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经济林和灌草坡7个主要植被型,并对部分植被型进一步分类。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及岩性几个方面对保护区的不同植被类型涵养水源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大鲵模拟生境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泳 《河南农业》2011,(7):53-53,64
一、人工饲养的基本条件 (一)充足的冷水性水源 大鲵多喜栖于冷、清、流的水域环境之中.其水温变化范围控制在10℃~18℃。所以,人工饲养大鲵应选择具有充足且其水温最好不超过25℃,以14℃~22℃的冷水性水源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线路、样地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查阅文献、汇总植物数据库对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植被分为6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31个群系;保护区内有蕨类植物27科52属100种,裸子植物5科6属10种,被子植物142科553属1 173种,苔藓植物50科95属180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Ⅰ级2种,Ⅱ级10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9种(2级2种,3级7种)。根据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现状,从加强保护宣传、加大科学研究和强化执法巡查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属于CITES附录Ⅰ,中国Ⅱ级保护动物,受胁等级为极危(CR)的濒危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甘肃康县大鲵资源及生境状况.【方法】2016年6-8月,对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该保护区野生大鲵主要分布于燕子河、清河、太平河、铜钱河、秧田河、梅园河、柯家河和素河8条河流.较上世纪末,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目前约4 620尾;人工养殖大鲵主要分布于阳坝乡、铜钱乡、白杨乡、三河坝乡和两河乡,人工养殖大鲵规模较大,约23 300尾.【结论】康县野生大鲵主要栖息于石沙混合、河底不规则、人为干扰较轻的深水潭中,较20世纪未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人工养殖规模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采自贵州省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279份苔藓植物标本整理鉴定,统计出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5科,74属,13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8种;藓类植物26科,64属,113种。其区系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兼有多种区系成分。该区以东亚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2.8%;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所占比例也较高,反映该保护区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中国特有种比例仅次于东亚成分,占总数的19.3%。优势科分析表明该区苔藓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鲵在仿生态条件下自然繁殖的效果,通过对大鲵自然生态习性及繁殖生态的研究,构筑了相应洞穴;通过对洞穴内外及溪水不同的流径点的p H值、DO、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洞内外水体理化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进出水口与洞穴外的水体理化指标均没有差异;2016年的繁殖结果是性腺成熟并产卵的比例为33.33%,比改造前提高1倍。  相似文献   

7.
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发现该区年日照数为1027.5~1158.6 h,年日照百分率为23%~26%,年大阳总辐射为3435.0~3667.8MJ/m2;年均温为14.5℃左右,日均温≥10℃持续日数约为229.0 d,≥10℃积温约为4433.3℃.d;年降雨量为1142.9~1474.3 mm。该区属北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石山林立,溶洞遍布,洞内水质清澈,是野生大鲵的天然小生境,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价值、大鲵自然保护价值和自然景观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比较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的种类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有6个藻类门的33科、154种淡水藻类,在种类组成上以绿藻和硅藻为主,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群。绿藻门藻类共计60种,所占比例最大为38.96%,其次为硅藻58种,所占比例为37.66%。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硅藻、绿藻和蓝藻在物种组成上较为丰富,其中硅藻门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绿藻门。从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数量来看,绿藻和蓝藻的种类数量变化较大,硅藻种类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泳 《河南农业》2011,(4):51-51
大鲵资源保护、繁殖、利用是水产科研的一个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目前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制约因素:一是雄性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二是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  相似文献   

10.
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进行种子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进行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基本组成科、属、种的分析,并与贵州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5个邻近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及其相似性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该区内有种子植物131科、380属、630种,优势科较为明显,但优势属不明显。(2)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区系性质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其中温带分布属有197属,占总属数的57.94%。热带分布类型亦占相当优势,有141属,占总属数41.47%,说明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热带到温带过渡的性质。(3)地理成分复杂,特有成分贫乏。(4)该保护区与其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相似性很大,其中与关山、宽阔水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太平山、茂兰、草海次之。  相似文献   

