x为乳中尿素氮含量。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牧杂志》2016,(4)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业发展的主要疾病,而牛奶中体细胞数的水平又是奶牛乳房健康程度的具体反映。本研究根据新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牛场2011年1月—2014年4月DHI测定资料分析牛场类型、品种、年份、季节、月份对奶牛体细胞评分的影响,以及体细胞评分与其他DHI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场类型、品种、年份、季节、月份对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体细胞评分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体细胞评分与乳糖率、总固体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体细胞评分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影响体细胞评分因素的认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生产实践,通过扩大牛场规模、改良品种、加强管理等手段,提高牛群产量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10峰阿拉善双峰驼第一次分娩后不同泌乳时间驼乳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第一次所挤驼乳的蛋白中Thr、Met、Ile、Leu、Phe和Lys的含量分别为6.50、2.10、4.05、7.94、4.38和7.40g/100g,7d时驼乳蛋白中相应的值分别为4.54、2.86、5.50、9.46、4.40和7.89g/100g,之后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泌乳前1d的时间内必需氨基酸Val的含量较高,之后含量保持相对稳定(6.11—6.25g/100g)。分娩后第一次所挤初乳中Asp、Ser、Gly、Ala和Arg的含量分别为8.39、6.01、3.48、3.76和4.94g/100g,之后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含量降低,到泌乳7d时分别为7.16、4.72、1.49、2.51和4.27g/100g,之后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在研究的泌乳时间内乳样中His(2.50—2.75g/100g)和Phe(4.31-4.73g/100g)的含量没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泌乳奶牛14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阐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泌乳奶牛体内矿物质、载脂蛋白、蛋白质的营养状况,本试验从黑龙江省5个集约化奶牛场中随机选取各奶牛场胎次、年龄相近的10头泌乳奶牛进行Ca、P、Cl、Na、K、LDL、HDL、CH、TP、ALB、GLB14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泌乳奶牛体内矿物质、载脂蛋白、蛋白质等水平存在某些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日粮中Ca、P、Cl、Na、K、蛋白质、脂类等含量差异有关。因此,合理搭配日粮,全价饲养和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泌乳奶牛高产和健康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奶牛的大群饲养可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产奶量。但这种方法必须在确定饲养标准、日粮结构、饲料定额等情况下才可采用。实验表明,在按产奶多少进行区别饲养的条件下,高产母牛也可采用大群饲养。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保障每群乃至每头高产牛营养物质的供应。曾在乌克兰卡实验农场进行实验,将全部黑白花奶牛按统一方案进行分群饲养(根据母牛生理状况、分娩时间、泌乳和于乳期等情况分6个基础群)。第1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