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械化种植是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瓶颈之一。为探索不同栽植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人工直播与机械直播、人工插秧与机械插秧、人工抛秧等不同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同条件下,不同栽植方式的产量差异不大;机械栽植能确保稳产,与手工栽植方式相比不减产,并能减少成本、增加工效;机械直播是当前实现“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一种重要栽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精量穴直播早稻的产量形成特性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研究了在两种种植密度下,精量穴直播种植方式与人工撒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种植方式的产量对比,以研究精量穴直播早稻的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密度的精量穴直播的实际产量比人工撒播和机械插秧的实际产量分别增产24%~28%和8.2%~11.6%,精量穴直播的实际产量比人工抛秧的实际产量稍有增加;精量穴直播较人工撒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的有效穗数分别增加0.9%~7.0%、3.5%~9.7%和7.4%~13.9%,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2.7%~37.2%、17.2%~26.6%和0.8%~12.7%,精量穴直播结实率较人工撒播的增加8.6~8.73个百分点, 精量穴直播较人工撒播和机械插秧的单蔸穗质量分别增加17.84~18.76 g和2.15~3.07 g,精量穴直播较人工撒播和机械插秧的群体穗质量分别增加1.225~1.430 t/hm2和0.447~0.628 t/hm2。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为了比较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对平盘育苗机械插秧、钵盘育苗机械抛秧和钵盘育苗机械摆秧(即有序浅植)3种机械移栽方式(以下简称机插秧、机抛秧和机摆秧)和生育期相近的3种水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机械移栽方式的水稻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机摆秧、机插秧、机抛秧,机摆秧、机插秧与机抛秧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机摆秧的产量高于机插秧,接近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之间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机摆秧时不同品种的产量相差可达10.55%;不同移栽方式的成穗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机摆秧、机插秧、机抛秧,机摆秧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最协调。  相似文献   

4.
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研制   总被引:49,自引:28,他引:21  
根据水稻种植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可同步进行开沟、起垄和播种。采用穴播方式将破胸露白的稻种播在垄上的播种沟中。采用瓢形型孔轮和两个充种室设计方案,可实现播量可调和精量穴直播。采用弹性随动护种带代替传统的固定式护种板,减少了稻种的破损率和对排种轮的磨损。采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底盘,四轮驱动,在水田中的通过性能好。由于行距可选、穴距可调、播量可控,可适应不同茬口、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要求。在全国10省(区)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精量穴直播方式,可比人工撒播增产10%以上,比人工抛秧增产8%以上,比人工插秧增产5%以上。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水稻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抛秧、机械毯状苗插秧和机械钵体苗插秧等水田栽培发展史,提出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新的栽培方式,论证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公布了水稻旱田钵苗机械化移栽初步研究结果,为水稻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新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双季水稻轻型种植和耕作模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水稻轻型化栽培技术发展迅速,但很少有与传统人工移植的比较研究报道,对轻型化栽培技术能否获得高产尚存在争论。本文通过赣东北余江县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直播、抛秧和插秧3种种植方式以及机械深翻耕与浅旋耕秸秆还田对两年早稻和晚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插秧处理相比,直播处理缩短了水稻生育期;直播和抛秧处理降低了单株分蘖数、单株均重、成穗率和穗粒数;但提高了拔节后叶面积指数(LAI)和每平方米穗数。除2009年抛秧处理晚稻产量显著高于直播和插秧处理外,3种种植方式下的其他3季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与传统深耕处理相比,浅旋耕处理增加了水稻生长前期的分蘖数和单株干重,但降低了水稻生长后期LAI,并降低了成穗率,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机械还田处理能够提高抽穗后的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成穗率,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且显著性随时间而增加。综合而言,早稻以深翻耕、直播和秸秆还田组合产量最高,而晚稻以深翻耕、抛秧和秸秆还田组合产量最高。从经济效益来看,与深翻耕插秧组合相比,浅旋耕抛秧和浅旋耕直播组合下早稻成本分别降低了16.4%和22.3%,晚稻成本分别降低了14.5%和18.3%。