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濮阳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濮阳市1970~2009年共4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得出:夏玉米产量气象波动指数为0.139,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0.3914)的35.51%,气象因子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气温、7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日照时数等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6月上中旬播种期的干旱、7月上旬拔节期的卡脖旱、8月上旬开花授粉期的雨涝是夏玉米生育期中几个需要注意的气候现象。  相似文献   

2.
干旱是影响天水市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61-2010年天水市7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2001-2010年冬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资料,建立了干旱影响粮食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并对不同冬小麦、玉米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的影响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轻旱出现的频率为7.09次/年,中旱频率为2.52次/年,重旱出现频率为0.50次/年,特旱出现频率0.25次/年。各等级干旱春季出现频率较高,其次为初夏和伏期,初秋出现频率较低。轻、重、特旱渭北地区出现频率较高,中旱藉、渭河谷出现频率较高。冬小麦轻旱、中旱风险指数较高,重旱、特旱风险指数较低;玉米轻旱风险指数较高,其次为中旱,重、特旱对玉米产量影响风险较小。冬小麦在春季受干旱威胁的风险较大,玉米在初秋受干旱威胁的风险较大。渭北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受干旱威胁风险较大,藉、渭河谷地区及秦安、清水玉米全生育期受干旱威胁风险较大。冬小麦干旱风险指数大于玉米,秋粮生产气候优势大于夏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旱涝指标与影响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给淮北平原夏玉米高产稳产和防灾减灾以及保险理赔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0年安徽省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资料,采用积分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逐旬降水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或减产效应及其影响的关键时段,同时采取降水概率≤20%与≥80%分位数法设计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及其全生育期间旱与涝的气候指标,统计分析了夏玉米旱与涝灾的区域分布和灾损率及其风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逐旬降水量的负效应多于正效应,抽雄—乳熟期间降水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期间发生旱或涝灾的减产率分别为12.6%和16.3%。淮北平原夏玉米播种—出苗、苗期—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和全生育期旱灾与涝灾的气候指标分别是各自时段内的降水总量≤17.0、≤50.0、≤95.0、≤110.0、≤370.0 mm和≥95.0、≥235.0、≥265.0、≥280.0、≥740.0 mm。淮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间涝灾多于旱灾,且旱灾与涝灾风险分别呈经向和纬向分布,全生育期旱灾与涝灾的气象相对减产率分别为-22.4%和-28.9%,其他生育时段旱与涝灾的气象相对减产率在-8%~-16%之间。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夏玉米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探求土壤水分变化对河南地区夏玉米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两年测坑试验,选择土壤含水率作为灌水下限控制指标对比分析了水分胁迫条件下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季夏玉米的穗长和穗粗的处理间极差分别为2.86 cm和0.46 cm,灌浆期严重亏水不利于其果穗发育;夏玉米的穗行数基本不受土壤水分影响,其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其中各重旱处理的果穗总是最短最细,其百粒重、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总是最低。夏玉米的产量与耗水量间呈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当耗水量为538.9 mm时产量可达到最高。各生育阶段内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都会使夏玉米的总耗水量降低,其中轻旱处理的阶段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较对照处理均小幅降低,WUE则有所增加,各中旱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总是最大。  相似文献   

5.
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夏玉米干旱胁迫调控指标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合理的夏玉米灌溉控制指标,基于2年控制试验结果,借助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夏玉米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各处理的实测产量、耗水量、WUE从高到低排序相比,产量、耗水量、WUE的单层次评价值位次基本相同,对于优选夏玉米的干旱胁迫控制指标具有可行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产量、耗水量评价值呈减小趋势;WUE评价值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多层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WUE的权重最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综合评价值呈减小趋势,相同生育期内轻旱胁迫处理表现最优。2年控制试验中,对照适宜水分处理最优,灌浆期轻旱处理次之,再次为苗期轻旱处理。考虑河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实际,建议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与灌浆期分别控制土壤水分下限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75%、60%以上时,可保证夏玉米节水稳产。该结论为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合理的夏玉米灌溉控制指标,基于2 年控制试验结果,借助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夏玉米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各处理的实测产量、耗水量、WUE 从高到低排序相比,产量、耗水量、WUE 的单层次评价值位次基本相同,对于优选夏玉米的干旱胁迫控制指标具有可行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产量、耗水量评价值呈减小趋势;WUE 评价值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多层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WUE 的权重最大。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综合评价值呈减小趋势,相同生育期内轻旱胁迫处理表现最优。2 年控制试验中,对照适宜水分处理最优,灌浆期轻旱处理次之,再次为苗期轻旱处理。考虑河南地区夏玉米生产实际,建议苗期、拔节期、抽雄期与灌浆期分别控制土壤水分下限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75%、60%以上时,可保证夏玉米节水稳产。该结论为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夏大豆品种(系)在豫西旱水地条件下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水地条件下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是不同的。明确了夏大豆在豫西旱水地条件下主要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夏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耕作方式保水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保水剂在豫东旱地夏玉米上应用效果,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出苗率、根条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夏玉米生育前期沟播覆盖保水剂效果最好,沟播保水剂次之;后期沟播覆盖保水剂最好,覆盖保水剂次之;不同处理使夏玉米产量比对照提高9.59%~54.6%,沟播覆盖保水剂最好,增产54.6%,覆盖保水剂次之,增产51.03%。表明沟播覆盖保水剂改善了夏玉米出苗和根系状况,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土壤肥力是解决衡水地区旱薄低产的中心问题。增施肥料可以提高地力,但是,目前衡水地区劳畜力紧张,肥源缺乏,单靠施肥远不能满足大幅度增产的要求。因此,利用豆科绿肥是培肥增产的有效措施,并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62年-1963年我们曾用绿豆作夏季绿肥进行研究,证明在旱地条件下压绿肥的后茬小麦比夏季休闲留麦增产17%,为夏玉米茬小麦产量的3.8倍;并且对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和有效养分的转化积累均有良好影响。