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杂交稻‘Ⅱ优1259’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根据其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稻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Ⅱ优1259’高产、适应性广,在福建省感稻瘟病,在长江中下游高感稻瘟病,在海南省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产量结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7.1%,每公顷穗数为19.7%,结实率为13.5%,千粒重为7.4%。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6.3%和71.8%。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5.2%,千粒重的贡献率为4.2%。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率86.3%,结实率的贡献率为13.1%。‘Ⅱ优1259’高产的关键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参加2007年漳州市晚稻区试中的4个博优组合--博优270、博优586、博优黄占、博优253(CK)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每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高产组合的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分别较低产组合增加8.04%和4.80%;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与有效穗是一对主要矛盾.因此,育种中通过选用千粒重大、穗大粒多的恢复系与博优A配组,是提高博优组合产量水平的可行途径;生产上应在保证穗数的条件下,力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才能充分发挥高产博优组合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杂交稻荃优82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密切,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所起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穗,其次为结实率、每穗粒数。其高产栽培应主攻有效穗,通过栽培措施尽量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提出荃优82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穴有效穗数。[结论]在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时,应在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高产栽培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超级稻Ⅱ优航1号的高产结构特征。【方法】2005-2006年调查了75块Ⅱ优航1号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为61.47%,每公顷穗数为25.59%,结实率为9.32%。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分别为35.48%和62.70%。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为99.96%。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89.05%,结实率的贡献为10.23%。【结论】说明Ⅱ优航1号超高产的关键是应培育足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并注重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6.
Ⅱ优339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穗总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要挖掘Ⅱ优339的增产潜力,应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培育大穗,提高每穗总粒教,同时也要注意进一步改善结实,达到穗大粒多粒重的目的。栽培上:要适时播种,适当稀植,争取低节位分蘖,培育大穗,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减少病虫危害,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根据抗稻瘟病、抗稻瘿蚊杂交稻"赣优明占"参加福建中稻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了该组合的抗性、稻米品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结构特征。赣优明占高产、适应性广,在海南省高抗稻瘟病,在福建省中抗稻瘟病,在重庆抗稻瘟病。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0.475),其次是单位面积穗数(0.420),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率很小;稻谷产量主要取决于库容量,库容量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粒数,而单位面积总粒数又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共同决定。因此赣优明占高产的关键是培育多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抗稻瘟病、抗稻瘿蚊杂交稻"赣优明占"参加福建中稻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了该组合的抗性、稻米品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结构特征。赣优明占高产、适应性广,在海南省高抗稻瘟病,在福建省中抗稻瘟病,在重庆抗稻瘟病。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0.475),其次是单位面积穗数(0.420),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率很小;稻谷产量主要取决于库容量,库容量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粒数,而单位面积总粒数又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共同决定。因此赣优明占高产的关键是培育多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9.
北方旱稻产量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产量由公顷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构成。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呈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公顷穗数呈正相关,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公顷穗数、千粒重、结实率、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和0.740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每公顷穴数与每穴有效穗数、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制定相应的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在早期适当增加每公顷穴数,在中、后期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协调好每公顷穴数、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隆晶优81291.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8天。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3.6天,比对照“天优华占”晚熟2.9天。株高109.4厘米,穗长24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为19.2万穗,每穗总粒数156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4、3.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2.
福建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杂交早稻的组合、施氮量、基本苗和秧龄对产量效应的研究表明:威优64具有最高的产量,杂交早稻每公顷以插基本苗90万、施纯氮量187.5公斤以下为宜;在稀播条件下,35天以内的秧龄均适宜。通径分析表明:杂交早稻要获得高产,必须抓住每公顷有效穗与每穗饱粒数这两个因素,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问达到最大的协调。为此,本文提出了要使杂交早稻每公顷产7500公斤的群体动态、库源关系等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理州10个高海拔粳稻新品系(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r=0.392 2)、千粒重(r=0.279 7)与产量成正相关,每公顷有效穗数(r=-0.228 6)、结实率(r=-0.144 9)与产量成负相关。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直接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每穗总粒数(2.404 7)>每公顷有效穗数(1.254 1)>千粒重(0.893 5)>结实率(0.712 2)。因此在大理州水稻育种与栽培时,应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攻大穗,并兼顾千粒重与结实率,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为自变量,产量为依变量,对D优3232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是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强化栽培下建立高产群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为自变量,产量为依变量,对D优3232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是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强化栽培下建立高产群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对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等因素对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发现,结实率和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结实率、每穗粒数、穗长、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认为,有效穗、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穗粒数通过与其他产量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水稻单产。因此,在盐两优2208高产栽培时要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氮肥适当后移,在倒3叶时增施粒肥以增加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增产增效潜力,笔者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一定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中籼898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天优3301再生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天优3301再生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途径,2007、2008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设置分期播栽试验,调查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天优3301从头季播种至再生季抽穗的积温为4000℃;早播早栽田头季显著延长营养生长期,结实期与光温高值期重合,再生季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有利于建成多穗大穗、高结实率的群体;早播早栽田决定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穗数和每穗粒数,二者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合占95%以上,其中头季以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再生季以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迟栽迟播田头季结实期寡照,再生季花期和结实期遇冷害频繁,最终结实率低限制了高产。天优3301作再生稻栽培,宜早播早栽、适当密植;头季高产须在形成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  相似文献   

20.
<正>一、隆晶优44561.特征特性。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3.5天,比对照“天优华占”晚熟3.9天。株高104.5厘米,穗长24.8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47.5粒,结实率89.1%,千粒重26.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