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3种机械种植方式对南方丘陵地区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比较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优缺点,2018年在杭州市临安区开展了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机插、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械喷播等3种机械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3种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667 m~2产量为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762.1 kg)机械喷播(691.0 kg)水稻精量穴直播(552.9 kg);667 m~2种植效益为: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机插机械喷播水稻精量穴直播。表明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机插在短期内仍是南方丘陵地区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而在难以开展大型机械化种植的山区稻田,可搭配合适的水稻品种,尝试应用机械喷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机械移栽方式对水稻生理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的机械移栽方式导致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差异的机理,以平盘育苗机械插秧、钵盘育苗机械抛秧和摆秧(以下简称机插秧、机抛秧和机摆秧)3种机械移栽方式和3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田间栽培对比试验,对水稻群体主要生育动态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钵盘育苗较平盘育苗健壮、素质好,并可实现浅植,移栽过程中植伤轻、返青快、分孽早;机摆秧既发挥了钵盘育苗的优势又实现了有序移栽,水稻群体生理、生育动态指标最佳;3种机械移栽方式的水稻群体生理、生育动态指标排序与产量排序一致,即机摆秧好于机插秧,机插秧好于机抛秧。  相似文献   

9.
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该文介绍了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点播直播机械—枪管式水稻直播机、水稻长毡式育秧和插秧系统以及无人操纵高精度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作业环节消耗工时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南方一季稻区优选种植方式的排序为: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手工插秧;南方双季稻区机械插秧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北方稻区机械钵苗行栽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其中机械插秧方式平均增产7.53%、平均省工41.44%,平均增加效益46.78%;机械直播方式产量平均下降6.34%,平均省工31.30%,而对效益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机械钵苗行栽方式平均增产8.95%、省工64.29%,增加效益22.57%.  相似文献   

11.
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与我国粮食产量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目前,水稻种植方式有机械插秧、机械条直播、机械喷直播、人工播种等方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是一类新式种植技术,基于此,分析水稻精量穴直播种植方式是否较原有种植方式具有优势,是否适应我国环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水稻免耕旱直播试验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究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省的适应性,使用2BDMM-8稻麦宽苗带灭茬播种机,在涛雒稻麦轮作两熟区和高青春季稻一熟区分别进行了免耕旱直播试验,以机械育苗插秧为对照,分析免耕旱直播对水稻株高、分蘖情况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产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旱直播与机械育苗插秧相比,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株高无显著差异;分蘖率分别为57%和58%,比插秧对照低6.5%和10.4%;产量分别为8 970和10 020 kg/hm2,与插秧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验证了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基本可行。通过成本比较,免耕旱直播成本比插秧对照分别节约2 472和3 312元/hm2,说明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该研究为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免耕旱直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与栽培密度相关的水稻形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产量与栽培密度密切相关,在直播、抛秧和机插秧等有别于传统手插秧的新型栽培模式下,高密度栽培更加便于农业的高效生产。本文简述了水稻不同栽培密度与产量间的关系,综述了与水稻栽培密度相关的理想株型、分蘖角度控制、分蘖数控制、直立叶、卷叶及窄叶等形态基因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冈优22、Ⅱ优162和K优04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根系特征、根系伤流液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处理促进了土壤肥力提高,水稻成熟期其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均高于常耕插秧、常耕抛秧和移栽前的基础肥力,同时速效氮、钾含量也有明显提高。免耕高留茬抛秧前期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量均较低,拔节期总根长和根数均大大低于常耕插秧,也低于常耕抛秧。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缓了后期根系和地上部衰老,抽穗后30d根系伤流液强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耕抛秧和插秧。