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989 ̄1997年在田间以高感白粉病品种为诱发品种,创造白粉病流行条件,从国内外引进品种中筛选出抗白粉病小黑麦7份,普通小麦5份;利用小黑麦、中间偃麦草、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太谷核不育轮选等技术,选育出了9个对白粉病免疫或高抗的优良品系和一批抗源材料,并对其抗性遗传分离进行了观察统计。  相似文献   

2.
小麦大群体育种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所谓小麦染色体(注1)减倍育种,就是对于小麦的远缘杂交后代,改变染色体结构,缩减染色体倍数的育种方法。我们是从1973年以来,才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的.第一批材料今年是杂种第4代(F4),选获了一批株高70—80厘米,籽粒饱满,千粒重50克上下,对白粉病,锈病免疫,既有八倍体小黑麦根系发达、适应性广的优点,而又排除了小黑麦植株过高、晚  相似文献   

5.
离子注入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能量的离子处理小麦新品种豫麦 39和优质小麦品种豫麦 47、陕优 2 2 5、兰考 90 ( 6 ) - 4,PH82 - 2 - 2和一些高代品系 ,发现出苗率、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相差很大 .结果证明 ,用 30keV ,3× 10 17N+·cm-2 离子注入豫麦 39效果最佳 .M1代株高比Ck(未处理的本品种 )降低 12~ 2 9cm .M2 代共选 18株 ,株高 6 7~ 83cm ,平均 76 8cm ,克服了豫麦 39植株偏高的缺点 ,保留了该品种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赤霉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在大流行年份往往引起严重损失.建国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对于赤霉病的发病和流行规律,以及在农业防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选育抗赤霉病品种方面,工作做得很少,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数不能抗病.有些抗病品种,主要是地方品种,由于农艺性状不够好,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一般新选育或新引用的品种,又不抗病.如本所在文化大革命前选出的早熟品种“矮秆早”,当时认为早熟性和丰产性是比较好的,文化大革命中进行了推广,但由于感染赤霉病很重,不久在生产上就停止了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教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时间、6-DMAP激活时间以及改进的培养液对绵羊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成熟培养25 h和26 h激活组的囊胚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成熟培养24 h激活组;6-DMAP激活液作用2 h,激活效果较好;培养液改进后,孤雌胚的囊胚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25 h后在6-DMAP中激活2 h,利用改进后的培养液进行培养,能获得较好的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猪卵母细胞的激活,猪孤雌胚死亡主要原因,提高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技术途径,以及对孤雌激活的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体外成熟(IVM)27 ̄28h的水牛卵母细胞经7%酒精(EH)激活处理5min后,置入不同浓度的(0,0.625μg/ml,1.25μg/ml,2.5μg/ml,5μg/ml)放线功酮(CHX)培养10h,而后固定染色或在胚胎培养液(CM)中继续培养检查激活分裂率。结果培养在0.625μg/ml和1.25μg/ml CHX的卵母细胞的激活分裂率和总原核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南北跨越27°-31°12′N,相距约450公里的不同生态条件进行穿梭育种研究。从F#-2起在嘉兴、杭州、富阳和温州的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单株相互交换,使每一个试点都种植全部选择的株系,允许选育者根据当地的表现进行淘汰和选择。这样便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每一世代的当选单株进行适应性鉴定,以选育适应性较广的新品种。通过穿梭育种不仅较易选得适应性较广的品系,而且最后所选得的较优良品系几乎没有一个是选育者从自己推荐的组合中连续选择育成的。这表明穿梭育种还可以通过各育种者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提高选择效果。现初步育成几个新品系。本文还对今后的穿梭育种工作的改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冻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品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郸城县小麦屡遭冻害。如1993年受冻面积42万亩,基本绝收14万亩,1995年2月上旬、下旬和4月上旬又遭冻害,面积达80多万亩。为能有效地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对小麦冻害的症状、特点、成因、预防及补救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现简报于后。1小麦冻害的症状及危害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受冻害,其受害症状表现不同。前期,由于小麦正处于营养生长旺盛期,幼穗分化刚刚开始,故受冻部位主要是叶片和幼穗。受冻植株表现心叶萎蔫枯干,基部2~3片叶先黄后干,初冻幼穗水浸状,失绿发粘,随后发黄…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小麦纹枯病呈发展趋势.发病率16-90%,被害小麦千粒重降低8.8-11.6%.调查中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抗病性有差异,以百泉71-41、高38、大粒白、烟农16等较抗病.病菌无休眠期,生长适温为25℃,湿热下致死温度菌丝体为49℃10分钟,菌核及病残内菌丝体为50℃10分钟.干热下致死  相似文献   

