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台州地区拖虾作业于1983年兴起,生产船只、产量成倍增加(表1).1987年,拖虾单位达1437个,产量27691吨(分月份产量见表2),占全区海洋捕捞产量的13.02%;产值超1亿元,成为全区第二大捕捞作业;每个拖虾劳力纯收入,一般为4000~5000元,高的达12000元.拖虾作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品的加工业,年出口创汇额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 机帆船桁拖虾生产是定海渔区的一项优势作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8年全区拖虾产量达到7360吨,占捕捞产量的20.14%,产值达1913万元,占27.53%,分别比1987年提高20%和25%. 1982年,定海部分渔村在调整捕捞结构中,把拖虾生产作为一项提高渔业产量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作业具有劳力省、成本低、分配高的特点,适宜于捕捞水平低,船只小的生产单位.定海区原来一批低产渔村,由于发展了拖虾生产,  相似文献   

3.
舟山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其海洋捕捞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这几年由于传统鱼类衰退,海洋捕捞面临困境。为此,该市改革海洋捕捞的作业结构,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拖虾生产,使拖虾渔业迅速崛起,产量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到去年全市拖虾渔船已达2631艘,产量16.29万吨,占全市海洋捕捞产量的30.42%,5年翻了近两番,仅93年一年就增产50.12%,首次超过机帆船对拖网14.86万吨的年产量,成为全市海洋捕捞第一大作  相似文献   

4.
台州地区是浙江省重点渔区之一,水产品产量和产值仅次于舟山市,位居全省第二。近年来,他们适应近海资源变化的新情况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调整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完善股份合作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来,生产继续呈现大发展的好势头,一季度水产品产量7.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调整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他们首先抓了发展拖虾作业。1988年专业拖虾船1120艘,到1992年发展到2700艘,产量达到9.8万吨。占当年水产品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普陀县大力发展机帆船拖虾作业,拖虾产量从1979年的925万公斤,增加到1985年的2,000万公斤。1986年春夏讯,在其他作业减产减收的情况下,拖虾产量达590万公斤,占全县海洋捕捞产量的35%。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在掌握虾类的生态习性和渔场、渔期的同时,特别注意抓好网具改革,提高捕捞技术。下面将我县已定型的120马力机帆船拖虾操作技术和渔获物保鲜等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浙江省台州地区1988年出口水产品5266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虾蟹类4510吨,占出口总量的86%.渔业创汇1506万美元.台州地区充分利用虾蟹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作业结构,从生产人手,大力发展拖虾、流蟹生产,从而虾蟹产量猛增到4万余吨,使出口产品有了充足的原料.在加工环节上,积极扩大加工生产网点,定点厂家从上年的17家  相似文献   

7.
尚小正 《海洋渔业》1987,9(1):38-38
浙江省温岭县箬山乡里箬村,的三对机帆船,1985年实行围网、拖虾、溜网捕捞兼作,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全年捕捞总产量达791吨,创产值164.79万元,平均每对产量263.7吨,产值55万元,渔民人均收入6,020元,比同类单一作业渔船的收入增加40%多。  相似文献   

8.
<正>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1992年1~10月已产鱼(蛤、虾、贝、藻)11.17万吨,提前完成年生产计划,与1991年相比增加1.3倍。首次突破10吨大关,创新纪录。象山县系宁波市的渔业大县,渔业产量占全市一半左右,该县为充分发挥渔场就在家门口的特点,针对近年近海鱼类资源的衰退,积极调整作业,发展流、钓、围、拖(虾);另一面向多方筹集资金,改造渔船,发展大马力(250以上)渔船,大胆地  相似文献   

9.
水产信息     
2004年巴西虾出口预计据统计,2003年巴西虾产量为9.02万吨,销售额2.7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为5.84万吨,价值2.26 亿美元。巴西虾养殖协会预测2004年巴西的虾产量为11.7万吨,出口量为7.6万吨,价值将近3亿美元。巴西虾养殖面积近1.5万公顷,2003年平均每公顷产虾6吨;排在第二位的是泰国,每年每公顷产虾3.5吨。目前巴西虾养殖遇到最大麻烦是美国的反倾销,而巴西虾产量的一半销售到该国。--(章继华 供稿)  相似文献   

