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杂交中粳新组合Ⅲ优9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Ⅲ优 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作 ,利用BT型不育系 2 3A与恢复系R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制种实践总结优质杂交粳稻Ⅲ优98高产制种技术,要点有:确定适宜播差期和齐穗期,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适时适量用好“九二0”,去杂保纯. 相似文献
4.
5.
6.
两优517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耐热性强和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结合两优517品种来源及福建省泰宁县地区的气候特点,从田块选择、隔离条件等方面介绍该品种的高产制种技术,为两优517稳产保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在东港地区要想提高辽优2006制种产量,不仅要求父母本花期、花时相遇,而且出穗期以8月5日为宜。制种组合辽优2006父本熟期较好,但花期短、集中,而且父母本花时相差较大,不利于制种产量提高,若能得到改良,延长期花期,延迟开花时间,同时母本若能提早花时,势必有助于制种产量进一步提高。为此,提出了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提高制种产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9.
9优 138 (92 0 1A×N138)是一个高产兼顾优质的杂交中粳组合。 1994~ 1995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 ,2 a区试平均比对照徐优 3- 2增产 9.5 0 % ,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 17.6 6 %。大面积种植产量在 9.75 t/hm2 左右 ;1997~ 1999年多点次出现 11.2 5 t/hm2以上的高产田块。其外观米质中上 ,主要理化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突出特点是株型优良、生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耐肥抗倒性好。 92 0 1A不育性稳定 ,配合力强 ,开花习性好 ,异交结率高。 N138恢复力强 ,花粉量足 相似文献
10.
11.
Ⅲ优 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作 ,利用BT型不育系 2 3A与恢复系R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13.
II优012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I-3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01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9.416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7.0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55t/hm^2,较对照II优838增产6.10%。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三级食用稻等级标准。全生育期138d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的制种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别通过手插秧播期试验、机插播期试验、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化控试验、割叶试验、赤霉酸不同剂量处理试验和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对影响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亲本机插种植的播期应比手插种植方式适当提早3~4d为宜。采用在秧苗喷多效唑有明显的控制株高的作用,多效唑用量应该根据不同亲本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施用600~900g/hm2为宜;割叶措施对提高结实率有一定的作用;杂交粳稻亲本赤霉素用量为75~90g/hm2为宜;母本与父本的行比以6∶2的配置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有效评价三系杂交籼稻种子田间出苗率的活力测定方法,以产自湖南和四川制种区共52份三系杂交籼稻种子样品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标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低温胁迫发芽率、干旱胁迫发芽率、盐胁迫发芽率、老化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金科优651’‘丰优1号’‘内香8156’‘泰优992’‘T优109’等品种活力显著较高;‘五丰优316’‘Q优6号’‘川农优527’‘川优8377’‘泸优58’等品种活力显著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发芽率均能较好地评价湖南和四川制种区三系杂交籼稻种子的田间出苗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食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产量性状方面,食味值与实粒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各产量性状对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关于叶型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倒1叶的长宽、倒3叶的宽度以及倒1叶、倒2叶的基角开角,而叶片厚度、倒2叶长宽、倒3叶的基角开角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