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当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改革的"试验田"和区域现代农业"展示板",农业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为打造发展先进、创新活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示范引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基础,它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在于扭转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着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得到扎实有效地顺利推进,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定西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的深入调查研究,详尽阐述发展现代农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定西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定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以潍坊市辉渠小米产业为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科教产"跨界融合发展体系,力求更高效地促进当地产业提档升级,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科技》2022,(3):14-17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现代农业要求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智慧农业技术可为"三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形式,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建设的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强有力举措,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使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建设现代农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对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为现代农业拓展市场的发展空问,提供技术装备与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培育并吸引优秀农业人才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强弱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于县城.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有效结合,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未来,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培育"互联网+"农业人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电商平台改造农业产业链、加大金融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约存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探索在建立新型农村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提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信息化是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四化"同步,充分显示了信息化在农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领域,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当前,正值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期,面临国内外形势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的客观影响,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今后一个时期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抓手.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对于促进许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垦》2013,(11):31-35
农垦从创建伊始,就被赋予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和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示范的历史使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把农垦规模化农业区列入我国现代农业的率先实现区域,对新时期农垦建设现代农业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履行好国家使命,率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新形势下农垦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厘清农垦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农垦农业现代化建设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然途径。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践中就证明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国的农业科学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提出:"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主线,将封闭的、低效的、劳动密集的手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市场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农资行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文章基于"网上供销社"与"田田圈"两种典型模式分析我国农资服务模式发展现状,总结阻碍我国现代农资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新型农资服务模式,为繁荣农资市场、实现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偏低,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迫在眉睫.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农村整合改革,2008年中共中央十七届j中全会又提出了走巾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决定,这无疑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现代农业的概念明确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选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那么在农艺、农机相协调上出现了许多亟需科技工作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田伟 《农民致富之友》2014,(21):100-100
<正>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大庆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和城市能够支持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优良。未来大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基于"四型"的基础上发展,即半农半牧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准确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重点和关键措施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  相似文献   

18.
从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解决好"三农"问题,转变农业发展和增长方式,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河南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成为农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型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广西发展"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外部影响有正、反两面性,西方国家通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偏好于在技术层面照搬西方模式,过分追求物质要素的发展,对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未加以充分利用,农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比较突出.文章在比较中西方现代农业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