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瘤胃能氮释放同步化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生产性能及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采用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动物为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试验处理为4种瘤胃能氮释放同步化指数(SI)不同的等能、等氮饲粮(饲粮Ⅰ,SI=0.95;饲粮Ⅱ,SI =0.90;饲粮Ⅲ,SI =0.83;饲粮Ⅳ,SI...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相似文献   

3.
能氮同步释放与饲喂频率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同步指数与饲喂频率差异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以4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杂交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种日粮分别以2种同步指数(SI)与2种饲喂频率(FF)组合处理,即Ⅰ组(SI=0.66,FF=2)、Ⅱ组(SI=0.66,FF=4)、Ⅲ组(SI=0.75,FF=2)、Ⅳ组(SI=0.75,FF=4),试验周期为4期。结果表明:Ⅰ组与Ⅱ组、Ⅲ组的平均pH差异显著(P<0.05),Ⅱ组平均N H3-N浓度与Ⅰ、Ⅲ、Ⅳ组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Ⅲ组的丙酸浓度、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显著(P<0.05)。对于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M C P),早晨饲喂后4 h之内,各组M C P的浓度没有差异,12:00开始Ⅳ组与Ⅲ组、Ⅰ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同步指数较高的日粮,丙酸浓度较高,乙酸/丙酸低,M C P产量较高。增加饲喂频率对绵羊瘤胃内环境调控效果甚微,但可以提高M C P产量。  相似文献   

4.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protein,MCP)是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蛋白质(Pro)的主要来源,而优化瘤胃发酵调控,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优化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关注,因此,作者主要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概念、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评价方法和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影响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奶牛饲喂甘草茎叶后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健康的泌乳后期(258±12)d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苜蓿添加组)和试验组(甘草茎叶添加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胃乙酸、丙酸、戊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色瘤胃球菌、总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采用甘草茎叶替代苜蓿饲喂奶牛,对瘤胃液中的纤维分解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总瘤胃球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奶牛瘤胃参数,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直接饲喂微生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饲喂微生物(DFM)能够提高奶牛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增加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犊牛的健康状况。然而其作用模式不是很明确。本文对目前应用在奶牛养殖方面直接饲喂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瘤胃和肠道的关系及作用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常用粗料来源(稻草、玉米秸、羊草、苜蓿)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组24 h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玉米秸秆组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羊草苜蓿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著高于稻草组(P<0.05),玉米秸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苜蓿组48 h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高于稻草组和玉米秸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苜蓿可促进瘤胃发酵和养分的消化,并促进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添加0、15、25和35 g/(d·头)RPMet。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瘤胃MCP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0%、20.45%、16.23%。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12%、13.32%、10.32%;RPMet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乳体细胞数(P0.05或P0.01),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出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55%、17.49%、13.2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Met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MCP产量,减少氮排泄,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综合各项试验指标,RPMet的最适添加量为25 g/(d·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瘤胃能氮平衡原理评价奶牛全混合日粮的能氮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北京规模化奶牛场全混合日粮(TMR)的能氮平衡情况,试验选择3个奶牛场的5种典型TMR和12种饲料原料,利用3头带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通过尼龙袋法测定其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CP)的降解率,并根据瘤胃能氮平衡(RENB)原理计算其RENB值和瘤胃降解蛋白(RDP)合成微生物蛋白(MCP)的效率(MCP/RDP)。结果表明:5种TMR的RENB均为负值,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能量负平衡程度增加;MCP/RDP随着时间呈波动式变化,其中在12 h达到峰值。另外,根据降解率参数和饲料原料的RENB值计算TMR在各时间点的RENB也均为负值。因此,可以判断这些奶牛场的TMR中RDP过量或可发酵有机物(FOM)不足,可以通过降低日粮中RDP比例或增加FOM含量改善能氮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荆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纤维素酶活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饲喂不同剂量复合益生菌,分为对照组(0 cfu/d)、低剂量组(0.6×1011 cfu/d)与高剂量组(1.2×1011 cfu/d),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8 d.结...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泌乳水平奶牛在瘤胃发酵和血清代谢上的差异,从消化和代谢的角度解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的泌乳合成机制差异,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24头体况良好、体重[(648.50±68.65)kg]、胎次[(2.64±0.70)胎]相近的泌乳中期[(182.0±31.5)d]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分为高产组[(41.7±4.8)kg/d]和低产组[(24.1±3.9)kg/d],各12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乳成分分析仪、酶免法、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乳成分、血清代谢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高产组奶牛乳成分中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乳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而乳蛋白率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2)高产组奶牛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及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乙酸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3)高产组奶牛血清能量代谢指标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β-羟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组(P<0.01);抗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免疫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综上所述,高、低产奶牛在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发芽玉米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成分、产奶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胎次、分娩日龄、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15头,试验分为3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MR和苜蓿干草),T1、T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发芽玉米和20%发酵发芽玉米。结果表明,添加发芽玉米及发酵发芽玉米均能降低瘤胃pH的变化幅度,提高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组4%乳脂校正乳极显著提高(P<0.01),并可显著提高T2组的饲料效率(P<0.05),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T1、T2组具有降低乳中胆固醇含量的趋势,并对血液成分无显著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发芽玉米可改善瘤胃内环境,显著提高产奶量与饲料效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且乳中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4只体况良好、体重(30.0±2.5) kg的山羊, 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4种不同蛋白质豆粕(A组)、棉粕(B组)、菜粕(C组)和DDGS(D组)组成的日粮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高于B、C组(P<0.05),极显著高于D组(P<0.01);各组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差异显著,总VFA浓度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水平对湖羊瘤胃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湖羊公羊48只(体重为(17.77±1.15) kg)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C组),代谢能ME=8.83 MJ·kg-1;2)高能组(H组),ME=10.84 MJ·kg-1。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同时对微生物细菌V3-V4区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检测瘤胃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1) H组和C组在瘤胃pH、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及乙丙比、氨态氮和微生物菌体蛋白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2)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H组的Chao 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物种注释发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最高,但两者的相对丰度在H组和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组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特性影响不显著,但是会降低瘤胃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改变部分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