11.
一、人工饲养的基本条件(一)充足的冷水性水源大鲵多喜栖于冷、清、流的水域环境之中,其水温变化范围控制在10℃~18℃。所以,人工饲养大鲵应选择具有充足且其水温最好不超过25℃,以14℃~22℃的冷水性水源较为适宜。(二)适于大鲵栖息和便于观察的饲养池大鲵人工饲养池建造于阴暗的岩石建筑拱形窑洞内;其次,人工饲养根  相似文献   

12.
康县地处长江上游,甘肃省东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介于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县境内分布着嘉陵江流域的16条支流,水资源十分丰富,集水面积在50km^2。以上,溪河两岸植被完整,乔灌丛生,环境阴凉,交通方便,河水清澈见底,清潭密布,奇石纵立,是大鲵柄息繁衍的最佳环境,也是发展大鲵养殖产业的最佳基地。作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大鲵,是目前现存的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也是现存的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典型的原始过渡性动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的生态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利用植物区系丰富性综合系数法对保护区内藻类植物的丰富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绿藻和硅藻为保护区内优势种群,水塘和静水河中物种最丰富,该保护区内藻类的物种组成具有亚热带区系性质的特点,藻类丰富性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2005,(10):16
7月22日,总投资近400万元的河南省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继1982年在卢氏县设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河南省在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将建成集大鲵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大鲵资源种群观测、救助、科研开发、人工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将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大鲵的生态习性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2021年12月成立的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出原金寨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存在范围面积过大,难以科学划界;人为活动频繁,矛盾冲突加剧;机构人员缺失,无法实际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设立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力量;开展勘界立标,科学界定功能区;加强高校合作,提升科研实力;积极宣传教育,提升保护意识等建议,以期为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水生种子植物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初步研究,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有水生种子植物25科,32属,46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15科,17属,24种;单子叶植物有10科,15属,22种.挺水植物有37种.占80.4%;浮水植物有5种,占10.8%;沉水植物有4种,占8.7%.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种分布类型和1个变型,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热带分布有12属,15种,不计世界分布,占属数的60%、种数的57.69%;温带分布型共有8属,11种,占属敷的40%、种数的42.31%.调壹发现该区有外来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应对此类物种予以足够的重视,避免其形成大面积入侵.  相似文献   

18.
北移大鲵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移大鲵人工繁殖成功的可能性及大鲵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温度、营养调控进行亲鲵培育,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对人工驯养的性成熟的北移大鲵进行人工繁殖。[结果]繁殖亲鲵共产卵41468粒,平均催产率83.0%,受精卵总数为24507粒,受精率平均为56.4%,在17.5~19.5℃经35~40d孵化,合计出苗5036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23.9%,苗种培育30d后共成活4482尾,成活率平均为91.3%。[结论]大鲵可以在北方进行人工繁殖。大鲵的异地保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采自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279份苔藓植物标本整理鉴定表明,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5科,74属,13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8种;藓类植物26科,64属,113种。优势科为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achythe.eiaeeae、灰藓科Hypnaceae、细鳞苔科Lejeuneaeeae;优势属为凤尾藓属Fissidens、扭口藓属Barbula、丝瓜藓属Pohlia、匍灯藓属Plagiomnium、羽藓属Thuidium、青藓属Brahchythecium、细鳞苔属Lejeunea。对该区优势科分析可知,其苔藓植物以温带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20.
2003-2005年在西安市大鲵(Andrias daviddanus)生态繁育养殖基地对大鲵亲体进行培育,分别采取单池群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三种培育方式开展试验.三种方式培育结果显示,雌雄素鲵参繁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且雌鲵整体发育优于雄鲵;产卵量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亲鲵产后成活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荞培育=单地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对亲鲵培育较为有利,可以减少干扰与伤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