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什拜羊是由新疆塔城地区著名爱国主义民主人士巴什拜·乔拉克为首的广大哈萨克牧民,于1919年至解放前期阶段,在当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从当地哈萨克羊中不断选择部分优秀个体,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肉用型地方优良绵羊品种,是属于脂臀(肥臀)羊类型的粗毛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巴什拜羊DRB3基因遗传多态性与MO感染的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巴什拜羊OLA-DRB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并计算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参数;通过分析和差异性检验MO阴性和阳性巴什拜羊OLA-DRB3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初步判定MO的抗性或易感性基因。结果表明:巴什拜羊OLA-DRB3第2外显子在第122、154、168和241碱基处表现出多态性;在Taq I、Pst I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表明巴什拜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巴什拜羊的24种基因型中,HaeⅢBC(P0.05)为MO抗性基因,HaeⅢDD(P0.05)为MO易感基因型;Pst I A(P0.01)和Pst I B(P0.01)、HaeⅢC(P0.01)分别是巴什拜羊MO易感和抗性相关等位基因。此结果可为绵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旨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为今后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巴什拜羊生长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以300只巴什拜周岁母羊为研究对象,选取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体重、体长、体高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H-FABP基因的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FABP-P_2基因座外显子3无多态性;H-FABP-P_1基因座外显子2存在AA和AG2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H-FABP基因外显子2的938bp处发生了A→G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经关联分析发现,A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因此,巴什拜羊H-FABP基因外显子2上的点突变可能是影响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巴什拜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关系。选取120只健康周岁的巴什拜羊,公、母各半,测定体尺及体重的各项数据,建立巴什拜羊公羊、母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巴什拜公羊的体重与体尺指标均大于母羊;巴什拜公羊、母羊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05、0.792)。胸围对巴什拜公羊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582),体长对巴什拜母羊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680);体长对巴什拜公羊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705),体高对巴什拜母羊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1.019)。巴什拜公羊的体重与体尺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0.784X1+0.479X2+1.128X3+3.407X4-156.287,巴什拜母羊的体重与体尺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0.611X1+1.177X2+0.612X3+1.851X4-58.85。研究表明,巴什拜羊的选育和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巴氏拜羊类泛素蛋白ISG15基因的序列特征。采集巴什拜羊外周血液,从中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并提取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克隆出巴什拜羊ISG15基因序列,回收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检测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巴什拜羊ISG15基因编码区全长为522 bp,编码172个氨基酸。BLAST结果表明,巴什拜羊ISG15基因与绵羊、山羊、小尾寒羊、水牛、牛和野猪的ISG15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8%、95%、94%、94%和82%。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巴什拜羊与绵羊先聚为一类,再与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牛聚为一类。该聚类结果与生物学上的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巴什拜羊与其杂交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差异,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杂交羊人工感染MO,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制作肺部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感染后杂交羊比巴什拜羊表现出更严重的、典型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羊的评分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羊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结果表明,巴氏拜羊对MO感染具有一定的抗性,而杂交羊对MO较易感。  相似文献   

7.