10.
拖网渔业是海洋捕捞主要的作业形式之一,不仅能捕捞中底层鱼类,还能拖捕中上层鱼类。故在我国渔业政策上列为禁止、限制发展的作业之一。拖网由于作业单位,作业方式灵活主动,对渔场、资源变化适应性广,活劳动占用少,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效益比较好,其发展势头呈上升趋势,作业产量所占比重逐渐扩大。全市双拖由1978年34对,发展到1992年的219对,其中钢质渔轮40多对;单拖1984年还是空白,1992年即增至1,261艘。拖网作业产量由1987年0.21万吨,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1%,1986年增至3.27万吨,占25.7%;1992年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台州市主要作业(如拖虾作业、双拖作业等)单位产量大幅度滑坡,严重困扰着渔区的广大干部和渔民群众。面对现实,我们对渔区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主要作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可钓业和中深海流钓却是前景喜人。玉环县仅存的2艘钓机和6艘小钓,1996年1~6月份钓机平均产值为93.75万元;小钓平均产值为23.2万元;中深海流钓作业一般单位产量为60t左右,平均单位产值120万元,高的单位产量67.5t,产值144万元。截止1996年10月20日,钓机平均216万元,小钓30.5万元。这些作业投入成本低、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国际渔业     
<正> 1992年泰国居世界养虾产量之冠 1992年世界养殖虾的产量估计为72.1万吨,较1991年修正后的数字73.3万吨减产1.5%。而1991年泰国养虾实际产量为15.3万吨跃居中国之上,居世界之冠。 1992年泰国仍居世界首位,产量为15.0万吨。中国居第二位为14.0万吨,印尼第三位为13.0万吨,厄瓜多尔和印度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为9.5万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桁拖网捕虾已成为江、浙、沪群众渔业的重要作业。投产船只1700余艘,产量约4万吨,产值近8千万元,社会经济效益良好。桁拖网经过几年生产实践、总结、研究和改进,网具结构、装置渐趋合理,提高了捕捞效果,但至今对网具设计尚无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董剑涛 《海洋渔业》1988,10(1):24-25
<正> 随着近海经济鱼类资源下降,机帆船拖虾作业应运而生.定海县从1979年开始发展拖虾作业,到1986年已有8年时间,投入拖虾作业生产的船只最多时有162只,经8年的生产实践,拖虾作业具有三大优越性.一、适应当前近海资源变化现状。目前舟山渔场鱼类衰退,夏汛已形不成渔汛,而近海虾类资源却相对比较丰富,资源也较稳  相似文献   

15.
国际渔业     
<正> 1992年世界虾类产量1992年世界天然虾的产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印度虾拖网渔业令人十分沮丧,主要是些个体小的虾类。美国热带虾的产量约为6.5万吨,较1991年减产8%。墨西哥也呈减产。至于冷水性虾,却令人满意。挪威虾的产量为4.85万吨,与1991年持平。冰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全世界养虾产量只有2万吨,1983年已达10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二番多。其中白虾系产量6.5万吨,产量最大的是厄瓜多尔,达4万吨,其次是中国8,800吨;黑虾系(斑节对虾)产量3.5万吨,我国台湾省达1.6万吨,其次是孟加拉国7,000吨,印尼5,000吨,菲律宾4,000吨,印度3,000吨。厄瓜多尔的养虾业居世界首位。该国从70年代初开始养虾,79年以来养殖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4年养殖面  相似文献   

17.
据FAO报道,自1977年以来,世界虾的年产量约170万吨,预计到1990年,需要再增加20万吨,而这一增加量主要通过养殖来满足。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区。在亚洲,咸淡水养虾巳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的行业。1984年亚洲养虾产量10.8万吨(约占世界虾产量的6%),大部分供出口,产量中的70%来自东南亚。据预测,1990年亚洲养虾产量将达23.8万吨,比目前产量增长1.2倍。1990年,印度尼西亚虾养殖产量仍居亚洲之冠,中国台湾省将并驾齐驱。泰国、中国、菲律宾、孟加拉国都将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世界养殖虾产量170万吨。拉丁美洲和亚洲是主要的养虾区。咸淡水养虾已成为亚洲的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主要养殖品种是斑节对虾。亚洲1984年养殖虾总产10.8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3.3万吨,我国台湾省1.7万吨,泰国1.6万吨,印度1.1万  相似文献   

19.
王如柏 《海洋渔业》1988,10(6):260-262
<正> 自1985年上海市推行“以虾为主,统筹安排”的作业调整方针以来,桁拖网捕虾(蟹)业发展迅速,1987年虾、蟹产量占总产量的55%,已经成为上海市群众海洋渔业的主体。捕虾船最高单船产值(150马力)49万元,居上海市各类作业渔船之首。崇明、宝山两县先走一步,为全市树立了“捕虾致富”的样板,吸引,推动了其他各县作业调整的步伐。然而发展并不平衡,县与县、船与船之间效益差异甚大,显然捕捞技术差异是效益差异的原因之一,不迅速提高捕捞技术,将会阻碍作  相似文献   

20.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7,9(1):46-48
<正> 产销概述虾类是各国人民喜爱的水产品。近年来,世界虾类产量一直在逐年增加。1970年为100万吨,1972年为120万吨,1977年突破150万吨,1980年为165万吨,1983年增至170万吨,或者说4倍于国际市场贸易量,产值70亿美元。在170万吨虾中,养殖虾为8~10万吨,占总产量的5%。虾类产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对虾类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从而加强了捕捞强度以及新渔场的探索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