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日龄AA肉鸡人工感染IBD病毒,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鸡接种IBD病毒后2天左右开始发病。中药按3克/只煎汁滴服,同时饲喂含病毒灵原粉1.0克/千克饲料,每天1次,连用3天,治愈率为94.87%。试验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IBD效果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目前在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也是我国近几年来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详细介绍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搞好环境卫生,提高种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选择使用疫苗和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依据中兽医理论选药组方,对IBD病鸡进行了治疗和预防试验,结果发现:治愈率达93.5%,(4299/4600);预防保护率98.6%(6805/6900),提示,该方对治疗和预防IBD病均有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胚胎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鸡胚孵化早期进行蛋内接种免疫或在临近孵出前进行壳外浸泡免疫均可增加孵出后雏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防御能力,在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试验中能更有效地保护仔鸡不受感染,同时这两种胚胎免疫方法不仅对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而且较目前的常规免疫方法节省疫苗和劳力. 相似文献
6.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禽的一种淋巴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IBD在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流行.近几年来在新疆地区时有流行,波及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克拉玛依、库尔勒、吐鲁番等地.1992年春,阿拉尔垦区某鸡场的小鸡突然大批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等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发病鸡大多在1月龄,个别鸡群1个半月龄.垦区13团某鸡场养殖40日龄鸡1100多只.发病300多只,发病率27%,死亡110只,死亡率10%,病鸡羽毛杂乱、蓬松、口渴、眼闭或半闭、战粟、脱水、眼窝凹陷,采食减少,精神萎顿.下痢,排水样稀粪. 相似文献
8.
9.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法氏囊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危害雏鸡群,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接触及污染的针头等途径进行传播,病鸡表现腹泻、全身颤抖、免疫力低下等症状,呈尖峰死亡的特征;预防本病需适时对鸡群接种疫苗,提升鸡场管理水平,法氏囊卵黄抗体、中药等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盐城市盐东镇刘某养殖蛋鸡3000只,14d龄时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初有自啄泄殖腔现象,继而腹泻,排出白色水样稀便,食欲渐消失,精神萎顿。剖检见大腿、胸部肌肉呈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明显的出血带。法氏囊肿大,部分出血如紫葡萄样,肾脏呈花斑样。经用卵黄抗体注射(每只0.5mL)肾立舒(主要成分为乌洛托品)饮水,4~5d后治愈。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介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病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带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简称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病程短,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在世界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是我国近几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不仅破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使淋巴细胞严重损失,而且还导致免疫抑制,是鸡病中的“艾滋病”。 鸡对此病最易感染,在自然情况下本病主要侵害14~80日龄鸡,尤其是21~45日龄鸡。若当地有强毒存在,将使其感染提前。本病可通过污染病毒的 相似文献