新疆裕民县巴什拜羊胚胎移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什拜羊是我国肉羊优秀地方品种资源,但其繁殖力不高,为了扩大新疆裕民县巴什拜羊优秀群体数量以满足市场对优秀种羊迫切需求,我们开展了巴士拜羊胚的胎移植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和一些资料整理出如下巴什拜羊胚胎移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科技     
新疆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杂交成功 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的教授和塔城地区畜牧科技人员将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进行杂交,培育出瘦肉型新品系绵羊,使巴什拜羊减肥,其肥尾巴变成了小尾巴。主持这项研究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副教授决肯阿尼瓦什表示,杂种羔羊完全继承父本的瘦肉型和母本的产肉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绵羊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刺激因子15(ISG15)的变化及其意义。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18只经人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巴什拜羔羊和盘羊杂交羔羊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FN-γ、IL-12和ISG1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感染后的第7天与第14天,巴什拜羊ISG1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盘羊杂交羊和对照组(P<0.05);盘羊杂交羊和巴什拜羊的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后的第14天,盘羊杂交羊的IL-1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证实IFN-γ、IL-12和ISG1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提供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8):1-4
为检测绵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IL-8、IL-10及IFN-γ含量。结果显示:两组羊在感染后IL-1β浓度均升高,第21天巴什拜羊的IL-1β含量降低,且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感染后两组的TNF-α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TNF-α含量开始下降,且第14天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第21天极显著低于杂交羊(P0.01);感染后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的IL-8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且杂交羊IL-8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两组羊的IL-10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且杂交羊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而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杂交羊;感染后两组羊的IFN-γ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的IFN-γ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杂交羊。结果提示:绵羊感染MO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细胞因子变化也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12):87-89
为检测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的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基因1(SPLUNC1)表达水平变化,对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分别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第0天)和感染后第5、14、21天,采集口腔喉咽部的上腭组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PLUNC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后两组羊SPLUN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在感染后第14~21天,巴什拜羊SPLUNC1 mRNA水平均极显著高于盘羊杂交羊(P001)。该结果说明在临床上表现为抗MO感染的巴什拜羊,体内可表达高水平的SPLUNC1 mRNA,这为巴什拜羊抗MO感染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9):35-37
为了检测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试验羊攻毒MO,在感染前(第0天)及感染后的第2、5、7、14及21天,颈静脉采血分离中性粒细胞,采用Real-time q PCR方法检测BP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后第5天,2组BPI相对表达量升高。巴什拜羊BPI持续升高,杂交羊在第7天表达水平最高,在14-21天则逐渐降低。在第7天,巴什拜羊高于杂交羊(P0.05),在第14-21天,巴什拜羊极显著高于杂交羊(P0.01)。说明绵羊感染MO后初期BPI有明显升高趋势,在后期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的BPI变化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巴什拜羊是1919年至1949年由塔城地区著名爱国人士巴什拜.乔拉克为首的广大牧民群众从哈萨克羊中选育出适应当地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的肉用型地方良种,具有早熟、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2):79-82
为研究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前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将6只盘羊杂交羊和6只巴什拜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5、IL-9、IL-12及IL-13含量。结果显示:2组羊在感染后IL-5浓度均升高,第7(P0.05)、14(P0.01)和21天(P0.01)盘羊杂交羊IL-5含量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感染后第7(P0.01)、14(P0.01)和21天(P0.05)盘羊杂交羊的IL-9浓度极显著和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7(P0.05)、14(P0.01)和第21天(P0.01),盘羊杂交羊的IL-12浓度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巴什拜羊;在感染后的第5(P0.05)、7(P0.05)、14(P0.01)和21天(P0.01),IL-13浓度巴什拜羊显著和极显著低于盘羊杂交羊。