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
茶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茶叶片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了细胞组织学的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叶餐植体叶肉中的小叶脉周围以及主脉中的薄壁细胞首先启动,脱分化而进行分裂,开成分生细胞团,继而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壁以及细胞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甘蔗黑穗病菌粗毒素对甘蔗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黑穗病菌(Ustiago Seitamimea Syd)的粗毒素处理三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CP65/375和桂糖12号)的岔伤组织。接种粗毒素培养后,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内源激素ABA,IAA含量的高低影响不同大豆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难易,内源激素IAA含量高,愈伤组织容易诱导,内源激素ABA含量高,愈伤组织却容易分化。在分化培养过程中取不同时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测定其ABA,IAA含量,发现胚性愈伤组织的ABA和IAA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均在培养的诲6天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甘蔗愈伤组织块幼小植株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幼嫩叶鞘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2-3mg/L的2.4-D诱导愈伤组织,附加不同种类和组合的植物激素进行分化培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块幼小植株的分化与植物激素种类、激素浓度、碳源、蔗糖深度、甘蔗基因型及诱导愈僵时所用生长素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11.
甘蔗茎尖胚状体脱毒苗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类型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7.5mg/L+ABA 2.5mg/L最好;去除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目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柑桔组织培养中的次生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MT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各种植物激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一系列培养基中,6~8周龄的柑桔胚珠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后进一步诱导形成次生胚状体,通过萌发或诱导丛芽再生出完整植株。外源激素的种类和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胚状体的形成和次生胚状体的发生以及成苗都有显著的影响。染色体计数分析表明,通过次生胚胎发生途径的再生植株,其遗传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甘蔗花叶病SCMV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甘蔗花叶病SCMV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给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从广西各主要蔗区对不同品种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样品,采用1对病毒CP基因引物(SCMVF4:5′-GTTTTYCACCAAGCTGGAACAGTC-3′;Y=CorT,SCMVR3:5′-AGCTGTGTGTCTCTCTGTATTCTC-3′),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表明:69.4%的样品为阳性。选取8份代表性样品,对经SCMVF4/SCMVR3扩增获得的病毒CP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所得序列经Blast比对确认均为SCMV CP序列。在所调查的品种中,主栽品种ROC22最易受SCMV侵染,其它台糖系列如台糖16、台糖28、台糖95-889、台优,柳城03-182、柳城03-1137及广西甘蔗研究所许多品系均检测到SCMV。目前甘蔗花叶病SCMV已在广西主要蔗区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崇左市江州区属干旱地区,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蔗糖业基地。通过分析干旱和土壤肥力下降这两个影响江州区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创新蔗叶利用方式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在海南省被甘蔗黄叶病毒(SCYLV)侵染情况及病毒基因型类型,从集成示范及区试的50个甘蔗品种上采集带有显著病症或不显病症样品50份,采用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甘蔗黄叶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50个甘蔗品种中有31个被检测到SCYLV,检出率为62%;病毒基因型有古巴(CUP)基因型、巴西-秘鲁(BAR-PER)基因型和留尼汪岛(REU)基因型3种,主要以CUP基因型为主,占58.06%,其次是BAR-PER基因型,占51.61%,REU基因型最少,占29.03%;未发现CHN1、CHN2、CHN3基因型。另外,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现象普遍存在,总混合侵染率达32.26%。可见,海南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严重感染甘蔗黄叶病毒(SCYLV),且存在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建议推广种植脱毒种苗来控制甘蔗黄叶病的发生。本研究为在海南蔗区推广和种植甘蔗脱毒种苗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