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在湖南大通湖区按照裂区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泰优390和H优518为材料,设常规机插秧(T1)、人工手抛秧(T2)和精量有序机抛秧(T3)三种处理,观察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秧苗素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生育期,以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寒露风影响下晚稻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出在寒露风影响下更具有稳产减灾效果的种植方式,并对其减灾机理进行探究,为水稻生产和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采用钵苗育秧技术培育秧苗的精量有序机抛种植模式的秧苗素质相对较好,与采用毯苗育秧技术育秧的机插种植模式的秧苗素质差异显著。(2)移栽后,精量有序机抛秧返青最快,分蘖发生最早。(3)精量有序机抛秧的水稻生育期较手抛秧、机插秧显著缩短,品种泰优390可缩短生育期4~12d,H优518可缩短生育期3~8d。(4)在寒露风影响下,精量有序机抛秧的水稻成穗率、结实率、收获指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较手抛秧、机插秧高,且与机插秧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品种泰优390和H优518精量有序机抛秧的产量分别比手抛秧、机插秧增产21.7%、273.5%和12.9%、19.6%。研究结果说明使用精量有序机抛方式育出的秧苗素质较高,移栽大田后返青较快,分蘖速率较快,后期分蘖下降幅度小,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较高,比人工手抛秧、常规机插秧更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综合气候条件考虑,使用精量有序机抛方式能缩短晚稻生育期,在冷害严重的年份具有明显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播秧机工作原理与使用经济效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2ZU6播秧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从其育秧方式、取秧方式和移栽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播秧机的工作性能和特点。结合1999年播秧机在各试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播秧机的使用经济性,并与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抛秧几种主要移栽方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2ZU6播秧机实现钵体苗机械化有序移栽,既适合常规稻,也适合杂交稻,既适合早稻、单季稻,也适合晚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使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生产力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析了直播,水育密植,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生产力水平,产量稳定性及其经济效益,提出张掖市应重点实施推广抛秧栽植并辅以旱育稀植的水稻栽培方式,淘汰水育密植和直播水稻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水稻增产与养分高效的磷肥供应与相应的栽培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指导该地区水稻生产。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供磷水平(P2O50、45、90、135、180 kg/hm2)对水稻产量、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累积量及其分配比例、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栽培较直播栽培水稻实粒增产15.6%,瘪粒产量降低184.0%。两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插秧栽培增产幅度为64.6%~68.7%,直播栽培增产幅度为24.2%~42.6%。施磷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插秧水稻最高产量施磷量为158.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46.7 kg/hm2,比直播处理降低11.42%、8.9%。与直播处理相比,插秧处理实粒、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2.3%、12.01%,磷素累积量降低6.39%、2.61%,钾素累积量提高了11.67%、17.87%。直播处理100 kg籽粒氮磷钾消耗比例为1∶0.35∶0.6,插秧处理为1∶0.30∶0.64。插秧处理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效率较直播处理分别提高了17.4%、8.6%、38.4%、4.6%,两种栽培方式下,当施磷量超过135 kg/hm2后水稻磷素携出量开始下降,施磷处理磷肥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磷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磷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插秧处理最佳施磷范围为P2O5146.7~158.5 kg/hm2,直播处理为P2O5159.8~176.6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庆安县育秧、插秧机械化的影响,阐述了推广应用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的必要性。文章认为,推广该项技术有助于防止低温冷害,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机械插秧促早熟,可增产5~14%,并可扩大插秧面积,减少适时性损失。在综合分析省内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目前农村经济现状的集中播盘分散育秧作业方案。作者认为集中播盘分散育秧,可使水稻种植业向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发展,解决了农业生产规模小与工厂化育秧集中生产的矛盾。集中播盘分散育秧的机器配备要比现行的工厂化育秧方案亩投资降低60~70%,平均为40~50元/亩。这种方案较适合目前农村经济状况,在庆安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阐述水稻插秧机作业要求,从提高时间利用率、科学选择插秧机、确定最佳走驶速度、采用正确操作方法、集约化改造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水稻插秧机作业效率策略,从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态、制定作业标准和监督规范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策略,希望对促进桂南地区水稻插秧机的推广使用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