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药剂经2个点试验结果显示:翠康苗壮具有促进草茎生长,有效草茎增多的增产优势,两试点比对照分别增产13.74%和23.76%,但对草茎品质改善未见效果;托布津对草茎性状如同对照,未有见效;爱苗对促进草茎品质改善,提高产量,特别对控制梢枯、黄斑病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两试点梢枯率、黄斑率分别下降8.92、18.05和19.3、31.2个百分点,产量增幅10.47%和18.83%,值得推广应用。可在4月下旬,5月中旬分别喷施2次爱苗。每次用量450ml/hm^2,喷液量750kg/hm^2。  相似文献   

2.
蔺草田追施嘉有有机肥后,土壤肥力提高,性能良好;早期茎蘖增多.中后期伸长快,≥100cm的草茎增多,成草率高,产量增幅10.8%~15.57%,平均14%;草茎梢枯、黄斑病、褐斑病等下降,茎海绵体充实,拉力负重增加,草色翠绿,富有光泽,品质有效改善,实现优质高产。每667m^2用量40kg,宜在2月底~3月上旬追施。  相似文献   

3.
430 g·L-1好力克悬浮剂,每667 m2用药量18 mL,在蔺草有效分蘖后期及伸长期分别喷施1次,能有效促进草茎的伸长,提高成草率,草茎重、产量高.≥100 cm草茎占总茎蘖的42.7%,比对照区和爱苗处理区分别增1.6个和8.7个百分点,其中,≥120 cm草茎分别增11.4个和8.7个百分点,每667 m2干茎产量710.6 kg,比对照区和爱苗处理区分别增13.9%和5.8%.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调查、观察、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蔺草草茎黄斑病是由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多种冈素互为影响而引发。初见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盛发,中旬进入发病高峰。草茎在其个体生育期45~50d长成,是优质长草。但受肥、水、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草茎伸长缓慢,生育期超长,草茎不断成熟老化,抗性逐渐减弱,而导致黄斑病的发生,这是一种生理衰老现象,犹如老年人的“老年斑”,属生理性病害。因此,控制黄斑病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群体,壮健的个体,在生长的全过程中要使草茎始终处于良好的环境条件下,采取促根壮茎,提高抗性,延缓生理衰老,适时喷施药物等综合技术措施,压低发病率。用30%爱苗EC喷施蔺草,黄斑病的有效控制率在53.4%~94.5%,平均为68%。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蔺草黄斑病等病害的药剂,验证拿敌稳等药剂的施用效果,特进行了拿敌稳等药剂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每667m2用10g,在5月下旬初喷施1次,能促进草茎伸长,有效草茎数量增幅大,长草率高,单茎重增加,草茎梢枯、黄斑病得到有效控制,草色好,品质改善,产量增幅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外源生长物质控制抛秧稻无效分蘖,即可显著减少无效分蘖的产生,又可促进有效茎蘖的生长,成穗率提高7%-10%;中期增施氮2.0kg或增施磷、钾各2.3kg,每穗可增加总粒数5.2粒、实粒数9.5粒,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30%爱苗(苯醚甲.丙环)乳油在蔺草茎伸长、充实期进行喷施,能促进草茎伸长、增加茎粗、茎重,降低草茎梢枯、黄斑率,减少白根(叶鞘以上的白色茎)长度,色泽好,对改善草茎品质和提高产量有明显效果。喷施1次的增产率8.8%,喷施2次的为18.9%。  相似文献   

8.
吴增军  祝中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1-171,178
通过对30%爱苗EC防治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防治纹枯病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增幅显著高于主治药剂20%井冈霉素SP,可完全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螯合中微肥对水稻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水稻增施中微肥料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产量增幅在7.4%~11.8%,其中氨基酸螯合中微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茎蘖苗,增产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控病增产技术,是把水稻多样性种植技术的生态农业原理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相结合,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获得高产。通过试验示范,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控病率达69.6%~100%,产量增幅达21.6%。  相似文献   

11.
根据蔺草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性,环绕促根、促蘖的要求,运用薄水、湿润为主的用水技术,改善土壤环境,协调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促进根系发育,茎蘖萌生,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节水优质高产。节水133.3m^3/667m^2,达61.7%,田间持水天数缩短24d,产量增73.5kg/667m^2,增幅18.8%,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选择10%三唑酮EC、18.7%灭黑灵WP、25%使百龙EC、30%爱苗EC等4种杀菌剂对中稻品种Ⅱ优183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使百克EC和30%爱苗EC对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每667m。推荐用药量为25%使百克EC75ml、30%爱苗Ec15~20ml。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土力根"微生物有机肥对蔺草秧苗的有效作用,特进行了其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土力根"作追肥前期作用缓慢,约30d后,茎蘖增长较快,茎蘖数明显提升,对促进秧苗茎蘖的发生有显著效果;秧苗白根多而长,且比率高,根系旺盛而有活力,吸肥吸水力强,促进茎蘖不断增长;蘖芽增多,增幅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茎蘖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菲波拉奇数列来模拟小麦个体拔节前理想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并将小麦分蘖能力作为品种遗传参来修正不同品种的分蘖潜力;采用叶面积指数影响因子和群体同化物供应状况来描述群体自身对茎蘖发生的影响;采用水分和氮素丰缺因子来模拟水分和氮素条件对群体茎蘖数的影响。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的下降受到同化物供应状况和有效热时间的影响,并将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的茎蘖数作为不同品种最小茎蘖数。利用不同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小麦茎蘖动态的预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预测平均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增加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和单株成穗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基本苗数210万根/hm2处理产量最高;籽粒品质影响甚微。在相同基本苗数条件下,增施氮肥,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量、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尧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 d、破口前7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袁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袁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曰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袁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曰3 种药剂三唑酮尧爱苗尧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袁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袁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袁但差异不显著遥  相似文献   

17.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水淹蘖的效果优于落干烤田,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穗数型品种无论哪种控蘖方法,最佳处理时期为田间茎数达到计划亩收获穗数的80%,持续10-12天;穗重型品种,大水淹蘖的最佳时期为田间茎数达到计划亩收获穗数的80%;而落干烤田的最佳时期是田间茎数达到计划亩收获穗数的100%时,两种处理方法,不影响出叶速度,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进行30%爱苗EC防治水稻制种田纹枯病和稻曲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等副作用.30%爱苗EC还具有增产作用,喷施爱苗的小区稻株生长后期仍青枝腊秆,基部黄叶少,穗头谷粒饱满、色泽靓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基蘖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群体最高茎蘖数与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穗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与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可提高齐穗后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及收获指数随着穗肥施入比例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每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氮素基蘖穗肥比例20:50:30的处理获得最高单产为每667m2 762.1 kg.  相似文献   

20.
水稻大田群体晒田时期在距拔节期20d左右的6月中旬分蘖高峰期,气象因子初步分析, 6月15日左右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为晒田始期临界点,以晒田至复水期(各处理均晒田7d)时段内平均积温166.5±4.48℃,日均23.8±0.61℃达到分蘖高峰期,其中以晒田前期是增加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关键时段;适宜晒田的茎蘖数以达到17--18万株/666.7㎡开始晒田;秧苗移栽大田至返青期,群体茎蘖数出现平均减蘖30%左右,以此权衡适宜移栽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