结果表明:绵羊感染MO前后血清中IL-5、IL-9、IL-12及IL-13的浓度有明显变化,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也有显著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盘羊、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一代羊及其回交羊、巴什拜羊、山羊的羊绒和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毛纤维细度的测定和形态学的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盘羊绒毛的纤维平均细度12.500μm<山羊绒细度15.595μm<盘羊杂交一代羊绒毛细度15.825μm<新回交羊绒毛细度19.385μm<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细毛羊羊毛细度19.800μm<巴什拜羊绒毛细度23.319μm;盘羊及其杂交一代羊绒毛的鳞片排列结构和形状与山羊绒毛十分相似,与细毛羊的毛纤维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盘羊绒毛、盘羊杂交一代羊绒毛的纤维平均细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山羊绒。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塔城地区377只巴什拜羊毛绒样品进行了细度、长度、含绒率等6个参数的检测,旨在分析巴什拜羊毛绒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巴什拜羊有髓毛平均细度为37.57±5.83μm,无髓毛平均细度为21.16±3.46μm,无髓毛平均长度为38±6 mm,净毛率为62.80%±9.27%,含绒率为59.07%±16.64%,油脂含量为7.17%±3.04%,无髓毛与有髓毛色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髓毛的Wht(白度)、L(光泽度)明显高于有髓毛,YI(黄度)低于有髓毛。研究发现巴什拜羊羊毛在无髓毛细度、净毛率、含绒率方面均比较优良,为今后巴什拜羊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在巴什拜羊同期发情中的最适使用剂量,试验选择3~4周岁健康无病的经产母羊240只,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Ⅲ组),在任意时期埋植阴道海绵栓,计为第0天,第12天撤栓,撤栓的同时肌肉注射PMSG,Ⅰ组400 IU、Ⅱ组450 IU、Ⅲ组500 IU,统计各组的发情时间、发情率、受胎率和产羔率。结果表明:PMSG的剂量不会影响巴什拜羊的发情时间,巴什拜羊的发情时间集中在24~48 h;Ⅰ组、Ⅱ组、Ⅲ组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46.3%、60.0%、83.8%,且Ⅲ组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Ⅲ组的情期受胎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PMSG剂量的增加,产羔率相应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PMSG剂量的增加巴什拜羊发情率和产羔率增加,肌肉注射500 IU的PMSG时,巴什拜羊的发情率和产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的脂尾形态特征以及脂尾大小对体尺指数的影响。以216只饲养条件相同、体况良好的75日龄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为研究对象,计算脂尾性状的变异系数,再根据脂尾性状采用R语言K-mean聚类分析方法对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进行分析,研究脂尾的分离分化情况,并用SPSS 19.0对回交二代各类型脂尾羊的7个体重体尺指数(体重、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体躯指数、肢长指数和胸指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分为4个类型:小尾型、中尾型、大尾型和肥尾型;肥尾型体长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体躯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和肥尾型胸围指数、胸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各尾型间的体重、管围指数、肢长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回交二代的脂尾出现了性状分离,脂尾越大其体型越大,但体重无明显变化;结合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的体型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的特点,大尾型和肥尾型在体型上更趋近于巴什拜羊,小尾型则在尾型上更趋近于野生盘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重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rSP-A)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10μg/mL、20μg/mL和40μg/mL)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rSP-A添加于MO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对MO增殖的影响。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巴什拜羊的3个rSP-A浓度组菌落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8.35%(p>0.05)、23.04%(p<0.05)和40.03%(p<0.01);盘羊杂交羊的3个rSP-A浓度组菌落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6.73%(p>0.05)、21.74%(p<0.05)和37.11%(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添加rSP-A培养4h后MO16SrRNA基因拷贝数降至最低,巴什拜羊3个rSP-A浓度组16SrRNA基因拷贝数比对照组下降了72.15%(p<0.05)、78.81%(p<0.01)、81.48%(p<0.01);盘羊杂交羊的3个rSP-A浓度组的MO16SrRNA基因拷贝数比对照组下降了26.26%(p>0.05)、76.62%(p<0.01)、80.83%(p<0.01)。研究表明,巴什拜羊和盘羊杂交羊的rSP-A对体外培养的M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品种羊SP-A蛋白在抗MO感染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盘羊杂交羊易感MO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绵羊跨膜蛋白154基因(Transmembrane protein 154,TMEM154)多态性与进行性肺炎的易感或抗性有关。本研究以绵羊TEME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E35/K35)位点SNP为候选分子标记,利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TEME154基因型,对该基因在新疆地区8个绵羊品种(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巴什拜羊、德国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绵羊TMEM154基因在第2外显子103bp处发生了G-A突变,PCR测序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AG和GG,G103A位点的GG(E35)基因型与绵羊进行性肺炎的高敏感性相关,在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和巴什拜羊群体中属于优势基因型,而在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群体中比例较低。方差分析表明,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和巴什拜羊等进行性肺炎高敏感群体和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等低敏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绵羊TMEM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位点多态性在进行性肺炎高敏感与低敏感的绵羊群体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该SNP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绵羊的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