但用绿豆作绿肥,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WOFOST模型的2014年河南省干旱对夏玉米产量的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化预估干旱持续一段时间而未解除下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采用预估日前气象数据与预估日后近5年平均值气象数据组成完整序列,设计3种情景4种处理方式,利用WOFOST作物模型预估干旱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预估当日,仅依靠自然降水条件,不同干旱区夏玉米减产率变化较大,重旱区47%~64%,中旱区28%~50%,轻旱区14%~47%;有灌溉条件下夏玉米减产率大幅下降,干旱影响小;灌溉充足的情景下,轻旱区几乎无减产,重旱区减产率仅在10%~38%之间。利用实况气象数据检验发现,预估方法对中旱区和轻旱区模拟较准确,重旱区模拟效果一般。利用作物模型可以定量化地预估干旱持续一段时间未解除情况下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鲁南地区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以早熟玉米品种华美1号、登海518和中熟玉米品种登海605、郑单958为材料,分期播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夏玉米产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2种熟期玉米生育期均缩短。6月17日播种比6月10日播种的早熟夏玉米产量略降低,播种期再推迟,早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中熟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均降低,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均减少;气象因子对早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土壤温度>日均温>降水量,气象因子对中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日均温>平均土壤温度>气温日较差>降水量。生产上,鲁南地区中熟夏玉米适宜播期在6月10日左右,早熟夏玉米品种适宜播期在6月10日至6月17日,夏玉米在麦收后应及早播种,为实现高产和子粒机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行距与株距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寻求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区夏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实现夏玉米高产和稳产。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以玉米行距为主处理,不同株距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行距的玉米产量低于50 cm的产量。在行距为50 cm时,以25 cm和28 cm株距的玉米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33 cm株距的玉米产量居中,22 cm株距的玉米产量最低。在行距为60 cm时,以22 cm和25 cm株距的产量较高。不同行距和株距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宽行距和宽株距都有利于穗粒数的增加。而玉米的千粒重则受行距和株距的影响较小,60 cm和50 cm行距下的玉米千粒重差异不显著,25 cm和28 cm株距的千粒重较大。因此,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冬小麦收获后机械播种夏玉米,行株距为50 cm×28 cm组合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北京大兴区近30年的降水资料,并按降水量划分为枯水年、平水年、湿润年和丰水年4种降水年型。利用旱棚模拟4种降水年型,研究其对玉米地上部生长、根冠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水年玉米的地上部长势较好,根冠比较高,产量较高,达9255kg/hm2,其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丰水年由于肥料淋洗、根系发育不良对玉米高产不利。因此,平水年(夏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约400mm)实行旱作节水栽培,不会影响玉米产量,且可创造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南方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防雨棚下的测坑中进行试验,设计了6个处理,春玉米需水关键期设计了3个水平,分析南方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规律。结果表明:拔节期轻旱对春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影响最大;灌浆期轻旱对春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最大;高水分处理的耗水总量最大,低水分处理的耗水总量最小;耗水量为464.6 mm时,最高产量为6795 kg/hm2;拔节期轻旱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建议在南方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应采用适宜的灌水方式,可达到节水和高产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赵玉花 《种子科技》2017,(4):119-1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非常广。玉米的产量会受到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通过试验的形式,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发现两者对夏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影响都十分显著,并确定出在玉米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氮肥的施加量以及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西南丘陵岗地红黄壤区夏玉米产量和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各器官NPK含量有较大的影响,配方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其中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对提高夏玉米农学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机肥处理可以增加籽粒成熟时K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增加玉米籽粒的调集营养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宜在紫色土推广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辣椒品种在遵义市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辣椒品种在遵义市的适应性,对引进的21个辣椒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均能适应遵义市的生态环境,辣椒播种期越旱,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凉夏”事件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影响,对2020年夏季(6—8月)降水、气温和日照资料及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计算甘肃陇东2020年夏季为区域性“强凉夏”(区域性“冷夏”);2020年夏季平均气温除6月上旬较历年同期偏高、7月上旬、8月上旬略高外,其余时间平均气温均较历年同期偏低,尤其是7月中旬偏低了3℃;各县夏季平均气温除环县、西峰较历年同期正常略低外,其余各县均普遍偏低,镇原偏低2.1℃,其中镇原、华池为历史记录次低值;夏季降水量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多,雨日偏多,其中正宁降水量和环县雨日为历史第二多;夏季日照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少,西峰、宁县为历史最少;“强凉夏”造成大秋作物生育期延长,较历年平均值延长12天左右;气候产量虽为正效应,但并非丰产年;生殖生长后期的持续低温寡照及土壤持续过湿,是造成产量较正常年份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降水充足,尤其是关键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充足加之春玉米生长的特殊性和自适应调整,是气候产量仍为正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丘陵区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仲玉3号、蠡玉16、成单3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随播种期推迟而延迟,生育期总天数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少;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的生态条件下,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上旬和中旬,5月上旬和中旬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期的延后,5月下旬播种的产量下降,6月上旬和中旬播种产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玉米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玉米产量。但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不同品种,对密度的要求各异。为了探讨我省中部地区夏玉米合理群体结构,和主要生育指标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为生产提供依据的目的。我们于1981年进行了夏玉米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