14.
以 30keV氮离子辐射高粱种子 ,M1成苗率有所降低。M1出现不同类型变异 ,变异率为6 .8%。变异性状在M3 趋于稳定。从稳定株系中选出一批变异材料 ,同时选出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N+ SSA - 1。自主结实率比CK(SSA - 1)提高 87.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电激活参数的摸索,电激活和化学激活联合的研究,以确定适合于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在电场时程60μs,1次直流脉冲的条件下,电场强度1.6kV/cm时其卵裂率(88.68%)和桑葚胚率(81.13%)较其他各组高。在电场强度为1.6 kV/cm,1次直流脉冲的条件下,脉冲时程20μs时,卵母细胞卵裂率仅为75.38%,桑葚胚率为64.62%;40和80μs时,卵裂率分别是84.62%和77.17%;100μs时,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和桑葚胚率都明显下降。在电场强度为1.6kV/cm,电场时程为60μs的条件下,2次电脉冲激活卵母细胞的卵裂率(87.50%)、桑葚胚率(81.25%)和1次电脉冲的卵裂率(88.68%)、桑葚胚率(80.1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3次电脉冲的卵裂率(72.50%)和桑葚胚率(70.27%)。成熟卵母细胞经电刺激(ES)后,分别用CB(7.5μg/mL)、CHX(10μg/mL)、6-DMAP(2 mmol/L)、CB(7.5μg/mL)+CHX(10μg/mL)、CB(7.5μg/mL)+6-DMAP(2 mmol/L)各自处理4 h,ES+CB+CHX和ES+CB+6-DMAP组卵裂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但其桑葚胚率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电场强度为1.6 kV/cm,电场时程60μs,1次脉冲的电刺激对体外成熟的猪卵母细胞(IVM)孤雌激活效果最好;1次或2次电脉冲就足以激活猪卵母细胞,过高脉冲对细胞反而有伤害作用;电激活和化学激活联合应用可提高猪卵母细胞的卵裂率。  相似文献   

16.
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 3种化学激活方法和 4种电化学激活方法对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的效果。结果显示 ,单独用离子霉素和用离子霉素 + 6 DMAP +CB或 +CHX +CB激活牛卵母细胞 ,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用不同强度电脉冲 + 6 DMAP +CB激活牛卵母细胞 ,各组间卵裂率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结果表明 ,虽然电化学激活方法最高可获得 82 9%的卵裂率 ,比化学激活方法中最好的高 4 8% ,但后者不需电融合仪 ,操作相对简便。  相似文献   

17.
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胚胎电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7%酒精对17h和19h卵龄卵的激活率差异不显,但19h卵激活后的卵裂率显高于17h卵,酒精处理前去掉卵丘能使激活率提高的90%-100%,酒精处理时间之间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叙述了回交育种在小麦育种中的具体应用,从目前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和进展出发,分析了育种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谷子理想株型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1.1育种材料及其特点2003年笔者在杂交组合“小黄谷三万×安5012”后代材料中发现2个株系,其穗短粗,直立,穗柄较粗,上部叶片挺拔上冲,中下部叶片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增大与茎的夹角,且叶色深绿,较符合谷子理想株型形态特征。其中一个株系幼苗鞘色为绿色,另一个为紫色,分别命名为“立绿谷”和“立紫谷”。这2个姊妹系虽然株型良好,但是其他农艺性状表现较差,主要缺点是:①杆高,较易倒伏。②生育期长,较晚熟。③产量性状差。表现为穗小,开花授粉不集中,成熟灌浆速度慢,结实性差,秕谷多。同年冬在海南南繁加代时,针对其缺点依据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配制杂交组合对其进行重点改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